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克林顿帮中国加入WTO?其实暗中玩了三大阴谋,却被中国破解

雅轩看历史 2023-03-03 18:28:06

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也就是WTO。

从那一刻起,中国真正融入了世界,中国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共同进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而在入世的过程中,中美谈判无疑是最艰难的部分。

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刚刚解体,美国还没有完全从冷战之中恢复过来。

由于长期的尖锐对立,导致两个国家集团之间的科技、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各领域几乎都处于停摆、阻断的局面。

冷战虽然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也普遍受到了影响。

随着冷战结束,美国精英阶层意识到,经济发展应该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目标。因此,对本国经济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梳理。

在这个过程中,精英阶层认为,由于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之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所以,美国应该保留金融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除此之外的产业,特别是那些中低端加工业应该搬离美国。于是我们看到,美国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去产业化进程。

随着制造业空心化不断严重,日元、欧元相继崛起,美国一边面临市场产品的短缺,另一边也面临着一定的货币和金融压力。

当时,欧洲的制造能力正处于快速下滑阶段,根本无力弥补美国市场的空洞。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寻求在石油美元基础上,让贸易发挥对美元全球主要货币的支撑作用这一目标,美国看中了中国市场。

中国拥有的人口基础、廉价劳动力以及初步的制造能力无疑可以帮助美国经济重振,并为美元提供坚定的物质支撑。

同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处于关键阶段,因为国内物价水平与收入水平需要保持一致,而当时百姓的收入并不高,想要继续扩大消费,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基本上不太现实,或者说动力不足。

特别是当时,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而消散,反而依然存在。

国内制造业一直处于低端处徘徊的状态,即便在国际上有数额巨大、利润空间较大的订单,中国也无法通过外贸渠道获得。

例如,当时的中国在纺织品出口领域不仅具有规模优势,而且还具有价格、质量优势。

但就是因为中国无法通过国际贸易组织的框架,简化、便利地进行国际贸易,导致不仅订单数量上不去,而且还没有任何定价权。

在中美双方都有意愿进行市场开放的情况下,美国一边以希望中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中来为旗号,另一边又希望在谈判的过程中尽量榨干中国的利润,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这是导致中美谈判久谈不下的根本原因。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就想要获得美国最惠国待遇,因为最惠国与非最惠国之间的关税差距接近10倍。

但由于美方国会的阻挠,导致1996半年、1997年两次谈判都失败了。

尽管中国在1998年向世贸组织提交了近6000个税号的关税减让表,充分表达出自己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心,但由于美方的阻挠,进展很缓慢。

其实,在1986年的时候,中美双方就已经就恢复中方世界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事进行了谈判。

但由于当时美国对中国抱有很大的敌意,且美国认为自己并不需要中国市场,所以谈判一度数次中断。

艰难的谈判终于在世纪之交获得了突破,在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的决策下,美方终于同意了中国的入世要求。

而面对国会的阻挠,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展开了大量的游说工作,最终获得了国会的批准。

当时,克林顿给出了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三个理由,这三个理由都是站在美国立场上,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而出发的,没有任何一条是处于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考虑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克林顿其实并没有安什么好心。

第一条,克林顿认为,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打开中国的市场,让美国的资本进入其中。

并且可以利用世贸规则和美国制定的金融规则,慢慢将美国的资本渗透到中国的各个领域,从客观上可以起到控制中国经济的作用。

第二条,克林顿认为,一旦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势必美国可以在其他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以及美国关心的系列国际问题上获得中国的让步,并在后续与中国的各项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旦发现中国可能在外交等方面对美国国家利益有所“企图”,就可以提前布局,以贸易牵动政治,以政治牵动外交,从而提前规划,提防中国,确保美国在其他地区和事务中继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

第三条,克林顿认为,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定会遵循其中的各项规则,而美国一直在这一领域起到主导作用,所以客观上,中国入世之后,就是要遵守美国在国际秩序和金融体系中制定的各项规则。

如果将中国纳入到美国主导建立的战后的国际秩序和金融、贸易体系之中,中国就不可能反对,或者说无力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这个时候,再加之长期的利诱和引导,中国相会慢慢“西化”,成为对美国唯命是从的国家。

当时,美国国会的议员在听取了克林顿的报告之后,思索了一段时间,他们认为一方面美国确实需要中国这样的庞大市场,帮助美国恢复经济、转嫁通货膨胀的风险。

另一方面,克林顿所说的也许未来能够实现,就算只能实现其中一条,美国都不吃亏。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会最终才同意了中国入世的要求。

然而,我们看到,入世至今近21年的时间,中国不仅没有变成美国希望的样子,反而还借助世贸组织,借助国际规则,借助全球化,让自己逐步转型强大起来,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定力量。

克林顿当年所玩的三大阴谋,最终一个都没有得逞,反而是现在的美国,内外交困,问题不断,政府已经到了焦头烂额的地步。

那么,中国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破解当年克林顿给我们设下的三大陷阱的呢?

众所周知,中国这么多年以来,所采取的发展方式就是通过进入全球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在输出劳动力的同时,将先进的科技和管理制度引入到国内,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首先,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按照国际化标准打造自有企业,先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让国内企业看到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和成长过程中的教训,并为之所用,逐步打造了一批中国自己的标杆企业。

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一边做市场,一边做产品,全力融入全球产业链,让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商品也更多地进入美国市场。

这样一来,美国就没有办法在经济上控制中国。

其次,中国在工业体系构建方面,下了大工夫。这个过程具体来看就是先引入技术和制度,并制定自己的标准,然后发挥社会主义体制优势,让产业获得快速提升,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化,其背后的支撑力来自于前者,即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业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美国一旦遭遇金融危机,就会通过加印美元、购买大量的他国产品,然后再发行美债的方式,将本国可能遭遇的通货膨胀转嫁到他国身上。

但是,这个操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其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导优势地位。

也就是说整个世界贸易要时刻处于买方市场模式,实在不行,美国可以快速找到替代品进口。

然而,由于中美贸易对于美方来说长期处于逆差,且中国制造的产品种类齐全,生产能力和价格在市场机制框架内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对于美国来说,想要另寻它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一点在疫情背景下,尤为凸显。

我们看到,随着各国工业停工停产,中国制造成为了美国无可替代的选择。

而因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重要成绩,结合美方滥发美元带来的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多年来美国首次出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

具体来讲就是,美国本来想要转嫁风险,但是,为了防止国内通胀进一步提高,必须要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平抑物价。

而中国出口企业将人民币上涨成本、大宗商品上涨成本、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成本统统加入到产品价格之中,最终美国只能自己给自己的错误埋单。

最后,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严重倒退,所以美方政府就开始喊出了“美国优先”口号,希望“闭关锁国”,用行政手段打压别国企业,对别国进行经济制裁,这一行动甚至在特朗普任期内,做到了无差别攻击。

与此同时,为了对抗美国推行的逆全球化行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国家联合起来,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多边贸易协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不但没有“西化”,而且还在带领着新兴国家对现有的不公平的国际秩序和规则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时代的主题以及各国发展的切实需求。

克林顿的三大阴谋,最终都被中国破解。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在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世界各国公认的瞩目成就,所以,在现代化发展模式方面,中国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彻底打破了现代化模式中的“西方一元论”。

总之,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获得了全新的动力,对于美国来说,稳固了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客观上稳定了国内经济形势,而对于全球各国来说,也获得了巨大利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实现了多赢的良好局面。虽然克林顿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玩了三大阴谋,但是最终都被中国破解。历史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中美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0 阅读:30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