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这家位于河南许昌的连锁超市,近年来因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对顾客体验的极致追求,成为了零售业的一匹黑马。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秉持着 “让创造财富的人分享财富” 的理念,不仅实行高工资和宽松的工作制度,还在员工遇到困难时给予慷慨的帮助,这一系列行为一度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
胖东来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的利他主义理念与《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 “非理性” 的市场》一书所传达的思想不谋而合。书中作者克日什托夫・普莱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并非在所有市场都能获益的现象,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利他主义者反而更受市场的青睐。
《利他主义的生意 : 偏爱“非理性”的市场》
作者:[加]克日什托夫·普莱克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理性人的困境
传统经济学的 “理性人” 假设认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传统的理性人观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理性人假设无法充分解释人类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如凯恩斯所指出的,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往往依赖于“动物本性”而非完全的理性分析来做出决策。这种非理性预期模型表明,人们的行为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基于理性计算。
理性人假设在解释利他主义行为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传统的理性人模型往往将其视为次要现象或将其归结为开明的自利行为。然而,经济学家如贝克尔等人的研究表明,利他主义在家庭、社区等社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经济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如《利他主义的生意》一书中所讨论的,市场中的利他行为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回报,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非理性的利他行为可能比纯粹的利己行为更具市场竞争力。
偏爱 “非理性” 的市场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利他主义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市场优势。普莱克教授深刻指出,市场越来越喜欢 “非理性” 的利他主义者。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充分的依据。
普莱克教授在书中提出,信誉在任何市场体制中都是最宝贵的资产,那些和市场唱反调的人往往都发展得不错。
美国最早的资本家,17世纪清教徒的后裔,尤其属于那些不情愿的资本家。他们追求的不是利润,而是一种神圣的“召命”。尽管他们的初衷纯粹是宗教性的,但还是获得了物质上的成功。
无独有偶,19世纪一小撮乌托邦式的公社及其在20 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继承者都同样不遗余力地反对资产资本主义,后来却摇身一变创办了欣欣向荣的商业企业,这似乎违背了他们的初心。他们之所以在商业上蒸蒸日上,是因为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相信他们根本不在乎挣不挣钱。
普莱克教授提出了利己主义行为存在的悖论,他指出,只有那些看起来真正无私的人才能获得回报。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表明在某些市场中,人们长期希望回避市场原则。传统的市场原则强调竞争和利己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竞争和追求自身利益,才能实现市场的效率和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度的竞争和利己主义往往会导致市场的失灵和社会的不稳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利他主义者反而更受市场的青睐。这是因为,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一个具有利他主义精神的企业和个人,往往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重新审视“休闲”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我们常常会被一种名为“玩乐羞耻”的情绪所困扰。这种情绪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在享受休闲和玩乐时,我们会感到一种内疚感,仿佛这些时刻是在浪费生命。
然而,《利他主义的生意》对于“休闲”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对于一个发达的市场社会来说,所有其他资源都已经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休闲代表了人类尚未开发的潜能之源泉。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休闲的普遍理解归根结底就是业余时间。除了时间之外,休闲的好处还在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闲暇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的源泉;正是在闲暇时,我们才能“忘我”地工作;正是在这种状态下,灵感似乎才会不请自来。
我们会发现,休闲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身心健康的加油站。适当的休闲活动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增强创造力。
在利他主义的视角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休闲的价值。休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享受,而是一种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益的投资。通过休闲,我们能够恢复精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社会活动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利他的行为。
就像失眠者数羊不一定有助于睡眠,顺其自然可能效果更好。《利他主义的生意》一书告诉我们,利他主义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一种在市场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