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因它而失政,春秋卿大夫因它而误事,酒对人的影响有几何?

欲云谈史论今 2020-08-16 17:06:17

商朝末代帝王商纣王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史书称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财力过人,手格猛兽”,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帝王。商纣王曾故意释放西伯姬昌以平定西北叛乱,待其成功后又强硬施压、从周人手中轻松收回千里之地,由此可看出他为人颇具权谋。即便是在晚期执政的最艰难时刻,商纣王还成功平定了东夷之乱,也证明他拥有维护商王国统治的强大意志力。

可在各类史书中,有关他执政残暴、无辜杀戮大臣的记载汗牛充栋,让人对这位颇有才干的末代商王大跌眼镜。正因为他执政太过残暴,导致商王室失去了人心,遭受了最为致命的失败——被弱小的周人一战大败,彻底失去了统治天下的机会。

为什么一位看似颇有作为的商王,却会陷入残暴执政的漩涡?

推翻殷商的统治后,在周人总结商纣王覆灭的原因时,就曾提到一个重要原因:酗酒过度。《韩非子·说林上》曾记载,商纣王与大臣们整天聚众饮酒,不理政事。一班人天天喝了睡、醒了喝,慢慢地都不知是何年何月了。为此,商纣王便派人去询问叔叔箕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可箕子一想,“身为一国之主,却一国失日,那么天下就危险了;一国都不知日而我却知,那么我就危险了!”于是,箕子也连忙假称不知道!

这一故事,充分体现了商纣王执政时喝酒风气之盛。西周青铜器“大盂鼎”铭文中,也提到了殷商战败的经验教训:“我闻殷述(坠)令(命),唯殷边侯田(甸),越殷正百辟,率肄(yì)于酒,古(故)丧师。”殷商王朝从上到下,大小官员都嗜酒如命,以致失政连连,最终酿就了殷商之败。

过度嗜酒对于一个王朝的伤害,竟然会如此之大?

曾经高高在上的“天邑商”、“大邑商”,却毁于商纣王个人一小小陋习,看起来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不过,在看过春秋时代几个嗜酒误事的实例后,也许商纣王因嗜酒而亡国一事会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了。

公元前579年,在宋国右师华的牵线搭桥下,晋、楚二国达成了第一次弭兵协议。可协议签订后不久,楚人才发现自己吃了暗亏:因为晋人的“尊王攘夷”口号明显更得中原诸侯认同,能频繁组织诸侯会盟,弭兵之后楚国竟隐隐有被边缘化之虞!

因此三年后,深感吃亏的楚国司马子反就率兵北伐郑国,单方面撕毁了弭兵协议!不过,仗着背后有强大晋国撑腰,郑国竟然对楚国发起了猛烈的反击,还攻占了楚地新石(今河南叶县)!

此时在东南方吴国迅速崛起,楚人实在无力两线作战。为拉拢郑人,楚共王只得把汝水以南的土地(今河南郏县与叶县之间)送给郑国,换来了郑成公的结盟。

郑国改投楚国,这瞬间打破了晋、楚的战略平衡。

公元前575年,在正卿栾书率领之下,晋国四军毕出、前往伐郑。见盟友受攻,楚共王丝毫不敢怠慢,立刻率大军前来救援。6月,双方在鄢陵(今河南鄢陵)遭遇。

见到晋军后,楚人先发制人,迫近晋国营垒列阵,摆出了积极求战的态势。被动局面下,晋军接纳了士匄建议,填平营中井灶,在军营中列阵、积极准备迎战。

虽然失去了先机,可在前楚人苗贲皇建议下,晋军采取了先攻敌人左右两翼,然后再攻击其中军的战法,很快就扳回了局势,占据了上风。晋国大夫魏锜更是紧追楚共王不放,一度射瞎了他眼睛!

直到夜幕降临,双方才被迫鸣金收兵。

虽然白天楚军落了下风,可并没有溃败。楚国司马子反连夜查探伤亡情况,并宣布补充士兵、战车,修理铠甲兵器,准备明早再战。安顿好这一切后,子反才安心地吃晚饭。不想,吃饭时他却被部属阳竖给灌醉了,喝得人事不省。

此时,苗贲皇故意释放了楚囚,散布明日将再次决战的消息。伤重的楚共王听说后,极度重视这一情报,马上派人去找子反前来商议,却怎么都叫不醒他。得知子反醉酒不醒,楚共王不由得长叹一声:“这真是天败楚国啊!我不能在此坐以待毙!”于是,他立刻下令全军撤退,主动放弃了这场争霸之战!

司马子反在关键时刻的醉酒,成了楚军鄢陵之败的关键诱因!

因为司马子反醉酒误事,让楚国失去了霸主之位,也令楚共王遗憾了一生。

春秋史上,还有人因为嗜酒过度而遭大祸,不但失去了尊贵地位还家破人亡的故事。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因一次玩笑被大臣杀害。此后,公子去疾坚拒为君,将国君之位推让给了公子坚。公子坚当上国君后,也因公子去疾的让位之德而重用了他。此后,公子坚又接受公子去疾建议,留下了诸多兄弟——郑国史上有名的“七穆”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因为公子去疾字子良,所以他的后裔被称为“良氏”。

公元前544年,郑国执政卿子展去世,伯有成为新一代执政卿。伯有,即良宵,是公子去疾之孙。虽然祖父富有贤名,可到了良宵这一代,生活上已奢侈了许多。良宵还有着一个商纣王同样的陋习:嗜酒如命。为了方便饮酒,良宵特意在家中修建了一座地下室,往往在此彻夜狂欢,直到第二天上朝还不肯停歇。郑国大夫在朝会时,常常都见不到良宵人影,只能无奈地四散回家了。

吴国贤人季札访问郑国时见到此情形,曾对子产预言:“现在郑国执政者太奢侈了,必将有大难!”

