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20日,朱德元帅向来安静的家中这天却格外热闹。
已经88岁高龄的朱德元帅此时十分高兴,只因儿媳赵力平带着孙子孙女远道而来。
朱德全家福
“朱琦现在好些了吗?我这些天非常挂念他啊!”
朱德在10天前得知独子朱琦心脏病发住进医院,一直忧心不已。
眼见儿媳带着孩子上门,想必是给自己报喜,这才有此一问。
赵力平看着这位年逾八十仍旧不怒自威的老人,不敢隐瞒。
她泪眼婆娑地说道:
“朱琦他……他已经去世了。我们怕您伤心过度,这才没告诉您。”
“你们这是不对的!我就这一个儿子啊,可惜啊……”
朱德生气指责赵力平后,又颓然坐在椅子上不禁老泪纵横。
朱琦的去世为何让朱老总如此悲痛?只因为他们之间地父子之情太过深厚。
一、朱琦的坎坷身世朱琦的身世非常坎坷,这和那个特殊的时代有关。
朱德的第一次婚姻非常早,是他父母包办下的结果。
朱德年轻时就已经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这让他非常反感父母的包办婚姻。
他明白,这样强行配对的感情不会幸福。因此他在和表姐刘从珍婚后不久,就愤然离家求学。
朱德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人生。而他的真爱,也是在这时遇见的。
1912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担任教官的朱德遇见了萧菊芳。
萧菊芳是师范学院的学生,和朱德一样崇尚自由恋爱。拥有共同语言的二人很快就坠入爱河,并在不久后结婚。
1916年,萧菊芳产下了朱德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朱琦。
不过朱琦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朱保住。
朱琦刚出生时体重很轻,格外孱弱。朱德格外喜欢这个孩子,因此取名“保住”,意思就是希望朱琦能够被保住,好好地长大成人。
名字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朱德浓浓的父爱和美好期许。
可惜好景不长,上天对这个小家实在残忍。
1919年,萧菊芳因痢疾而英年早逝,年仅三岁的小朱琦就此失去了母亲。
此时的中国兵荒马乱,朱德投身革命难以抚养孩子,于是只得将朱琦托付给继母陈玉珍抚养。
虽然继母待朱琦视如己出,但朱琦心里依然时刻渴望着见到父亲。
陈玉珍
而朱德在外领兵,也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自己的儿子。他和陈玉珍的信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询问朱琦近况的话语。
孩子幼年丧母,又缺少自己的陪伴,这让朱德对朱琦始终有几分愧疚,这也使得他对朱琦的爱更加深厚。
而朱琦也用他的行动证明,朱德喜爱的儿子绝非孬种。
二、虎父无犬子都说龙生龙凤生凤,朱琦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
朱琦在母亲去世后,一直和继母陈玉珍住在泸州。
陈玉珍待他非常好,有什么好吃的都紧着朱琦。这也让朱琦生得人高马大,颇有英气。
1937年,朱琦因为健壮的外表被国民党征兵处的人盯上了。
在泸州大街上,朱琦稀里糊涂地被国民党给抓了壮丁,分配到国军之中。
之后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朱琦这才被从国军之中救出来。逃脱虎口的朱琦在组织的帮助下来到延安,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不过,父子二人并没有享受多久天伦之乐,朱琦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他终于明白现在的中国到底面临着什么。
他在延安亲眼看见了百姓的平和安乐,也知道了在中国肆虐的日本鬼子有多残忍。
朱琦没有沉浸在和父亲的亲情之中,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他向朱德提出想去前线打鬼子,保家卫国不能少了他朱琦。
朱德听着儿子的要求,眼中只有欣慰与高兴。于是之后就把朱琦送到了晋察冀军区,让朱琦在抗击鬼子的第一线奋战。
朱琦在晋察冀军区的表现,没有堕了朱德威名。
他作战非常英勇,而且还能用在中央党校时学到的纲领发动群众,为晋察冀军区的抗日工作立下了许多功劳。
说他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抗日干部,并不为过。
朱琦的优秀表现让他很快被提干为团级干部,只可惜命运总是爱开玩笑。
朱琦在1943年作战过程中不幸受伤,腿部被子弹穿过。抗日根据地条件艰苦,朱琦也因此落下了腿部残疾。
腿部残疾后,朱琦不得不离开了抗日前线。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去抗大七分校任职,致力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人才。
三、平淡的后半生1948年,在抗大已经工作五年的朱琦心情大好。
在几年前,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被赶跑。
而现在,国民党反动派也早已经日渐衰退,朱琦明白,那个属于人民的幸福未来真的快来了。
朱琦很高兴,但是组织上却在分配他的新工作时犯了难。
朱琦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功劳,还因此落下残疾。更何况他还是朱老总的儿子,功勋之后,因此难以敲定新的岗位。
朱德在听说这个消息后,亲自写信给朱琦。
他对朱琦说:
“你是朱德的儿子,但是不能因此而受到特别优待。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操守,你去铁路局工作吧。”
朱琦从此就成了石家庄铁路机务段的一名普通职工,虽然换了岗位,但朱琦并没有不满。
他反而拿出了更高昂的工作热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磨炼技术。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陆续升任为火车副司机,火车司机,车长,直到最后成为北京铁路局车辆处处长。
可惜命运无常,它总会给努力的人磨难。
在随后到来的动乱年代中,朱琦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严厉的批斗和折磨。
长久的心理和生理双重折磨,导致朱琦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
最终在1974年6月10日,朱琦突然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在之后不久,就因为抢救无效而去世了。
朱琦的妻子赵力平知道朱德此时身体每况愈下,还操劳国事。
因此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朱德,只是悄悄操办了朱琦的后事。
在这之后她才前往北京,把这个噩耗告诉朱德。
结语朱德元帅晚年丧子,这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实在让人痛心,朱德和朱琦之间的父子亲情也令人动容。
作为朱德的儿子,朱琦没有让父亲失望。他能以身许国,哪怕身残也不改救国之志。
他也能当一个铁路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为国家做贡献。
我想,朱德元帅在悲痛时,一定也在心里为朱琦感到骄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