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嫁给穷小子,丁克60年,蜗居40㎡、没车、没存款,留下的遗产却感动了世界

装个好房 2024-10-31 19:01:14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喜欢收藏各类艺术品的收藏家们,几乎与富豪无异,要么资产富得流油,要么含着金钥匙出生。

他们住着宽敞漂亮的大房子,收藏着各种精致的艺术品。

比如哥本哈根当代艺术馆的创始人Peter Ibsen,他的私宅中,陈列着10年来收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以单色和极简主义为主,与他同样简洁大气的家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还有澳大利亚艺术家Nicolette与她的丈夫。

在这对夫妻宽敞的别墅里,到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品、古董家具和手工制品,一眼看过去有些花哨,却又不失秩序感。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收藏家,都能在豪掷千金买下贵重的艺术品后,依然在舒适宽敞的大房子里,过着优雅潇洒的生活。

就像蝉联收藏家榜首10年、一辈子收藏的艺术品几乎填补了整个艺术圈空白的沃格尔夫妇。

他们是年收入不足5W的普通工薪阶层,一生无儿无女,蜗居在40㎡左右的小房子里,只为成全自己的热爱。

沃格尔夫妇究竟有多普通?

丈夫赫伯特于1922年,出生在一个经济很是拮据的家庭里。

父亲是裁缝,母亲是家庭主妇,因为家庭条件实在不好,他高中没念完,就被迫辍学去到一家制衣工厂打工。

赫伯特年轻的时候,恰逢二战,他去参了军,退伍后成为纽约一家邮局的分拣员。

分拣员的工作不算忙,赫伯特便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对艺术特别着迷的他,一有时间就去大都会美术馆欣赏古典大师们的画作。

后来,赫伯特又迷上了现代艺术,加上好奇这些作品背后的艺术家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便刻意跑到传说中艺术家们的聚点,纽约格林威治村的“雪松吧”,寻觅他们的踪迹。

时间久了,他竟然真的和那些艺术家相识了。

艺术家们在酒吧聊天至凌晨三四点,赫伯特就在一旁静静聆听。

就这样,时间一晃到了1960年。

赫伯特在一个度假村里,遇见了一生挚爱——多萝西。

与出身贫寒的赫伯特相比,父亲是一家文具店老板的多萝西,从小的生长环境要优渥太多了。

她成绩优异,从丹佛大学硕士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所以,周围人并不看好他们的感情。

甚至在1961年,多萝西嫁给赫伯特时,都无人祝福。

因为在大家眼里,清贫、矮小的赫伯特,无论如何也配不上身为商人千金、名校才女的多萝西。

况且,多萝西还比他小了整整13岁。

但多萝西还是义无反顾地与赫伯特结婚了。

在她眼里,金钱也好皮囊也罢皆为浮云,她享受的是他独特的灵魂。

赫伯特虽然个子不高,但学识渊博,甚至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只为有更多的时间阅读、绘画和去大学课堂里蹭课。

另外,赫伯特还是个浪漫至上的人,他送给她的结婚礼物,是毕加索的台词作品,而俩人的“蜜月旅行”,则是一同报名参加纽约大学的艺术课程。

结婚之后,多萝西受赫伯特的影响,也开始了艺术创作。

他们在联合广场租用了一件工作室,并把下班与周末的时间全耗在那儿。

逐渐地,两人在艺术创作上都开始形成了抽象艺术的风格。

当然,他们最常做的事儿,还是去逛大大小小的画廊和美术馆。

但时间久了,赫伯特和多萝西发现,比起自己创作,长时间欣赏艺术品能带来更多、更浓郁的喜悦之感。

于是在1965 年,他们放弃了联合广场上的工作室,开始着手转向艺术品收藏。

收藏艺术品,是一件极其烧钱的事情。

由于夫妻俩的年收入不足5W,想要购买更多的艺术品,只能精打细算。

他们租下一间仅40㎡的一居室,不买车、不生孩子、不旅行,未来也没有买房打算,一切以「节俭」为主。

多萝西的工资用于日常生活开销,赫伯特的就专门用来购买各种艺术品。

渐渐地,他们积累下来的艺术品,填满了整个小屋。

床底下、走廊上、厕所外都密不透风地塞满大师神作。

他们只保留一间睡觉的卧室,舍弃沙发和大部分其它家具,把空间都用来陈列艺术品。

而被留下的餐桌、小柜子等家具,则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被艺术品淹没了。

用当时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馆长卡特·布朗的话,来形容多萝西和赫伯特的家,就是——

“这简直是个奇迹!这就是一座美术馆!”

