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开启下一个十年。
文 | 王欣
上一个十年,我们把智能电动汽车做出来了,卖了1万台或10万台,都是一个个目标不断地分解。下一个十年,我想把AI汽车做好。未来我觉得城市里面的车应该是无人驾驶,城市之间的车应该是低空飞行,未来短距离的交通工具和服务工具应该是机器人,这三个愿景要实现甚至不止十年,也许下个十年能做得到。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2024年,是小鹏汽车成立的第十年,也是中国汽车波澜壮阔的10年。
小鹏汽车,是第一个庆祝成立10周年的汽车新势力企业,李斌、雷军、黄仁勋、安聪慧、朱华荣、贝瑞德、曾庆洪、余承东、蔡崇信、程维、周鸿祎等人,纷纷发来贺电。
他们跟何小鹏有或多或少的渊源,有患难与共的,有不打不相识的,有白衣骑士,有老朋友老同事,有投资教父、有关键先生,还有爱出风头的……
8月27日,站在小鹏10年热爱之夜的舞台,何小鹏把第一个10年所做出的努力,浓缩进40分钟的演讲中,将造车热情、高峰和滑铁卢,特别是这十年来的成败感悟一一展现。
“2014年,互联网创业做一个汽车公司,听上去是天方夜谭,但是我们做成了。”何小鹏说,“不是我们这群人创造了时代,而是时代号召了我们。”
37岁那年,何小鹏把UC卖给了马云,套现300亿,实现了财富自由后,踏入造车的行列。
起初,何小鹏预期设想的是他们造出车的成本是60万元,但很快何小鹏碰了壁,才发现造车是个大手笔的事。
小鹏汽车第一台车也不顺利,“花了太少钱,大家都不满意”。为了造台真正的智能汽车,小鹏决定将首款车型David 1.0回炉重造,为此多付出4.28亿元的代价。
2017年,何小鹏正式加入小鹏公司担任董事长,开启All in汽车之旅,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小鹏汽车真正进入到了人们视野中。
2019年,是被业界称之为造车新势力最困难的一年,“活下去”的用词,无奈且悲壮。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被评为最惨的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在忐忑中寻找活路。当然,何小鹏的日子也没好到哪里去。有一天,何小鹏和李斌在香港夜谈,李斌自嘲,自己就像躺在ICU,而小鹏就在门口候着,等着进去。何小鹏坦言,当时还想过和蔚来合并,不过最终没有落地。
那两年,300多家造车企业因为资金链的问题,陆续断送了前程。缺钱该怎么办?何小鹏只能笑笑,“自己掏钱呗”。
2019年11月,小鹏汽车等来了C轮融资,总金额是4亿美金。果不其然,何小鹏还是得自掏腰包,投入2亿美金支撑公司发展。在这一轮融资,还有一位关键先生——雷军。
雷军不仅最早向何小鹏介绍了特斯拉的造车理念,也为何小鹏提供了梦想原点,在小鹏汽车的困难时刻,雷军又真金白银拿出5000万美元,实打实雪中送炭。
挺过2019,小鹏的高光时刻也来了。2020年,小鹏P7打出一片天地,让小鹏汽车把“智能化”标签牢牢贴在身上。2020年8月27日,小鹏登录纽交所,“新势力三傻”,在这一年忽然让大家“另眼相看”,销量、市值、知名度迅速起飞。
2022年,G9上市后小鹏迎来最大挑战。G9的失败直接暴露了小鹏组织架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销量掉队、业绩下滑、股价跌落。由此小鹏陷入波澜,也在那时,他突然发现了很多短板。
“要成功,就不能有短板。”何小鹏在发布会后的群访环节坦陈了自己的不足,“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没有短板,很多企业只有长板就可以了。汽车是一个比较苦的行业,所以才这样。”
“尽管经历过最困难的时候,小鹏智驾投入未减一分,智驾团队未裁一人。”何小鹏说,他一直都坚信自己的创业选择,从来没有卖出一股小鹏股票。
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是何小鹏转换思路、补足短板的动力。怎么补足短板?何小鹏深入反思后提出了三个主要方面的改进措施:强化设计团队、推动商业化进程、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最近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例如设计领域我们补了一整个大团队,还为这个团队在上海租了一栋楼;第二,小鹏汽车过去考虑技术偏多,后来考虑用户体验,但我觉得在商业上考虑不够,所以今年开始在商业化上发力。第三,一个越来越大的企业,纵向的管理是个挑战;但是做一个周期很长的企业,横向的管理、横向的专业、横向的业务也很复杂。现在,我们在横向的业务上狂做事情。”何小鹏说。
为了在未来十年内打造一家伟大的企业,小鹏汽车需要不断地锤炼组织能力,按照最新的规划,小鹏汽车已经开始进行框架性调整。相比于竞争对手,小鹏汽车布局更早,看到的未来也不一样。
这十年,小鹏汽车一直在血海中游泳,何小鹏笃信,会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用AI打开新十年
没有人能打败趋势,比如功能手机消亡,燃油汽车下滑,以及AI浪潮兴起。
——何小鹏
何小鹏认为,燃油车在中国的下滑一定会加速。未来10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将只剩7家,年销100万台AI汽车是决赛入场券。
“我认为比较血腥的竞争起码会到2026、2027年,燃油车在2025年、2026年可能比2024年的下行还要猛烈和快速,有些看起来很好、很贵的燃油车实际上成本并不高,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往下走。但是会不会打,会怎么打,我目前还说不准。”何小鹏说,他从来都不支持卷,把产品做好是最重要的。
年销100万辆AI汽车是决赛的入场券,这话看起来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时光倒流回十年前,何小鹏是否还会选择造车?何小鹏的回答是肯定的。“肯定还会选择造车,但造车的方式和路径会有变化。”
