全文共2696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中国两千多年来,出现过数百个皇帝,但真正让人认同的,却是寥寥无几,而这些人中,也有一些人,是不受历史承认的!
此外,还有一种国王,他们是可怜的、可悲的、令人憎恶的,不过,也有两个皇帝的下场还算好,一个是汉献帝刘协,一个是元顺帝,元顺帝逃了,死在了蒙古的草原上。
说起元顺帝,他并不是变得昏庸无能,相反,他一直在推行各种政策,想要改变元朝的颓势!所以元顺帝才会被认为是一个想要出人头地的皇帝。
首先,元成宗于1307年忽然暴毙,而他的太子早于自己,因此没有选择继任者。
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斤·海山带着自己的军队,来到了元朝的上都,以武力要求举行忽里勒台会议,并且和他的兄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达成了一致,这才登上了元朝的皇位,成为了元朝的第三任皇帝。
元武宗是忽必烈的重孙,元成宗的外甥,也就是元顺帝的外公,元武宗和他的兄长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爱育黎拔力八达,不过在拔力八达死后,他就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和世。
虽然两人已经达成了协议,可是到了1311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之后,却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而是将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册封为太子,元仁宗甚至将自己的侄子和世发配到了元朝的查合台汗国之中!
其次,硕德八剌于1320年登基为元英宗,同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生于察合台汗国,也就是他的大儿子。
元英宗继位后,不过三年多的时间,于1323年九月四日过世,原本以为皇帝会回归元武宗,却不料忽必烈的重孙,也就是孙铁木儿,成为了皇帝,在位五年,病故。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虽然是皇储,但是在朝堂上的时候,他才九岁,就被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所废,元文宗是元顺帝的舅舅,他在元文宗的时候,元明宗还在位了几个月,但是在返回都城的路上突然暴毙,原因不明,从种种证据来看,最有可能的,就是他的哥哥元文宗!
于是,元顺帝登基的时间又被推迟了!1332年,元文宗皇后支持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年仅7岁,为摄政王提供了便利,元宁宗是元顺帝的亲哥哥,不过他死的时间还不到50天!
这一刻,再也没有人能比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更适合了,元文宗临终遗诏,想要让元顺帝继承皇位,却被他的夫人阻止,现在元宁宗驾崩,他不得不将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接回来,成为元朝的末代皇帝。
1,韬光养晦7年,为的就是拥有实权
首先,公元1333年,十四岁的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登基,他得到了太后卜答失里的支持,不过被当时的重臣燕铁木儿所反对,元顺帝登基后,他的派系就开始造反,这一事件长达两年,一直到1335年才平息,不过元顺帝的潜伏还没有结束。
其次,在燕铁木儿一脉没有了威胁后,朝堂上另一位重臣,也就是当时的元朝右相伯颜,这位伯颜的权势极大,根本不需要顾及元顺帝的心情,可以在朝中为所欲为;而且,他们还在排斥南人,甚至连汉族在内的少数民族,都被元朝称为“南人”,禁止南人参政,这更加剧了元朝与汉人的阶级对立!
最终,伯颜的外甥脱脱投靠了元顺帝,和元顺帝联手推翻了伯颜,从而在1340年成为了实权人物!
2,恢复科举纳才与“文治”、“汉化”的关系
首先,元顺帝在1340年,在推翻了大臣们的统治之后,他自信满满,想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至正”。
有了脱脱的帮助,元顺帝率先进行了科考,这是一件大事,从忽必烈到元仁宗,在这七十多年里,蒙古人和色目族的反对,科举制度一直没有实行,直到元仁宗,科举制度才正式实行,元顺帝时代,伯颜废除了科举制度。
此次科考的恢复,不但招收蒙古族和汉人,而且招收南方人,自公元1341年至1366年,元顺帝一共十次科考,其中有七百余名进士,占了元朝开科取士总数的半数!
其次,忽必烈“文治”与“汉化”的方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所以元顺帝再次实行了“文治”与“汉化”的方针!
同时,他还将奎章阁改成了宣文阁,并将儒生送到了宣文阁,让更多的蒙古人了解汉族的文化。
3,以人民为中心
134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持续20余日,致使黄河洪水泛滥,多个行省被洪水淹没,元顺帝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下达了黄河的命令。
元顺帝让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任命贾鲁为都水监,经过五年的研究,最终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上报元顺帝,元顺帝立刻任命贾鲁升为工部尚书,同时也是河防军的总管,将二十万大军交给了贾鲁。
贾鲁接受了这个命令,他率领部下用了两年的时间,治理了黄河,疏通了八百八十里的水道,封堵了七百七十七里的决口,修筑了七百七十里的堤坝,这一次的治水,不但完成了任务,更是解决了黄河上最大的问题,对于百姓的福祉来说,意义非凡!
4,元顺帝对自己有利的态度
首先,元顺帝推翻了大臣,给了他权力,让他掌握了对整个元朝发展有利的政策,甚至还获得了一名“贤相”,这是元朝最后的一次垂死挣扎!
其次,元顺帝通过恢复科举制,使元朝的政治汉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蒙古族与色目人构成的官僚阶层的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从而缓解了汉族与汉族的矛盾,促进了元朝的稳定。
三是坚持“汉化”、“文治”,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地消灭蒙古士族的残暴,让他们能够脚踏实地的维持元朝的统治,而不是为非作歹,损害元朝的气运!
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元朝的根本政治问题源远流长;要知道,元朝是以蒙古帝国为根基的,蒙古帝国鼎盛的时候,占地2400万平方公里,横贯整个亚欧,成吉思汗率领着他的军队,打出了一片广袤的土地。
所以,受成吉思汗的影响,蒙古族对征服世界的渴望很大,所以成吉思汗才没有立即攻打中原,成为中原的帝君!
忽必烈想要成为中原的皇帝,一心一意要征服南宋,统一中原,这才有了结果。
但是由于自己的政治路线,元朝的上层出现了根本的分裂,第一个观点是,继续沿着蒙古帝国的征伐道路发展;
二是坚持忽必烈的政治路线,在中原的基础上,利用儒学的思想来管理元朝,将目前的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顺利地发展起来!
按理说,元朝的生死存亡已经定下了,但元朝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只是两个不同的派系在元朝内部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的结果却是失败了,只用了九十多年的时间,元朝就陷入了绝境!
阿凯历史谈寄言总而言之,元顺帝作为元朝末代皇帝,在登基之时,虽然看到了元朝衰败的一面,却依旧满怀希望,斗志昂扬,然而元朝的问题却是根深蒂固,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部分的贵族都没有将汉人当成普通人,而是采取了奴隶制。
事实上,阶级意识太强,将整个社会分成了四个阶层,对汉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再加上元朝内部的货币腐败,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元顺帝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任何办法,元顺帝不可能对元朝的诸多贵族进行打压,元顺帝的这一政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