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法宝,甄嬛传和他

向萍说娱乐 2023-03-21 06:37:04

心心念念的高分国综又上新了。

豆瓣上,第一季9.1,第二季9.3,第三季的评分还没出来,但短评里,大多都给了五星的好评。

没错,《锵锵行天下》,照旧是“优酷法宝”窦文涛和徐子东老搭档。

第一集的主题是“西湖寻梦”,一行人拜访老友,有丝绸博物馆的馆长赵丰,心理学家陈立。

尤其是后者,几乎就是一个家常版的《圆桌派》。

但有意思的是,肉叔看着看着,居然从中看出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感觉来,当陈立从厨房把一道道菜出锅,搭配着家长里短的闲聊,莫名有一种治愈感。

为什么?

或许,美食的背后,终究藏着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人生经验吧。

01

和《舌尖上的中国》讲究画面美感不同,陈立的家宴,各种菜式看上去都很寻常。

比如这道天绿香。

以及这道牛肉卷。

妥妥的家常菜式,仿佛是每个生活在江南的孩子们,自小父母都会做的菜。

但真的如此吗?

窦文涛在节目中转述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一句话,他形容陈立的家宴是:

每次到了杭州

我都是抱着虔诚的心态要去的

为什么?

因为那个节目里,那些食物活色生香的历史渊源,人文风物的悠远衍生,一开始很多都是源于他在陈立的家宴上听来的食物故事。

就拿上面的两道菜来说。

看上去很简单的天绿香,陈立的做法是把佛手瓜嫩苗用柠檬盐拌,非常适合下酒;而牛肉卷呢,陈立则是用雁来覃熬成油,再用油泡牛肉片,胶质多糖,可以吃出两者之间最好的味道。

而这其中最让肉叔有感触的则是这道“平平无奇”的鱼丸。

江南地区最普通不过的家常菜。

陈立用当季的三样东西为食材:珍珠贝做的干贝为底,鳙鱼的鱼肉为丸,莼菜搭配。

为什么是莼菜?

不仅是口感,更是因为徐子东的心脏有问题,这对他的血管之类有很多的好处。

陈立说,味觉情绪能感知更深度的世界,味觉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安全感,甚至影响一个人对过往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向往。

你看,一道简简单单的家常菜里,就藏着变通、健康、人际关系等许多的道理来。

难怪千年来中国的传统,谈事情大多是在饭桌上。

这里面的讲究和学问,相当复杂。

但窦文涛拜访陈立仅仅是为了享用一段家宴吗?

别忘了,前面我们提过他的身份。

即便现在很多人熟知陈立是因为他的家宴,是因为他是《舌尖上的中国》的顾问,但他首先是个心理学家。

换言之,窦文涛一行人,这是“讨教”来了。

吃饭时的人际交往氛围很重要,吃饭人之间是相熟的,或是价值观相当的,那么谈论的话题也会是开放的。

节目里。

大家酒足饭饱后,情绪也上来了,眼科女博士聊起自己的择偶标准,玮婕说起自己用马拉松治愈失恋的经历。

尤其是女博士的身份和择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女博士说,虽然一个人也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还是会担心后悔没有在恰好的年纪做妈妈。

每天看着周遭的例子,她自己也会对婚姻也恐惧。

陈立于是说了一句话:

实际上不是因为有美好我才出门

而是因为我出门了

我可能遇到美好

所以对婚姻不要恐惧

看起来是种心灵鸡汤?

不,陈立也说,“我的婚姻每天都面临挑战。”

但因为他很清楚,每个人在有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实际上也有着另一方面的优点,所以不要只盯着对方的缺点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实际上假如一个人跟自己相处得很舒适的话,不用恐惧任何婚姻的”。

或许你不同意?或许你想辩论?

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以陈立的话来说,“在吃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带来的情绪上的敏锐。”

饭桌上,我们可以坦陈自己的心迹,并不是一定要找到解决方法,更多的是渴望被理解。

而这,恰恰也是陈立给我带来好感的原因。

02

陈立经常邀请人来家里做客,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客厅,经常挤满了各行各业的人,甚至有时一天会招待两波人。

来得早的人也会乖乖起身离开,给后面来的人留位置。

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人,就是为了和陈立说说话,或者听陈立说说话。

窦文涛说起第一次认识陈立,当时他刚毕业,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家庭咏叹调》节目做主持人,那时陈立是连线的心理学者,帮助很多人解决过家庭纠纷问题。

而后来,陈立甚至还去江苏卫视主持了三年的《女人百分百》,被他们戏称为“妇女之友”。

陈立曾经是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做过精神科医生,注重于双向情感性的精神疾病的治疗。上世纪90年代,他在香港的亚洲电视主持过一档心理咨询类节目《你说怎么办》,他在节目中接到了很多观众的电话与来信,他们会询问各种情绪问题、睡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

而他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常常会以食物做一些基本的安抚。

为什么对食物这么重视?

