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各个地方农村冬天都吃哪些东西,看评论区亮了

诺阿平 2024-03-01 21:12:07

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能吃饱饭已经算的上小康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家种地的热情一度高涨,大家种地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现在农村地区可以说家家平时都能吃的起肉,那大家还记得那时候的冬天都吃的什么吗?

70年代天津

全村没有吃不上饭的,逢年过节还有鸡蛋和肉吃。不过冬天的蔬菜确实只有土豆和大白菜。我姥姥是天津人,下乡在天津农村,她是下乡知青,他们村里(天津河西务)村里全村没有吃不上饭的,村民们过年都有肉吃

70年代湖北农村

冬天雪地里扒拉扒拉可以摘点小白菜,重点是那个年代没有自留地,就是想种也不准种啊!我记得周围的农民家庭做一种腌菜名叫烂菜:就是秋天的萝卜缨剁碎加很少的盐(因为盐2分钱一斤农民都买不起)开始腐烂后储存在陶缸里。到冬天每天从缸里取一碗半腐烂的菜,用一点点油炒熟,就是晚餐的菜了

东北

冬天可以吃的有晒茄子干,豆角干,角瓜条,土豆干,干蘑菇,干木耳。咸菜就有十几样,酱缸里有茄子包,芹菜包,酱疙瘩头,然后腌的韭菜咸菜,蒜茄子,花咸菜,疙瘩头,蕨菜,咸蘑菇。然后杀猪,靠的油脂渣留着炖菜包饺子,大缸的酸菜。然后冬天还有粉条,冻豆腐,土豆,白菜

江西农村80年代末90年代初

也就是我读小学时候,我家买了电视机。印象中我家的白米饭一直是想吃多少装多少的,1-2个月才吃次肉,平常青菜吃的多,土鸡蛋也吃但不是很多,双抢农忙季节时要吃排骨炖海带类的,有时候还杀鸡吃。我记得那时候甘肃,四川,等地的人到我们村去讨饭吃,浙江的人过去我们那里基本都是养蜂蜜

黑龙江70年代

那时候冬天就是白菜土豆,咸菜。印象中,大米饭拌白糖,各种土豆丝土豆条土豆块,吃的我鼻子哗哗淌血,改善伙食就是给我自己炒个鸡蛋,我哥比我大三岁都不能吃我的炒鸡蛋,就给我吃的,那时候吃饺子也没那么多肉,都是白菜为主,我妈还给我发明了白糖馅的饺子,因为后来问周围的人都没听说过白糖饺子

山东

冬天只能吃冬储菜,大白菜,土豆,萝卜,大葱为主。大白菜芯脆甜凉拌太好吃了。

安徽

印象中冬天吃的最多的就是白菜,豆腐,粉条。还有腌咸菜,腌豆角,腌韭菜花,腌辣椒,腌扁豆。改善伙食就是吃个炒土豆。后来大点了,10几岁的时候,冬天有黄瓜,也不吃。我妈就给我们弄个凉拌菜,芹菜和菜花拌着吃,弄一大盆,能吃一个星期

河南80年代

记忆中的冬天,应该在90年左右,最好吃的就是一颗大白菜劈开,我奶奶拌的一盘白菜心,切的细细的丝放点醋香油味精盐,爽口脆声,到了夏天奶奶圈的一瓶瓶火柿子(西红柿),到了冬天拿出来过年来人了才能吃上圈火柿子炒鸡蛋,记忆中冬天我奶奶那一个宝贝咸菜坛子,吃完的萝卜皮,切剩下的白菜疙瘩,都会丢在里面,晚上就着渣粥捞上来一两块萝卜皮,甭提多惬意,记忆中的冬天奶奶会把葱胡子攒起来,洗干净切的碎碎的跟面糊在一起烙上最美味的葱胡子饼。记忆中冬天的味道总也离不开奶奶那腌的咸鸡蛋一个鸡蛋分成8份,颤颤巍巍给我们一人一伴儿,回忆起90年代初物质虽然匮乏但是老一辈的老人却可以把生活仅有的物质,充分利用起来,在孩子记忆中形成美好的回忆

