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 055 已经非常成功了,拥有 112 个垂发冷热共架一坑多弹,包括多波段的相控阵雷达、综合射频技术等等。
但唯一的缺陷就是它的动力系统还是普通的燃气轮机动力,如果能够设计成近似无限航程的核动力就堪称完美了。
不可否认核动力的超强续航能力对任何大型装备来说都是最理想的动力配置,但事实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对于护卫舰、驱逐舰这样的水面舰艇来说,核动力其实并不是它们的最优选择,这里面的原因大概有三点。
1. 第一个是成本问题。它说的不仅仅是核动力系统的初期建造投入,对于核动力的舰艇来说,舰艇退役之后核动力装置的拆解费用同样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美国的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当年的建造费用只有 4.5 亿美元,而在 2012 年退役之后美国给出的拆解费用却高达 10 亿美元。这其中最主要的重头戏就是核动力的拆解上,核动力的拆解是一套非常繁琐且高成本的作业,它不仅要考虑拆解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还要保证后续核反应堆的处理不留下后患。
2. 第二个是实用性。核动力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在理想的情况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都不需要更换燃料,这是它相比普通动力系统的最大优势。单从这一方面来说核动力的实用性必然是无可匹敌的。但水面舰艇不比水下潜艇,水下潜艇在无限航程的支撑下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隐匿,将自身的战略战术价值发挥到极致,但水面舰艇却根本没有这种要求。无限动力并不能为驱逐舰、巡洋舰带来多少实际优势,而根据水面舰艇发展至今数百年的经验,30 节是最适合水面舰艇的航速,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再快的航速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以驱逐舰、巡洋舰的吨位而言,普通的非核动力系统已经足以驱动,再加上人的因素影响,即使是核潜艇也只能下潜 100 多天就必须浮出水面进行换勤和补给,核动力的真正实用性远比我们想象的低。
3. 第三个根据过去的海战记录以及对未来海战的走向预测,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这样的舰艇绝对是海战中战损比最高的存在。如果它们只是普通动力,那不论是修理还是报废,后续都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如果是核动力,而恰恰又是其核反应堆受损,那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大堆的后患,不管是战时还是战后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所以总的来说,核动力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无瑕,需要减少补给频率的潜艇可以用,需要强劲动力的航母能够用,但唯独需要冲锋陷阵的驱逐舰、巡洋舰却并不适用。除非未来核动力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否则不论是 055 还是其他任何国家的主力战舰基本都会沿用传统的常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