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绩“解绑”:北大试点等级制取代绩点

晨曦说事 2024-01-03 17:54:22

1月3日,北京大学发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了让学生们从成绩上“解绑”,展开试点改革,在本院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验和实践类课程的成绩评定中,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这也是北大首次试水等级制评定方式,意味着北大将逐步取消传统的绩点评定方式,向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迈进。

据悉,北大试点等级制评定方式将成绩评定分为5个等级:A(85-100分)优秀;B(75-84.9分)良好;C(65-74.9分)合格;D(60-64.9分)基本合格;F(<60)不及格。而成绩的综合评价则用优秀率(A%,成绩为A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和优良率(AB%,成绩为A和B的课程所占的比例)替代GPA。对于单门课程而言,则与以往相同,成绩优秀率不超过40%,不及格率不超过5%。

北大试点等级制的实施效果如何呢?据相关人士介绍,在试点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示,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公平,能够更好地反映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努力程度。同时,教师们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非仅仅追求高分数。

相对于传统的绩点评定方式,北大试点等级制评定方式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呢?

首先,等级制评定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表现,弱化了考试成绩的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间的竞争压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等级制评定方式具有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评价,并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努力程度,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最后,等级制评定方式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特别是在面对跨学科交叉、自主学习和创新创业等新型教育模式时,更加灵活和有效。

北大试点等级制评定方式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成绩焦虑和应试教育的僵化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和多元化发展。同时,这种评价体系也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非仅仅追求高分数。

等级制评定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间的竞争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它也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们更好地适应新型教育模式和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进高校教育创新和发展。

北大试点取消绩点,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这种评价体系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0 阅读:1

晨曦说事

简介:热门内容尽在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