这年冬,良宵命驷氏家族的子皙去访问楚国。因为良宵平日执政不得人心,子皙明确表示不愿去,结果两人产生了争执,争吵越来越激烈。眼看事态急剧恶化,现场的郑国大夫们赶紧围上来劝和,才没有让局势当场恶化。

不过,驷氏与良氏之间的矛盾却已不可化解了。

公元前543年7月,怨气十足的子皙率私家兵前往攻打良氏,把良宵的家都给烧了!可就在此危急时刻,良宵正在地下室醉得不省人事,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幸亏家人将他救起,一起逃到了雍梁(河南新郑西南)。直到这时,良宵才清醒过来;无家可归的良宵被迫逃到了许国。

7月底,良宵一度卷土重来,率兵前往攻打驷氏,却被驷氏联合国人击败,良宵本人也死于非命!

身为执政卿,因为嗜酒失政而遭遇一场大祸,这与商纣王嗜酒亡国何其相似!

公元前545年,栾氏、高氏、陈氏、鲍氏四大家族联手,杀死了庆封之子庆舍,又击退了庆封的反扑,斗垮了专政的庆氏。从此后,齐国国政就落入了栾、高、陈、鲍四氏之手。四大家族中,栾氏的子雅与高氏的子尾都是齐惠公之孙,出身于公族,地位当然又高于陈、鲍二氏。

不过,齐国现在有四大家族;之前崔、庆专政时内部斗争都那么激烈,现在四大家族平起平坐,还能不分出个胜负来?更何况,就算四大家族想和平共处,也有人不答应。

公元前539年冬,子雅不幸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子旗继承了家业。公元前534年7月,子尾也去世了,其子子良成为新一代家主。见子良年幼不知事,子旗便主动上门替高氏管理家事:不但处死了子尾家宰梁婴,还驱逐了数位子尾的部属。

子旗如此作为,高氏族人忿恨不平,纷纷怂恿子良去攻打子旗。就在这时,子旗家突然来了一堆不明来历之人,向他通风报信,说高氏将前来攻打。可子旗却身正不怕影子斜,来到了陈氏家中,请陈桓子代为疏通两家误会,表明自己是想诚心帮助子良。被感动了的陈桓子果然出面,调解了高氏与栾氏之间的误会,让两家冰释前嫌。

四大家族如此和睦,某些人更不安心了。

公元前532年夏,突然有人上门警告陈氏、鲍氏:“子旗、子良将要来攻打你们!”陈桓子大吃一惊,赶紧向家人分发了武器,然后迅速赶往鲍氏家中。可在半路上,陈桓子却碰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子良正喝得酒气熏天,驾着马车在路上狂奔!陈桓子心中满是狐疑,继续赶往鲍氏家中,这才发觉鲍氏也正在给家人分发武器。两人合计后,分别派人去查探栾、高二氏现状,结果发现子旗、子良都在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动武的迹象!

很明显,这是有人有意在挑拨离间。

可到了这种地步,陈、鲍二氏已经没退路了:“栾、高二氏听说我们分发了武器,必定会驱逐我们;现在还不如先发制人!”

于是,两大家族趁着栾、高二氏不备,率兵前往攻打。仓促应战的栾、高二氏想劫持齐景公以扳回劣势,却反倒被齐景公联合国人给击败了。子旗、子良二人再也没法在齐国呆下去,只得仓皇逃到鲁国去了!

挑拨四大家族内斗的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齐国公室。

然而,高氏、栾氏之所以落败,与子旗、子良二人的嗜酒误事密切相关——为什么第一次被人挑拨离间时能冷静应对的子旗,在第二次时却突然失去了方寸、竟敢去攻打公室?

醉酒之后,人的思维能力与各项身体机能都会大大降低,因此人醉酒后才容易误事。普通人醉酒,只是容易耽误个人大事。可一旦那些身处高位的执政者醉酒,就容易误国家大事了。春秋时子反、良宵、子旗、子良等人的遭遇,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对商纣王而言,他的执政能力虽强,但嗜酒如命却是他长期失政的一大关键因素。

在反思商纣王之败时,周人曾批评道:“(商纣王之前的)商王执政时,都是君明臣贤,只考虑如何治理国家,不敢安逸享乐,哪里还敢聚众饮酒?”(《尚书·酒诰》)

很多人往往质疑,商纣王怎么会做出这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残暴恶行?

如果商纣王常常醉酒,在失去理智后,会不会陷入疯狂状态?参照春秋后三大醉酒误事的案例,商纣王的残暴也就不难理解了。

嗜酒,并不是商王国覆灭的根本原因;可饮酒过度,却很可能是商纣王长期失政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商纣王能控制住个人欲望,商王国也许就不至于在他手上亡国了。

可惜,历史却没有假设。因个人欲望而亡国,这也许就是人治社会难以逃避的宿命吧!

0 阅读:80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