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男子借20元记了18年,到北京寻恩人,最后为何少还1元

戴戴学社摄影 2024-11-02 14:14:40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年头谁还记得借出去的20块钱?

更别说等整整18年了。

但在2024年初安徽小伙汪明明就干了这么一件"傻事"。

他横跨大半个中国,只为找到18年前借给他20块钱的北京阿姨。

找到后他却只还了19元,这让人直呼:这哥们儿是不会算数吗?

等等好像有点意思,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那个少还的1元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18年的执着寻找,换来的竟是一句"忘记了"。

这大概就是生活的反差吧,对施恩者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受助者心里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2024年初34岁的汪明明终于踏上了寻人之旅。

北京的冬天依旧那么冷,但他的心是热的。

这一趟说走就走的旅程,本来想给王群阿姨一个惊喜,没想到自己先碰了一鼻子灰。

在北京的朋友们就像撒了一张大网,可是网了好几年都没消息。

"王群?没听说过。"

"不好意思我们这边没有这个人的信息。"

一次次的失望并没有打消他的念头。

终于等到一个出差机会,他二话不说就杀到了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

18年过去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不太一样了,只有那个熟悉的大门依旧挺立。

"王队长啊她退休好几年了。"保安大叔的一句话,差点把汪明明的希望打碎。

但这位大叔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他找来了王群的老同事。

"要联系方式是吧?这个我倒是有。"老同事的话让汪明明眼前一亮。

拿到电话的那一刻,他的手都在抖。

"喂请问是王群阿姨吗?"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这个期待了18年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却说出了最让人失落的话:"对不起,我想不起来了。"

是啊谁能记得18年前随手帮助的一个陌生少年呢?

但汪明明不在乎,他只想把这份感恩传递出去。

他开始详细地讲述那个寒冷的冬夜,那个借给他20元的温暖瞬间。

王群听着听着似乎也被这份18年不变的真诚打动了。

说起18年前的经历,汪明明的眼眶又红了。

那会儿他才16岁,背着简单的行李,跟着老乡来到北京打工。

"想挣钱想让家里过得好一点。"年少的心事就这么简单。

和很多打工的年轻人一样,他在丰台区找了份工作,是一家羽绒服加工厂。

刚开始干得挺开心,虽然活儿累但想着月底能领到工资就有劲。

谁知道老板是个奇葩,没事就爱使唤人干些乱七八糟的活。

"你去把我家的垃圾倒了""帮我买包烟""给我端茶倒水"。

小伙子脾气倔不愿意干这些杂活,就跟老板杠上了。

"我是来打工的不是来当保姆的!"

这一顶嘴不要紧,老板直接翻脸不认人。

两个月的工资整整1100块钱就这么悬了。

"走可以工资没有!"老板的话像一记闷棍。

那可是整整两个月的血汗钱啊,在2006年可不是小数目。

身上就剩几块钱,吃都吃不起更别说回家的车票了。

就在他快绝望的时候,一个工友给支了个招。

"你去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看看,那里专门管这种事。"

大冷的天他硬着头皮走了好几个小时。

天都黑了监察大队的大门却紧紧关着。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盏灯亮了。

开门的是个高个子阿姨,穿着一身干练的制服。

看到冻得瑟瑟发抖的汪明明,阿姨二话没说就让他进屋暖和。

"孩子你吃饭了吗?"

这句朴实的问候,让16岁的少年再也忍不住眼泪。

王群队长掏出20块钱,说:"先去吃碗热乎饭。"

就这样他在附近找了家小店,点了份12块的鱼香肉丝盖饭。

那是他第一次在北京的小饭馆吃饭,又咸又香的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

第二天王群队长就派人帮他要回了工资,还把他送到了北京西站。

回到安徽老家后,汪明明把这段经历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他发誓要活出个样子来,不能辜负了王阿姨的期望。

从一个普通职员做起,他开始在当地一家正规企业打拼。

加班到深夜是常事,但他从不喊苦。

"当年王阿姨不也是加班到晚上才遇到我吗?"

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事业上站稳了脚跟。

但让周围人没想到的是,他越有本事反而越热衷做公益。

只要听说哪里有需要帮助的,他二话不说就往上冲。

"蓝天救援队缺人手?算我一个!"

"社区需要防疫志愿者?我来!"

同事们都说他是"热心肠",可没人知道他是在向一个北京阿姨学习。

他说:"我就想让王阿姨知道,她当年帮对人了。"

这些年每次帮助别人的时候,他脑子里都会闪过那个寒冷的夜晚。

"知道吗?其实我在还债。"他总是这样告诉身边的人。

"欠的不是钱是一份善良。"

就这样一个陌生阿姨的举手之劳,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出了最美的花。

虽然工作越来越忙,但他从不间断寻找王群阿姨的念头。

每年都会托在北京的朋友打听,有时自己也会专门打电话去问。

这一等就是整整18年。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王群阿姨却拒绝了他的还款。

"这么多年了这点小事你还记着干啥?"电话那头的王阿姨笑着说。

但汪明明却执着地要加她的微信,想当面表达感谢。

王群却坚持拒绝了好几次微信申请。

"唉这位热心肠的阿姨,还是这么低调。"

但他没有放弃开始在支付宝上搜索王群的账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

他盯着转账界面想了好久,最后输入了"19"这个数字。

在转账备注里他写下了一段特别的话:

"王阿姨18年前您借我20元,今天我还您19元。"

"那最后的1元我想永远欠着。"

"这样我就能永远记得您的恩情。"

"也提醒自己要一直传递这份温暖。"

这个暖心的还款方式,让不少网友直呼"太有意思了"。

有人说他是个戏精,有人却被这份用心打动。

但汪明明只是笑笑:"我就想让大家知道,这世界真的很温暖。"

"就像当年的我在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贵人。"

这个看似"少还"的1元,成了他一生最珍贵的"欠条"。

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份永不磨灭的承诺。

承诺要把这份温暖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希望。

这不就是生活最美的样子吗?

一个举手之劳却能在某个人的生命里,种下一颗永恒的种子。

而这颗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庇护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

戴戴学社摄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