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曾任上海市长,去世8年后骨灰从八宝山迁出,这是为何?

祥华史谈 2023-11-06 05:03:01

前言

2015年的一天早上,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则的消息,引起全网震动,党中央把原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取出,迁移埋葬在上海福寿园公墓。

得知此事的上海市民纷纷奔走相告,想要在迁移当天欢送黄菊同志,到底是什么原因打扰了黄菊同志的安息?为什么要将他的骨灰取出迁移至上海,其中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说起黄菊同志除了上海人民,外地人民可能对他不太熟悉,可对于上海人民来说,他是一位所有人无法忘记的好市长,所有的上海人民都不会忘记黄菊同志为上海发展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一、黄菊的人生选择

上海这座城市曾经只是一个沿海地区的小渔村,很不起眼,后经过海外经商慢慢发展,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到了清晚期成了一个通商口岸时,发展直接飞起。

上海的经济、发展都在外来人的带动下成了国内一流的大城市,如今上海的发展可以媲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首都,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上海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战争时期的上海,繁华程度可见一斑,解放后上海的发展更是被列为重点,上海的经济发展,经过改革的春风一吹,直接走在了全国经济的前沿,上海素有魔都之称。

“魔都”的意思是,当地遍地黄金,到处都是商机,国际上有四个城市被称为“魔都”,上海、纽约、伦敦、东京,这四个城市被称为魔都的原因是,他们是每个国家里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

上海的繁荣,甚至很多外国人都想要来定居、发展,曾经的十里洋场,日交易万金不在话下,曾经的英法租界使得上海非常有包容性,有着其他任何城市都没有的魔性。

上海占据地理优势,是国务院首批批复的国际化大都市,它集金融、贸易、创新为一体,他已经超脱一线城市的范畴,可以称之为“超大城市”。

这一切离不开中央领导为上海量身定做的“以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发展战略,除此之外,上海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离不开黄菊同志的努力,他为上海呕心沥血,勤勤恳恳干了四十年。

黄菊同志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出生时家中很普通,但父亲会做点小生意,温饱还是没问题,此时的上海正值战乱,日伪军四处乱窜,战争的乌云一直笼罩着上海。

虽然勉强温饱,但上海当时的局势非常混乱,除了日伪军,还有上海的各大黑帮,上海的物价被多方势力掌控,底层百姓苦不堪言,黄家同样不例外。

各种物价一天一涨,黄家勉强吃饱,在黄父眼里,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父亲省吃俭用也要送黄菊去读书学习文化,对于父亲心里想的,过上顿顿温饱的好日子不同。

黄菊心里的立下的目标可不是“能吃饱饭”这么简单,他的目标是让整个上海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黄菊上学后,他明白了现在的国家状况,从小立下保家卫国的志向。

在学校黄菊不是最聪明的那一批,但他却是最勤奋的那一个,他知道自己不是那种绝顶聪明的人,为了达成自己立下的志向,他坚信勤能补拙,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学习,努力跟好学生拉近距离。

黄菊的付出很快就得到了回报,黄菊考进很出名的浙省名校,嘉兴一中,父亲得知后为他感到自豪,这个学校出过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文学家、大作家,例如男孩子最喜欢的金庸老先生、我们很熟悉的现代茅盾等。

父亲想让黄菊当一个文学家,可他的心里很明白,如今国家百废待兴,发展需要人才,国家落后很多东西要想需要找别人买、向别人学习,要想国家发展起来,必须要属于自己的人才。

就这样,高考结束前,他没有按照父亲期待的那样,报考清华文学系,而是选择报考清华的工程系,他满腔热血,要努力学好技术,好回报祖国,在学校他成了名列前茅的尖子生。

二、毕业报效国家,为国内工业发展殚精竭虑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此时正值中苏冷战,苏联专家一下子全部撤走,国家发展因此受到一定影响,此时的黄菊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上海造板电机厂工作。

在那个年代,文凭并不能让人获得尊重,只有过硬的技术和实力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黄菊也非常清楚,没有真本事没人会服他,入职后黄菊认真工作,慢慢他赢得工友的尊重和信任,证明自己不是花架子。

工作上他爱钻研爱创新,工作上他刻苦研究技术,带领同事发明了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可控硅电炉全自动配电装置,弥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缺,大大提高了我国熔炼钢水的质量。

工作以来,黄菊非常认真,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技术干到了国企副总的位置,此时正值改革开放,黄菊成了各大企业人人争抢的人才,不管是私企还是国企都争相抢夺黄菊。

人才是每个企业都稀缺的,就在黄菊同志干的最起劲的时候,中央下达了干部年轻化的任务标准,此举一下子改变了他未来的人生走向,此时各大企业缺乏人才,国家更需要人才。

三、主政上海四十年,骨灰迁回上海公墓

此时刚过了那段动乱年代,国家领导层此时有些偏向老龄化,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党中央下令提拔年轻领导干部,三到五年内完成领导班子更替计划,领导班子要往年轻化过渡。

各部门的一二三把手要年轻一点、身体健康、踏实肯干、每天能干够八个小时的年轻人才,各级领导最巅峰的年纪就是四五十岁,此次任命决定一下发,上海开始提拔年轻的局级干部18名。

其中机电局选中了正值巅峰的黄菊同志出任机电局副局长,黄菊接手后开始为上海的工业发展呕心沥血,他本是高材生毕业,思维比老一辈更加开阔,更能洞察先机,经过这十几年的磨练,黄菊同志已经能独当一面,不仅思维敏捷,组织能力也很强大。

1994年,黄菊同志让上海的工业水平更上了一层楼后,离开了工业局升任上海市委书记,在任期间他推动上海的改革开放,把控上海的发展,让整个上海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上海打造成中国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为此他付出大量心血和智慧,每天为了工作努力到半夜,将上海打造成一个集经济、贸易进出口为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

2003年3月黄菊同志因为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为整个国家的发展作贡献,黄菊出任副总理后主要负责国家金融、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工作。

不仅如此,黄菊同志还狠抓百姓的保障工作,为此他做了大量调查,出台了一些列的措施,中国金融在他的手上健康迅速的发展起来。

2007年69岁的黄菊同志因过度操劳国家大事,在北京不幸病逝,临终前他告诉妻子要将自己的部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剩余的部分火化后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结语

2015年,黄菊同志的家人决定将他的骨灰迁移至上海,此事很多人都不理解,就在所有人猜测骨灰为什么会移出八宝山公墓的时候,黄菊同志的儿子说了这样一番话:“父亲说自己的根在上海,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地方”。

所以他的家人想把黄菊同志的骨灰迁移至上海,让他落叶归根,让他可以看到这片他努力奋斗的城市。

0 阅读:0

祥华史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