除了常见的“民以食为天”之外,陈立说他的原因是:

“因为饿过。”

小时候他跟爸爸一起到陕西的农村插队,曾经饿到吃观音土,“那种熟土层底下的生土,粘粘的,有一些咸味,只能勉强果腹,没有任何营养。”

村里人在结婚时,就算没有肉,也会把榆木做成肉或鱼的形状,浇上一瓢酱油汤,舔一口就当菜。当地农民还曾用锯末碎来酿酒。

由此他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在口欲期没有受到过细心以待的人,长大了就会报复,他们往往就会成为美食家。”

那么为什么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越来越多人的精神状况出现问题?

陈立认为当物质供应大规模地进入到我们每个生活细节,我们会误以为我们不需要担心匮乏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在娇生惯养当中失去了对生活细节的把握,而一昧地向外寻求自己能力的增加,但真正最好的老师,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细节。这反映出我们在物质大潮的冲击下,失去了内心的定力。

在某平台上,陈立开设了陈立客厅的语音节目,接收来自天南地北的听众烦恼咨询,并对听众的状况进行心理分析。

有人因为职场上受到同事低落气场的影响,变得丧气。

有人在考研期间,本该可以放松的时间反而变得容易胡思乱想。

还有人非常害怕死后的世界,活得郁郁寡欢。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调查显示,在成年人群中,青年为抑郁的高风险群体,18至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25至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

陈立认为,有情绪问题的人,背后都有对食物的向往,或者使用食物可以疗愈的途径。

品尝美味或是果腹,实际上不但有生理上的需要,也有心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了胃肠道的需要以后,精神、情绪会稳定下来。

当品尝到美味时,你个人是被这个世界接受的,被他人肯定的。

番茄 X 咸蛋 X 冬笋胎干 X 鱼唇汤。

03

窦文涛曾经问陈立:”您得花多大的功夫,还能够用来琢磨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陈立说:只有一个办法。

用力地认真生活,

不要蜻蜓点水,

蜻蜓点水,

你永远都是个消费者。

如果你用力地生活,

你就可以成为一个输出者。

如何用力生活?

事实上我们的人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困境。

当理想与现实相距甚远,当愿景与环境差别太大,当我们的人生总是磕磕绊绊,找不到清晰而明确的道路,该怎么办?

迷茫的道路上,索性自暴自弃?

对于美食家来说,有些事情不必苛求,但也不能放下追求。

这世上没有最好的菜。

他们只会思考在什么时节该吃什么菜。

比如说陕北有一种石榴,到最成熟的时候依然是酸的,当地人拿来做药,熬成酸石榴膏,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但陈立发现这种酸石榴跟可乐搭配绝配。

这便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例子。

而陈立最出名的姜汁咖啡,也是从圣诞节的姜饼里得来的灵感。

那时从香港来的朋友冬天来黄山玩,冻到不行,他便做了这杯姜汁咖啡招待,后来这款姜汁咖啡还在香港的茶餐厅做过招牌咖啡。他也被亚洲电视台邀请去做美食节目《越食越疯狂》的嘉宾。

对于没有时间去研究食物搭配的我们还能对美食有怎么样的追求吗?

不妨,借鉴先辈们的智慧。

最近有一个日剧《À Table!~跟着古代食谱学做菜》。

两夫妻在做饭时复刻了古希腊欧洲贵族的食谱,波旁王朝的王妃、凯撒大帝、苏格拉底……

这些贵族喜欢的味道会有多美味吗?

其实也不一定,但他们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还能体验到食物的新鲜感。

一如我们的人生。

需要从四处“借”来经验,打破固化思维。

所以你看。

食物和人生是很难分得开的。

陈立说,“不论南北方,最简单或是最普通的没甚至是低劣的食物能吃出幸福感,满足感,你能觉得这个食物跟你之间由密切关系的,这才是会吃。”

蒲瓜丝 X 蟹柳 X 腌青梅。

而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无论什么样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活得具体,以及努力从这些具体的生活中活出一定的幸福感。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

怎么做?

一个细节。

《锵锵行天下》节目录制完之后,肉叔本以为就此结束,但陈立却起身了。

他要给随行的工作人员做饭。

不是故作姿态,而是根本上,陈立将家宴视为一座凉亭,他希望营造一个没有门槛的凉亭,谁都可以进来歇歇脚,避避雨,成为精神上的桃花源。

而在这个桃花源里,是没有世俗上的那些功名功利与等级的。

一如陈晓卿所说:

去他那儿,有一种额外的舒适,

你没有吃完可以接着吃,

他困了他就回房间先休息,

他太太就休息了,

说走的时候把门关好,

你把碗筷往那儿一放,

带上门的时候,

看着东山弄的灯光,

就觉得,真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去处。

0 阅读:4

向萍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