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至死不愿渡江的真相:只因他发现一个秘密,他彻底感受到绝望

赫薰看事 2024-06-27 12:56:59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骗人鬼

编辑|骗人鬼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公元前202年,持续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因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而告终,而后,刘邦建立了汉朝。

据历史记载,当时项羽于固陵之战中落败,遂一路逃亡,途经陈下、城父、垓下。逃亡至垓下时,夜闻四面楚歌。

趁着夜色突围难逃,至乌江时,乌江亭长劝他过江以便来日东山再起,可项羽却坚决不肯渡江,自刎而死。

为何项羽宁死都不愿渡乌江?他自刎而死的背后,究竟埋藏着什么秘密?

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出生在楚国的一个将门世家,从小便和叔父生活在一起。

年少时,项羽的叔父项梁便开始教他读书习字,然而对项羽来说,这些都不是他所感兴趣的。因此,项梁只好改变策略,转而让项羽学习击剑,可项羽仍表现的很是抗拒。

面对一再和自己唱反调的项羽,项梁终于发怒,然而,项羽却有自己的“正当理由”。

项羽表示,自己之所以不愿读书,是因为在他看来,读书的功用只是记住一个人的姓名而已,没有其他更为可靠的用途。

之所以不愿意学习击剑,是因为在击剑都是一对一的单打独斗,而他却希望自己能够指挥千军万马。

因此,在那之后,他开始学习兵法。

据说,项羽在行军布阵方面很有造诣,刘邦几乎从来没有打赢过项羽,甚至在项羽死后的好几年里,看到和项羽曾使用过的阵法时,依旧会感到胆战心惊。

在成长的过程中,项羽逐渐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对未来的规划。

后来,项梁因为犯下杀人罪,便带着项羽逃往老家,在逃亡的过程中,刚好碰到秦始皇出巡。在人群中,项羽目睹了千古一帝的风采,随即脱口而出:

“彼可取而代也。”

一旁的项梁听到后迅速捂住了他的嘴,生怕被人举报后性命不保,但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对项羽刮目相看。

然而此时的他们,不过是流落天涯的亡命之徒,即便心中的抱负再远大,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不过,上天好似读懂了项梁的感慨,于是悄无声息的,为天下豪杰准备了一个机会。可这个机会,却牺牲了无数百姓的性命与安乐。

公元前209年,在秦二世登基后不久,有不少百姓因为不满朝廷暴政,起了反心。这年七月,陈胜吴广二人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想要推翻秦王朝的统治,还百姓一个清明的生存环境。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似乎拨动了反动的开关,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便有不少百姓将当地郡守杀害,响应陈胜吴广的号召。

此时,项羽所在的会稽县县令十分担忧,他怕自己也成为百姓响应号召的其中一环,因此为求自保,决定抢在百姓反叛之前,先表示自己反秦的意愿。

不过,由于郡守是个文官,对带兵打仗这类的事情,可谓是一窍不通,所以他便找到了项梁,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

可郡守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自认为十分聪明的计划,不过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出头鸟”没了

当项梁听完了郡守想要反秦的想法时十分开心,因为他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不过,他却并不愿意屈居于郡守门下。

于是,他设计让郡守将项羽换来,联合项羽一同将郡守杀害,完成了项氏一族揭竿而起的第一步。

项羽手起刀落,将郡守的头颅割下,随后引发了郡县卫队的围攻,紧接着,项羽便在众人的围攻下左右腾挪,很快便杀了一百多个守卫。

其他守卫看到项羽如此强悍,皆不敢上前。而后,项梁自封成为新的会稽郡郡守,24岁的项羽则成了副统帅。

与此同时,安徽的东阳县,也聚集了几千名年轻人,响应着“反秦”的号召,然而着几千名参与者,却没有任何一个能力出众的人。

所以,他们便找到了一个当地很有名望的人,希望他能担任东阳县起义军的首领,这个人就是陈婴。而陈婴做了首领之后,当地的很多百姓也都冲着陈婴这个人而选择加入其中。

很快,原本只有几千人的起义军,便发展成了一个人数高达两万人的组织。而后,陈婴又听从自己母亲的建议,带着这两万人,前去投奔项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项氏集团不断壮大起来,然而在这个时候,“出头鸟”却死了。

