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北京中南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而她的身份有些特殊,她的丈夫是昔日国民党的旧职员。
刚一见面,毛主席就语气严肃地询问:“没给我带点东西?”
女子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慌乱,眼神中闪过一丝无措,显然,这样的开场白出乎了她的预料。
那么,一位国民党旧人员的妻子为何会出现在中南海呢?她究竟是谁呢?
“衡山朱凤”——毛泽建她就是毛主席的外甥女,毛泽建的“女儿”陈国生。
毛泽建自幼因家庭困顿,被毛主席的父母收养,乳名“菊妹子”,“毛泽建”这个名字还是毛主席给取的。
1920年8月,毛主席和夫人杨开慧回到了韶山,帮她解除了那不合理的婚约,对毛泽建说道:
“这些年来,国家动乱,百姓民不聊生,要想改变,不革命的话,就没有别的路可走......”
“三哥,我要跟你读书去,我要跟你搞革命!”毛泽建坚定地说。
毛泽建没有让他的三哥失望,她进步很快,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学完了五六年的课程。
除此之外,她还主动帮忙站岗放哨,张贴革命宣传标语,宣传革命思想,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没多久毛泽建便加入了共产党。
在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期间,还与校长欧鸣皋来了一场斗智斗勇。
欧鸣皋是一个思想保守的人,她对毛泽建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主张什么的嗤之以鼻。
在被毛泽建揭露自己贪污后,在同学面前颜面扫地,因此怀恨在心,势必要浇灭她的革命火焰。
这天,欧鸣皋将学生们集合学校的会堂里,不一会儿,就上来一位六十多岁的和尚来讲话。
原来欧鸣皋自知自己说不过她们,便想利用佛学来让学生们服从自己,这时,毛泽建直接高声询问道:
“欧校长,学生不懂,想请教您三女师究竟是什么地方?是寺庙还是学校,您到底是校长还是僧人?”
“这......我当然是学校的校长了,有什么问题......” 欧鸣皋有些结巴地回答。
“那既然您说是学校,那为什么要请一个和尚来给我们讲话?是不是要把我们培养成尼姑?”毛泽建继续穷追不舍地追问。
欧鸣皋被这一连串的问题给噎住了,还没等他回答,只听台下的学生们纷纷发话:
“对啊,我们来学校是学习的,又不是来听什么佛经的。”
“就是,我们不是来做来尼姑的!”
会堂内顿时吵闹一片,学生们冲上讲台将和尚赶了下去,欧鸣皋更是趁机溜之大吉,生怕波及到自己。
这一事件在衡阳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欧鸣皋最终狼狈离职。
1925年,毛泽建和陈芬结了婚,婚后两人回到了耒阳从事革命活动。
刚回去不久,便发生了当地劣绅鲁庆煊(人送外号“鲁恶鬼”)将佃户陈志秋毒打致死一事。
这个“鲁恶鬼”在当地无恶不作,但他有钱有势,百姓们也拿他没有办法,毛泽建夫妇决定,好好整治他一番。
在毛泽建的带领下,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鲁庆煊家,此时听到风声的鲁庆煊早已房门紧闭,就是不出,毛泽建喊道:
“姓鲁的,你要是再不出,我们就把这里一把火给烧了。”
鲁保六一听,顿时慌了神,连忙打开大门,众人进屋里外寻摸了一番,就是不见鲁庆煊的身影,真是奇了怪了。
毛泽建则注意到墙边有一个棺木,反应了过来,猛地向棺木一拍:“你不出来,我可把这钉死了啊。”
“我出!我出!”最后,鲁庆煊赔偿了陈家300块光洋。
1928年,中共湘南县委出现了叛徒,毛泽建和丈夫陈芬的身份也被暴露,只好迅速转移。
这时的毛泽建已经怀有8个月的身孕,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使她的身体越来越消瘦。
5月,在一次战斗中,陈芬不幸被捕,惨遭杀害,毛泽建被红军所救,逃过了一劫。
但由于即将临盆,为了不拖累队伍,她只好躲藏在一个农妇家中。不料那晚,孩子的哭声吸引来了敌人的注意。
毛泽建就这样被逮捕,而审讯他的,正是当年她打击的“鲁恶鬼” 鲁庆煊,原来他早已利用钱财打通关系当上了县长。
鲁庆煊见到了自己昔日的“仇人”如今被逮捕,更加狂妄:
“姓毛的,你神气啊,你怎么不神气了,你也终于落到了我手里,现在你有两条路可选:
一是说出你所知道的一切情报,二是被我砍下脑袋,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吧。”
“呸!收起你的如意算盘吧,要杀要剐,何必啰嗦!”
一代女杰毛泽建,就这样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毛泽建的孩子生下不久后就夭折了,上哪多出一个“女儿”呢?