不过,在多萝西和赫伯特的家里,却鲜少能见到大师作品。

因为收藏毕竟是个十分烧钱的爱好,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很难触及那些已经成名的艺术家的作品。

好在多萝西和赫伯特在选择艺术品方面,有着近乎毒辣的眼光。

这也是为什么,这对连小康家庭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个顾得上温饱的普通工薪族夫妻,能够在日后,成为让全世界震惊的著名收藏家。

多萝西和赫伯特购买艺术品,有三个自己的要求:不买体积大的、不买价格昂贵的、不买不能放进家里的。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发掘新人。

夫妻俩入手的第一件作品,是约翰·张伯伦的雕塑。

而这个雕塑作品,在后来卖出3000多万的天价前,曾三次被保洁阿姨当成垃圾扔掉。

除了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新人作品,夫妻俩在实在囊中羞涩的时候,也会用劳动来换取一些已成名艺术家的作品。

有一次,他们看中了克里斯托夫妇(把凯旋门包起来的大佬)的一幅拼贴画,却没钱购买。

克里斯托想要把画送给他们,却遭到了拒绝:“我爱你的才华,并不是贪图你的作品。”

最后,多萝西和赫伯特以帮对方照顾半年猫咪为交换,换回了画作。

不过,多萝西和赫伯特也不是一直这么“节俭”。

1965年的一个傍晚,年轻的索尔·勒维特因为作品实在卖不出去,无奈之下敲开了多萝西和赫伯特家的门,请求他们收几幅自己的作品。

后来,一向爱讲价的夫妻俩,竟以比原价多很多的钱,买下了他的画。

再后来,索尔·勒维特成了首屈一指的极简艺术创始人,也与多萝西和赫伯特成了至交。

这种“扶贫”的事儿,多萝西和赫伯特没少做。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是看到有一对矮小的夫妻,牵着手流连于各个艺术家工作室的门口。

从黑发到白发,他们至少帮助了20位艺术家,让他们从最初的无人问津,慢慢变得炙手可热。

这期间,曾有无数商人想出高价买下萝西和赫伯特的收藏品,但他们都没有卖。

“艺术不是冰冷势利的财富,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它是我们和艺术家在人间相遇,然后窥见了一眼星空。”

但他们却在1992年和2008年,分别向博物馆捐赠了共5000件艺术品,且分文未收。

两次捐赠,让赫伯特和多萝西40㎡的小家,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

他们也都老了,老得走不动路,也逛不动美术馆和艺术家的工作室了。

但那些关于艺术品的记忆,却深深地留在了他们心里。

不再出门的日子里,夫妻俩最常做的事儿,就是抱着猫,坐在餐桌前,回忆那些有关于艺术的故事。

2008年,日本导演佐佐木惠为他们拍摄了一部长达60分钟的纪录片。

影片一经播出,便震惊了无数观众。

人们发现,这对艺术圈人尽皆知的夫妇,私下里竟过着如此清贫的生活——

他们愿意花大价钱买艺术品,也愿意为年轻的艺术家不求回报地雪中送炭,自己却一生节俭;

他们在租来的小房子里,吃最简单的饭菜,没有车、没有孩子、甚至几乎没下过几次馆子……

有人觉得他们牺牲太多,可对此,赫伯特也只是笑笑说:

“谈何牺牲呢?这不过是我和爱人,在人间贩卖了一场浪漫。”

2012年,一场专门为赫伯特和多萝西举办的展览开幕了。

出席完这场展览后不久,90岁高龄的赫伯特去世了。

77岁的多萝西独自坐在空荡荡的40㎡小屋里,观看他们多年前参加的一次采访。

当时的主持人问她是否后悔嫁给赫伯特,是否后悔为了艺术品和爱情,自己却一生无儿无女、住小房子、清贫度日。

多萝西抱着结婚时,赫伯特送给她的毕加索陶瓷,微笑着说:

“不后悔,我的世界因为有赫伯特,才变得多彩。”

0 阅读:0

装个好房

简介:分享理想居家设计装修案例,一起装个美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