广东雷州

以前被规划种植蔬菜供应北方,菜椒青瓜韭菜等,没那么多保温车皮,用普通车皮放冰块再盖上棉絮,冰块在广东境内就化了,再往北温度低棉絮又保护蔬菜不被冻坏

黑龙江

小时候每年一上秋父母就忙着囤秋菜,记忆中每到这个时候父母都要吵架,无非是相互埋怨没有买到最便宜的那波大白菜,我爸嫌我妈买早了、我妈趁我爸买晚了,买回来还要相互抱怨买的菜不好。

评论区大部分人都在怀念童年,我一点也不怀念,穷我能忍受,反正大家都差不多。但是父母一年到头总会因为钱而不停的吵架、甚至动武行。我非常厌恶那样的生活。

湖北

小时候冬天很有仪式感,首先就是冬储大白菜,家家户户用三轮车往家里拉大白菜,高杆青菜,雪里蕻。大青菜把所有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全都放满,然后家里有脚气的男主力,会用脚丫子把腌菜踩的地道够味[笑哭]这些菜会一直吃过冬天,甚至来年夏天的最高级菜还是腌菜头炖汤。冬天里的气味也是难以忘怀,那种煤炉的味道冰冷的直接吸进肺里,没人知道那是多少,反正习惯了还挺好闻

1967年武汉

上小学之前的记忆很少,家里也养了猪,但吃肉次数极少,又因位于鱼米之乡,加之出自孝感南部(与武汉接壤)整个家族过去以捕鱼为生,家父有一手精到的撒网手艺,故各种现在常见和不常见的鱼自不必说,蛙虾蟹鳖龟也经常吃到,虽然“家大口阔”(只是人多,不是家业大),得益于高于孝感老家人民公社的农场福利,生活也还过得去。

记忆中“含荤量”最高的一餐发生在1975年秋天,刚割完中稻,有一群鸭子(产蛋麻鸭)在我们生产队已收割的稻田里实发“鸭瘟”(当时的说法,也许是现在“禽流感”),没救了,养鸭人提桶走人,全队的众多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把刚死的、将死的鸭子抓(捡)回家,全队(村)四百多人,人均一只以上。拔毛?来不及了,直接拔皮,大铁锅翻炒水煮,鸭肉的香味弥漫在村子上空,不久男女老少满嘴油光………

从初中三年级(1982年)开始住校,初中一年、高中两年、大砖三年,跟学生食堂累计相处了六年,最怀念的美味是中学食堂0.3元/份的粉蒸肉,纯肉无其它配菜,用现在的话讲叫性价比极高,而经常面对的是则是包菜、冬瓜、洋葱、土豆、白罗卜,“水煮盐笨(“笨”是武汉及周边的方言活,这里是“拌”的意思”)的做法,以致于参加工作后拉黑它们好几年,直到1992年在招待厂里的客人时吃了一次“虾仁冬瓜球”的菜,觉得冬瓜的味道也还行,才陆续将它们解除黑名单。记得第一次吃花菜是1984年秋天大一时在学生食堂,见到0.4元/份的“花菜烧肉”,显然另外几个同为“乡下”进城的同学也是初哥,无一例外地点了一份,得出的结论是“跟包菜差不多且贵……”于是享受了包菜的待遇

南京

小时候印象深刻的就是米面是能吃饱的。蔬菜到时候已经有大棚技术。南京的蔬菜肉保障还是有的,不多。印象中有个同学家长在新街口菜场卖肉的。那个可是牛逼哄哄的。熟人买肉都要肥一点的回去熬油

那时候物质是真的匮乏,但我真心说,那时候的孩子真的幸福。可以说那时候幸福无处不在!现在的孩子物质丰富了,但是快乐少了。同龄人少了,分布在了各个城市,吃不好(各种科技与狠活)睡不好(学习压力大)!那么过去你们那冬天吃啥呢?#春日生活打卡季##农村#

0 阅读:3

诺阿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