毛泽建的养女毛泽建的丈夫陈芬有一个姐姐,名为“陈淑元”,两人兴趣相投,十分要好。
那时,毛泽建夫妇还没有孩子,陈淑元膝下有一爱女,名为陈国生,其聪慧伶俐,因父母之缘,与毛泽建结下了不解之缘,亲切地唤她为“泽建妈妈”。
陈国生的生父梁泽南,是一位中共党员,他奔走呼号,传播革命火种,领导农民运动,组织武装斗争。
可却不幸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最终慷慨就义,就这样,陈国生便来到了外婆家生活。
毛泽建夫妇也在娘家,她们也可以帮忙照看,五岁的陈国生十分乖巧懂事,不吵也不闹,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毛泽建便将她认为了自己的干女儿。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白色恐怖的蔓延,陈芬与毛泽建相继被捕牺牲,只留下陈国生与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
外婆眼见自己年岁日长,行动越来越迟缓,在做什么事的时候,越发觉得力不从心,心中不免忧虑起陈国生的未来。
陈国生从小失去父母,自己无法永远陪伴在孙女身边,就想着能有一个人来好好照顾她。
于是便在她18岁那年,给她寻觅了一个人家,将她嫁给了一个名为宋刚毅的原国民党军人,不过后来脱离了国民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建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信,信中问候了主席的安康,并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
自1949年起,毛主席就收到了近170多封的信件,其中不乏请求帮助解决个人困难或寻求工作机会的。
毕竟在传统观念里,“一人得道,全家升天”,一些人认为,自己作为国家主席的亲戚,怎么着也能跟着沾点光。
但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素以严于律己、严于待人著称,对于子女与亲戚,他更是要求严格,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特殊化。
因此,在众多回信中,最常见的一句便是“不要来北京”。这并非冷漠无情,而是基于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观与使命感。
毛主席深知,中国是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而非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于是,面对陈国生的请求,主席以温婉而坚定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既是对原则的坚守,也是对后辈的期许与鞭策。
“没给我带点东西?”尽管主席并未直接邀请陈国生到北京任职,但地方政府鉴于她与毛主席的亲属关系,以及她作为烈士后代的特殊身份,还是为她妥善安排了一份工作。
于是,在地方政府的关怀之下,陈国生得以进入一家工厂,担任了会计一职。一年后,陈国生突然接到通知,要她前往中南海与主席见面。
得知这一消息,陈国生内心激动不已,然而,随即而来的却是一丝隐隐的担忧。
她自觉平凡无奇,这些年也并未取得什么显著成就,生怕会给主席丢脸。更何况,她曾向主席写信求助工作,这份尴尬让她心中更添几分忐忑。
1951年,陈国生抵达了中南海,在秘书田家英的带领下,陈国生见到了毛主席。
初见之时,毛主席收敛了笑容,故作严肃地问道:“外甥女第一次来看望舅舅,怎么也没带点东西?”
这话让陈国生顿时心慌意乱,眼神中闪过一丝无措。她心中暗自懊恼,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她羞涩地低下头,小声回答道:
“舅舅,我……我把这事儿给忘了。您看您需要什么?”
毛主席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哪有舅舅向外甥女要礼物的道理?我啊,其实是想问你有没有带书信、材料什么的。”
陈国生闻言,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她连忙说道:“啊,材料!我带了,我带了!”
边说边伸手去包里取,结果一摸,却是空的!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出门太急,把材料落在招待所了!
“哎呀,瞧我这记性,我把材料落在招待所了……”陈国生尴尬地笑道。
“没关系的,派人去取一趟就好了。”毛主席宽慰道。
席间,毛主席谈起了自己的少年时光,当提及毛泽建时,陈国生鼓起勇气说道:“舅舅,能不能跟政府说说,把泽建妈妈的墓修一修?”
毛主席闻言,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现在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况且全国有千百万烈士,我们没有多余的钱去为他们修墓立碑。
等到国家经济形势好转后,我们再为他们修墓立碑、刻石铭功吧。就连我父母的墓,现在也只是个草坟。别人劝我重修,我都没答应呢!”
陈国生听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接着,毛主席又询问起她的家庭情况,特别是她的丈夫宋刚毅。陈国生便一五一十地向主席讲述起来:
“他之前担任过警察局督导员,但并无实权。早年间加入国民党也是被迫的,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平时做事也算规矩。”
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这次北京之行,陈国生收获颇丰。主席对她的关怀备至让她感动不已。
结语当主席得知她生活困难时,主席还特意给了她200元。担心她不收下这笔钱,主席还让秘书特意嘱咐道:“这钱是给孩子的,拿着吧。”
参考资料
韶山来人,毛泽东并非有求必应. 中国军网
杨开慧的哥哥求安排工作 毛泽东都“没开口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岸英代父省亲. 文史春秋
“衡山朱凤”——毛泽建. 文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