随着“反秦斗争”愈演愈烈,朝廷不可能没有任何作为,于是,陈胜死了,群龙无首了,众多起义军团队懵了。

项梁知道,如果因为陈胜的死亡就放弃反秦斗争,那就太可惜了。于是他便设法召集了各地起义军的领袖,商讨接下去的办法,这其中也包括刘邦。

会议结束后,项梁找到了楚国的王室后代——楚怀王的孙子,并听从范增的建议,拥立他为楚王,与此同时,范增也终于成了项氏集团中的重要成员。

后来,项梁在一次反秦战争中战死。失去的叔父的项羽悲痛万分,但同时,他也终于不受束缚。

在楚王的领导下,项羽和刘邦先后进入函谷关,秦朝迎来终结,原本并肩作战的两人转化成了敌军。

所以,项羽为刘邦准备了一场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鸿门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鸿门宴之前,刘邦已经通过张良知晓了项羽的计划,因此在第二天到达宴席之上时,刘邦带了一百个随从。

在宴会期间,刘邦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不仅打消了项羽的杀心,反而让项羽为自己所作所为感到十分后悔与内疚。

在项庄舞剑之后,樊哙又冲进来指责项羽没有道义,项羽的愧疚之心更甚,本可以将刘邦杀掉的项羽,成了心软的人。

殊不知,他的心软,最终换来的却是对方的赶尽杀绝。

我们知道,项羽是常胜将军,在和刘邦对战的过程中,屡战屡胜,打一仗胜一仗,极少吃败仗。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极少战败的他居然会因为垓下之战一败涂地。

这天晚上,项羽在垓下坚守,却突然听到四面八方传来楚歌,项羽懵了,他不由得想,是否楚国故地都被刘邦占领,为何有这样多的人在唱楚歌,项羽很慌张。

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静谧的夜晚却始终激发不起他的困意,翻来覆去之后,他开始喝酒高歌,而后率800精兵连夜突围,来到了阴陵,此时原本的800精兵已经只剩100多人。

此时的阴陵大雾弥漫,项羽辨不清方向,便向路过的农夫问路,农夫告诉他:“向左走。”

项羽便真的向左走,结果左边却是沼泽地,当他掉头准备另寻出路时,刘邦的骑兵已经追来。项羽发现之后,立刻逃亡。

到了乌江之后,项羽发现江边已经有人在等他,此人正是乌江亭长。

他劝项羽快快上船,火速渡江,汉军无船,肯定追不上,可项羽却犹豫了……

倘若此前没有被农夫欺骗,他也不会被刘邦的骑兵追上,一想到几乎从无败绩的他竟然因为一个农夫险些丧命,便十分不满。

从起义到同刘邦决裂,他一直十分顺利,而如今却一再落败,这不是我自己的错,这是上天不给我留活路。

于是,他告诉乌江亭长,既然天要亡我,那我渡不渡江又有什么关系,而且江东八千子弟如今无一生还,我又该如何面对江东的父老乡亲。

最终,他只让乌江亭长将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马带了去,而自己却选择留在乌江边上,迎接生命的终结。

作为西楚霸王,他必定不会束手就擒,因此在与汉军的交战过程中,他又打死了几百人,自己也深受重伤。

在交战之际,他看到了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过的部下吕马童,他说:

“我听闻汉王悬赏我,只要拿下我的头颅,就可以受封万户侯,如今事已至此,我就当最后送给老朋友一点恩德!”

话音刚落,项羽便自刎而死。在其死亡之后,汉军中的王翳、吕马童、杨喜等五人将他的尸体肢解,各得了一部分。凭借着项羽的尸身,他们都被封了万户侯。

而他剩余的部分残骸,则被乌江亭长连同血衣一起埋葬在了其自刎之地,一代英雄的一生就此画下句点。

结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以一介“平民百姓”的身份揭竿而起,统领了五个诸侯国的义军,致使秦朝走向灭亡,作为一个将领,他无疑是强大的。

但他却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遇事不能群策群力,只想着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孤胆英雄”,这注定了他的失败。

在人生的终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项羽的一生,充满了慷慨激昂,却也尽是遗憾与悲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2

赫薰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