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志愿军被困,彭德怀急电中央,毛主席的一封电报转危为安

亭下观雨霖 2024-02-03 16:30:4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5万志愿军被困,彭德怀急电中央,毛主席一封电报转危为安。

抗美援朝的胜利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强大的新中国。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志愿军入朝后犹如神兵天降,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少爷兵们打的落花流水。

可很少有人知道在1951年,曾出现过五万志愿军被困,彭德怀急电中央的紧急事件。

那么,当初发生了什么?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首先要从敌人的临阵换将说起。

在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远远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凭借钢铁的意志和滚烫的热血,通过两次战役,在不到三年的短短时间里摧枯拉朽般将敌人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

在第三次战役中更是直接攻入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对联合国军的军心造成了极大的震慑,完全打乱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

当敌人清醒过来,认识到志愿军的强大并做出相应调整之后,战争的进展对志愿军来说就不再像往常那般顺利。

在第四次战役中,由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原因加之战场失利,联合国军临阵换将。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解除了二战名将麦克阿瑟的职务,同时任命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的校友,比他年轻15岁的李奇微中将接替了他的职务。

如果说麦克阿瑟是狂妄的蠢猪,那李奇微就是名副其实的狡猾狐狸。

这位新上任的长官22岁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经过二战的洗礼,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有着30多年战场指挥经验的优秀将领,并且在美国国内各派系中都有着不错的声望。

他刚到朝鲜战场时,本是接替的已阵亡的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的职务,而此时的美国陆军中央还没有用他代替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的想法。

可他在西线战场的出色表现以及麦克阿瑟的狂妄自大最终让远在华盛顿的陆军中央和总统杜鲁门做出了换掉麦克阿瑟的决定。

那李奇微在西线战场又有什么出色表现呢?这得从第四次战役说起。

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虽然占领了汉城,但经过三次战役的消耗,主力部队无论是在武器弹药还是后勤补给都已经达到了极限,短期内已经没有了再进行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摸清了志愿军的虚实后,联合国军趁着这个机会于1951年1月25日对志愿军阵地展开进攻,拉开了第四次战役的序幕。

李奇微通过总结他在西线战场的经验,得出了志愿军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困难,志愿军一次穿插行军最多携带一礼拜口粮的结论。

他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我军的行动特点,因此开始发挥联合国军的地面机动优势和部队的空降优势,使西线的志愿军在战线逐步推进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代价。

之后,他更是将这一战术在全军普及,对第五次战役中负隅顽抗的联合国军产生了重要助力。

第五次战役过后,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展开拉锯。此时,美国国内高层对于是否要继续将战争进行下去产生了分歧。

美国虽然是二战中的最大受益国,但美国军队在二战中的消耗其实并没有完全恢复到二战前的状态,加之联合国军士兵的畏战情绪,美国最终萌生了与志愿军和谈的想法。

与美国相似,在志愿军入朝之前,中国国内高层对于是否要派兵入朝就存在严重分歧。

当志愿军将战线推进到战争前南北朝鲜的占领区分界线,敌人有和谈意向时,国内高层结合国内国外形势,也表现出了同意接受和谈的意向,交战双方在1951年7月开始展开谈判。

那么,事情到此结束了吗?

2

5万志愿军被困,彭德怀急电中央,毛主席传来一封电报。

1951年7月,交战双方开始谈判,决定战争最终结果的战役才刚刚开始。也就是在这时,出现了“5万志愿军被困,彭德怀急电中央”这一关系到抗美援朝最终命运的事件。

那为什么双方在展开谈判之后还会继续交战呢?

1951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开城举行谈判,谈判一开始,美国代表就先声夺人,叫嚣到:停战条件未获双方同意之前,敌对行动还会继续。

1951年8月,在谈判桌上没有占到便宜的联合国军趁着朝鲜半岛北部40年不遇的特大降雨之际,集中了三个师的兵力向志愿军发起进攻,开启夏季攻势,妄图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以对谈判桌上的中方造成压迫。

李奇微深知志愿军游击战与运动战的威力,早在开战前,他就将西线战场的美军部署成了一张巨大的网,企图压缩志愿军的运动空间,以达到与我军进行阵地战对战的目的。

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坦克和装甲车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突然向志愿军的阵地发动了猛烈进攻。

让人惊讶的是,志愿军发现美军作战意图后并没有慌张,反而将计就计,与美军展开了硬碰硬的阵地战。

丧失了机动穿插优势的志愿军的战斗力依旧超出了李奇微的想象,尽管美军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志愿军阵地上,对志愿军造成了极大损失,可美军还是没能突破志愿军的阵地。

李奇微的诡计到此为止了吗?如果李奇微只有这点伎俩,恐怕他也坐不上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宝座。

1951年9月6日,他命令美军第三舰队趁志愿军换防之际,迅速从金浦登录并转移到川谷里地区,与前方的美国第一军骑兵一师将志愿军47军牢牢夹在中间,对47军形成包围态势。

哪怕是从长征起就在战场摸爬滚打的47军军长曹里怀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在发现军队被包围后焦急万分,作为军级指挥官,他十分清楚敌人这一诡计有多么狠毒。

曹里怀在部署各师相互靠拢的同时立即向彭德怀汇报了这一情况,彭德怀收到电报后气的跳脚大骂:这个曹里怀!

