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国家级都市圈”,诞生了

讯仕评财经 2023-01-14 11:08:00

原创 刘博团队

据湖北省发改委消息,《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

武汉都市圈,正式升级,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都市圈后,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武汉都市圈跻身“国家队”,意味着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更多,政策含金量更有保障,资源会更多地倾斜,是一个利好消息。

武汉城市圈强,则湖北强,这为湖北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意义重大。

从这个角度讲,武汉都市圈获批,吹响了中部崛起的号角。

01

武汉都市圈,到底长什么样?

9月20日,在武汉举行的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

也就是说,武汉都市圈未来由武汉、鄂州、黄冈、黄石4个城市构成。

按照最初设想,武汉都市圈规划九座城市,除了武汉市,还包括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八座城市,也就是“1+8”的格局。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里公布的武汉都市圈规划

然而,发改委最终批复结果从1+8城市圈缩水为1+3都市圈,其他5家的戏份明显减少,到底怎么回事?

事实上,这与国家发改委最新指示有关,9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谈到都市圈规划时,明确提出:防止盲目扩张规模。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算下来,一个都市圈的半径应该控制在50到70公里,面积大约为2万平方公里左右。

9个城市的武汉都市圈,面积达到了5.8万平方公里,大大高于发改委要求的2万多平方公里。

而建设武鄂黄黄为主的武汉都市圈,4个城市的区域面积是3.2万平方公里。

考虑到黄冈北部是大别山区域,因此,缩水后的武汉都市圈面积,差不多符合发改委的要求。

未入圈的5个城市,也分别有各自定位,孝感为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咸宁为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仙桃、天门和潜江则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这样一来,武汉都市圈的发展方向也更为明确,那就是暂时搁置西部区域的联动,重点发展武汉东部连片区域。

02

武汉都市圈向东,有哪些看点?

根据《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

武汉片区发挥高校院所集聚优势,集中力量建设源头创新基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鄂州发挥毗邻光谷和鄂州花湖机场优势,率先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打造创新资源承接区。

黄石发挥先进制造基地优势,深入推进跨城市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打造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区。

黄冈发挥腹地空间广阔优势,以黄冈科技园等共建园区为载体,以市校合作为纽带,打造产业聚集区。

有了武汉东部光谷的强力引擎,武汉和鄂州,已经形成一体化发展势头。

特别鄂州花湖机场通航之后,大武汉双机场格局奠定,有利于催生新兴产业快速汇聚,黄冈黄石也能发展临空经济。

鄂州花湖机场作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是湖北省“头号工程”,不仅提升了湖北和整个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更为湖北发挥区位优势起到点睛作用。

产业方面,武汉片区做大做强小米科技、华中数控等龙头企业,面向全球引进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软硬件、高端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建造等领域。

鄂州、黄石、黄冈依托鄂州花湖机场,重点发展智慧物流和智能物流装备;

黄石、黄冈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配套,发展智能模具、智能机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目前,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大项目落地武汉,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将对武汉都市圈成员形成明显带动。

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固定投资增速在万亿级城市中遥遥领先。

其中,工业投资占武汉固投比重达到24.0%,增速为 24.2%,远高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1.0%。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建造、商贸物流方面,武汉和周边都市圈城市将形成优势互补,加强产业合作,共同打造中部制造业高地。

03

放眼湖北,省域空间发展格局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重点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

其中,武汉都市圈是主引擎,这对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意义重大。

产业上,武汉都市圈的确立,将推动武汉优势产业链向圈内城市延伸,逐步形成总部研发在中心、制造配套在周边、科学发展的城市圈产业分工体系。

两翼则是支持襄阳、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鄂西北和鄂西南城市发展。

再到区域层面,“中部塌陷”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关系到我国全局发展格局。

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有京津冀、中原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东西有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

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同时,也面临着高端要素被虹吸的挑战。

如何促进要素集聚,使交通对于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变为现实,显然需要下一番硬功夫。

目前,武汉都市圈和长株潭都市圈已升格为国家级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仍在酝酿之中。

随着省会都市圈逐步做实,相信中部对人才的吸引会更强,留人效应也更强,届时中部崛起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整个华中地区,仅剩郑州都市圈没进圈了。

而郑州都市圈最为坎坷,郑州都市圈最早以郑州为中心,包括周边4个城市。

2021年底调整之后,郑州都市圈又大幅度增加为1+8,面积堪比大湾区城市群。

虽然郑州是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去年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常住人口超过千万,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面积,距离国家级都市圈的标准反而越来较远。

也许,未来郑州入圈也只能和武汉一样,缩小都市圈范围,明确发展方向,打造专属的优势而不是盲目摊大饼。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7个国家级都市圈,但四大一线城市的都市圈始终未见真章。

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上海大都市圈虽然已官宣,但它是几个省联合规划的方案,并不是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

四大一线城市都市圈为什么迟迟没有获批?

我们认为,这有可能与他们经济占比分量重、影响面比较大有关,因此国家考虑的因素更多,审批起来更加谨慎,需要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方案。

中国的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未来,人口和产业将继续向大都市圈集聚,买房置业也尽量不要远离都市圈。

0 阅读:14

讯仕评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