贝索斯曾经说过,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到达巅峰,但到达巅峰的一刻起,就是下落的开始,所以不要追求终点,而是要永远站在起点。
过去10年,如果要选一个标签代表小鹏,何小鹏说,那一定是自动驾驶,但是下一个新10年,小鹏汽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AI公司。
没有人会质疑何小鹏的这个标签。
“和大部分新造车企业或创业者的差异在于,我是技术产品经理出身,或者说我是偏软件、偏互联网技术的产品经理出身。所以我在思考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AI等层面的课题时,软件和AI的权重一直比较高。我认为,下一个十年AI在购车决策中的权重会接近50%,但是在上一个十年,购车决策最重要的是车的大小、动力、安全等一系列因素。”何小鹏说。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盛行、竞争烈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小鹏汽车率先布局AI研发技术研发和储备。
仿佛致敬了李斌在今年蔚来技术日的剧情,这场发布会上,何小鹏也从兜里掏出一颗小小的贵贵的东西——小鹏自研图灵芯片。
这颗芯片8月23日流片成功,是全球首颗同时应用在AI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的AI芯片。小鹏图灵芯片40核处理器,图灵芯片是面向L4自动加上研发设计,计算能力是现有芯片的三倍。面向行车场景做了很多功能设计,设有独立安全岛,全车实时无盲点监测。
对于自研芯片的考量,何小鹏在群访答疑时说,将来立志在AI层面有所作为的公司,可能都会有非通用的芯片,也就是像小鹏图灵芯片这样的专有AI芯片。一转头,他又傲娇的说,我们可并不打算透露芯片制程。
“一颗顶三颗,我们认为它在专有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现在使用的3颗芯片的能力。我们期望小鹏汽车将来英伟达和自有芯片都会使用,共同构建小鹏汽车整个体系。”何小鹏说。
血战10万元
在我看来,小鹏MONA系列更应该被看到的价值,是把智能驾驶作为AI生活方式的产品里程碑,是从AI Inside 到 AI Native的全新起点。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
何小鹏嘴上说着不喜欢卷,却又放开胆,带着MONA M03闯荡A级车血海市场。
在燃油车时代,A级车市场是必争之地,长期被德系和日系合资车盘踞,A级车产品造型和功能也逐渐趋同,变得“无趣”。
虽然新能源趋势席卷之后出现了秦PLUS、ID.3等车型上榜,随着特斯拉Model2的接连跳票,A级车价格区间始终缺少一款真正能代表智能纯电标杆的产品。
这一局面也因为小鹏推出的MONA M03而破冰。
在电车领域,进入到15万的比亚迪统治的价格区间,外界纷纷提醒他,“小鹏,外面都是比亚迪。”可想而知,小鹏MONA M03的定价,肯定非常艰难。
果不其然,这款车的定价最为纠结。
“做一款对标20万级智能经济型的轿车,又让大家买得起其实真的很难。11.98万起这个价格确实是个艰难但正确的决定。”何小鹏说,为了打造小鹏MONA M03,公司花了4年的时间,超过40亿,全面对标20万级,满足年轻人用车两大核心诉求。
何小鹏也说过,智能汽车的价格门槛是15万元。“当时我说15万级别的智能驾驶车,谁都做不出来,因为把功能做出来,还要把价格做下去。所以我比较开心的是我们把三年前做不到的事情今天做到了。”何小鹏说。
10年前,一辆续航不足200公里、没有智能配置的电车,也要卖到10万以上;10年前,电车的续航只有150-200公里,现在600公里只是标准,有的新车续航能力已经接近1000公里。十年前,一度电的成本要过万,现在只要几百块。
华汽研究院也认为,汽车公司生存法则其实很简单,用合理成本,持续打造出产品力领先的产品。
M03能做到起售价不足12万,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价格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小鹏汽车的盈利带来压力,甚至无利可图。
谈到低价和利润的平衡,何小鹏还有点扭捏,智能化定价没有竞品,但他只在一遍遍强调,小鹏是通过大量的技术创新把成本降下来。比如在整车的能量管理上下足了功夫,做到用更少电池,跑更长续航。从官方数据来看,M03的确做到了小电池、低电耗,整车电耗为11.5kWh/100km,这几乎是同级别车型最低水平 。
何小鹏又强调了自己的商业逻辑,小鹏汽车所有的定价策略最终都要实现合理利润,这是一切的基础。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用户诉求至关重要。
“因此在制定价格时,我们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回馈广大车主。要把一台车做到产品力优秀且购车成本可负担,并且绝对是要正毛利。”何小鹏说。
未来,小鹏汽车将扩大版图,加速成长为一家以AI为核心的全球化科技公司。发布会上,何小鹏还分享了一个可观的榜单,在欧洲市场3万美元以上细分车型的销量,小鹏汽车排在第一。随后他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未来十年海外销量占比达到50%。
今年,小鹏汽车会进入接近30个国家,有相当部分是在欧洲。
“做全球化非常困难。我们希望走高质量发展路线,把智能化走出去,把能量管理、超充都做过去,在当地做不一样的。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何小鹏最后说,对于海外销量的实现路径,第一个就是要长期主义,第二个与当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