自己早在战前就命令各军要时刻注意周边敌军动向,注意各军间的联动。

47军、42军和64军作为西线战场的主力军,三军在西线战场连成一线,缺一不可,否则就有被敌人中间突破,进而让近一年的苦战付诸东流的危险。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彭德怀坐立难安,思虑良久也没有想到好的对策,最终将战场情况以电报的形式发送给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征求毛主席的意见。

那么毛主席又会给出什么意见,使得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呢?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立刻中止了正在进行的会议,来到地图前,看着复杂的朝鲜半岛地形图,面对严峻的战场形势,他一时间也没有想到好的对策。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在地图前站了足足有一个小时之久,毛主席突然掐灭了手中还在燃烧着的烟,让秘书立刻给彭德怀回电。

电文的大意是:肯定了47军集中兵力的做法,要求47军不要自乱阵脚,放弃正面战场,联合42军和64军,给联合国军的登陆部队来一个反包围。

彭德怀看完毛主席的回电后顿感豁然开朗,完全遵照指示进行战场部署。

当联合国军兴高采烈的准备发动进攻时,突然发现自己反而成为了被包围的一方,可此时为时已晚,在志愿军3个军兵力的巨大优势下,西线战场大获全胜

这封电报不仅消除了47军5万将士被包围的风险,更是间接影响了战争进展。

那么,这封电报是怎么影响战争的进程的呢?

3

5万志愿军被困,彭德怀急电中央,毛主席一封电报影响局势。

1951年9月,5万志愿军被联合国军的骑兵部队和海上登陆部队团团包围,彭德怀收到消息后焦急万分,急忙向毛主席发电报寻求帮助,最终毛主席的一封电报让五万志愿军将士转危为安。

毛主席在电报中的指示很简单,就是让47军联合42军和64军,对联合国军的登陆部队进行反包围。

为什么现在看来一封平凡无奇的电报,会起到如此惊人的效果呢?

这得聊聊抗美援朝的始末。

在志愿军没有入朝之前,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进展异常顺利,麦克阿瑟甚至在1950年当众叫嚣说:我已经向小伙子们的家人打了包票,圣诞节让他们回家过节!

此时的美国也并没有在亚太地区长期部署兵力的想法。

在志愿军入朝后,联合国军屡战屡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几乎丧失了刚占领的三八线以北的全部土地,甚至连开战前所占领的土地都面临着不保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局势,美国急于从朝鲜战场这个泥沼里尽快脱身,1951年5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用“和谈方式”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

毛主席综合国际形势,高瞻远瞩,早在第三次战役前就提出了“做好长期战斗准备,争取短期胜利”的战略方针。

1951年6月,毛主席分别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和斯大林进行沟通,最终决定由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带有和谈意向的演说。

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说一结束,李奇微立刻发表声明,表示愿意同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和谈。

战争就到此结束了吗?不,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1951年7月,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和谈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此时的美国仍在强调其海空优势,联合国军有将领甚至叫嚣“海空优势要在陆地分界线上得到补偿”。

对于这样的无理要求,志愿军自然不会同意,彭德怀听到这句话之后,更是直接放出狠话,“美国人好大的胃口,哈,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还想在谈判桌上得到?非把你吃下去的东西打得吐出来不可!”

47军5万志愿军被困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所以说这次危机的解除与抗美援朝的最终战果息息相关。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还是一头雾水,这些和一封简简单单的电报又有什么关系呢?

彭德怀元帅身经百战,作为国内少有的具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优秀将领,他的战场指挥能力毫无疑问是世界一流水平,但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他必须要尽力保证现有阵地不被敌人攻占,这是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进行谈判的基础,同时他还要指挥军队伺机发起进攻,为谈判桌上的中朝代表赢得主动权。

这样苛刻的要求使他必须时刻把精力放在战场指挥上,而这也使他忽略了对国际大形势的考虑。

而这时的毛主席早已通过国际形势看出了联合国军到了外强中干,进退两难的地步。

欧洲和亚洲是二战后美苏之间争夺的重点,与亚洲相比,更为发达的欧洲对美国的诱惑力更大,因此美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朝鲜战场投入过多精力,当战争陷入胶着,美国比中国更希望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基于这些因素,毛主席早就将将视角跳出了战场之外,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毛主席明白相比于几平方公里阵地的得失,联合国军士兵的性命更能对谈判桌上的美方造成震慑,在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的时刻,如果美军战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可以极大的减轻谈判桌上中方人员的压力。

事实证明,最终战争的走向与毛主席的预测完全符合,经过此番战役,彭德怀将军更是对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和长远眼光钦佩不已。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39

亭下观雨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