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清廷基本就被打懵了。因为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打不过西洋列强也就算了,居然连东洋列强也打不过。
不光如此,北洋水可是清廷花了二十多年,用数不清的银子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就这么被日本的海军给打了个稀巴烂。洋务运动的主要心血付之一炬,清廷高层可谓万念俱灰。光绪帝估计分分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因为好不容易从慈禧那儿把权力要回来,结果就闯了这么大一个祸。这么一来,慈禧想要收回权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清廷守旧派,将全部希望押在了沙俄身上甲午战争战败以后,以李鸿章为首的一帮老臣,本来都已经基本上做好下岗的打算了。
毕竟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堪称华夏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日本自古以来,都是跟着华夏后面学习的小国家,即便在明朝时曾多次犯境,但始终都不是华夏的对手。结果呢?在清朝末年,在一帮北洋大臣的领导之下,华夏第一次完败在了日本手里,这不是奇耻大辱是什么?
当时日本要求割走宝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还要求赔偿2亿两白银。这显然是狮子大开口,谁签字谁就是民族罪人。
李鸿章早已万念俱灰,他没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会以这种方式画上句号。其实他想多了,他的职业生涯的句号比这事儿还要严重。
当时沙俄瞅准了机会,打算拉清朝一把,所以和德国、法国一起,向日本提出要求:别割辽东半岛了,毕竟这是人家京城的门户,不把几个列强放眼里了?
当时的日本哪敢同时得罪这3个大国,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在三国干涉还辽过后,李鸿章似乎枯木逢春一般,又找到了人生的希望,那就是亲俄!
李鸿章觉得,当时的清廷基本已经没救了,唯独沙俄还能帮忙抢救一下。为此,李鸿章带着清廷走上了亲俄之路,这一走,就是5年之久。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就提出了借东北的地修铁路的要求。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沙俄又强占了辽东半岛。此后沙俄在东北建银行、建教堂、建俄语学校,完全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地盘来经营。
李鸿章得知这些事儿以后,一个劲儿地擦汗,心里完全没底,但嘴上还是在为沙俄说各种好话。
沙俄成八国联军主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憋屈了很多年的慈禧宣布向11国宣战。结果就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和清朝结盟,一起防备日本的沙俄,又该如何自处呢?继续和清朝绑定在一起?那岂不是要和世界各国作对?和清朝一刀两断?那岂不是把到嘴的肥肉给丢了?和其他列强一起揍清朝捞好处?沙俄高层会心一笑,还是这么办比较合适啊!
为此,沙俄假装调停了一番后,发现没啥效果,索性就加入了八国联军,合起伙来揍清朝。
沙俄一反常态,露出了列强的獠牙。他们不仅没有出手帮助清朝对付其他列强,反而成为了列强中的主力,可以盘点一下沙俄都干了啥主力该干的事情。
第一,攻打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时候,沙俄从旅顺调来的军舰数量是最多的,而且事后检查,发射的炮弹数量最多的也是沙俄。因此他们在攻打大沽口时,立下了首功。第二,攻打京城时,沙俄出兵4800人,仅次于日本8000人,位列第二。第三,攻打清朝的总人数中,沙俄高居第一,因为他们还派了17万人马,趁机打下了东北。第四,沙俄在这场战乱中,屠戮的清朝子民数量第一。在攻打东北之前,他们害了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海参崴等地的所有华人。第五,沙俄战的地盘最多,东北80多万平方公里,在这一战中直接被沙俄给全部拿下了,1000多万的东北人过着流离失所,担惊受怕的日子。
所以说,沙俄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是数一数二的,综合评比下来,沙俄在八国联军中是绝对的主力。
沙俄要的赔款高居榜首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年底,慈禧没办法,只好让李鸿章和奕劻去主持谈判的时候,李鸿章这回终于万念俱灰了。他本以为可以借助俄国人的力量对付其他列强。结果关键时刻,这位盟友居然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而且还是所有列强里最狠的一个。
李章铜
原本签订一份《马关条约》就足以让李鸿章在史册中遭万人唾弃了。结果因为亲俄,他又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和各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很多人为了给中堂大人开脱,总是说,如果没有慈禧点头,他能签这么多不平等条约?他有这个权力?慈禧没读过几本书,没走过世界各地,中堂大人可是正儿八经的饱读诗书,也参观过世界上不少的国家,在大事上,慈禧往往都会听取这些朝中重臣的建议,尤其是类似中堂大人这种见多识广的中流砥柱。所以中堂大人不担责谁来担责?
就算做决策的不是李鸿章,可影响慈禧做决策的却绝对少不了他,而且他还是主力。比如说亲俄这事儿上,慈禧她懂什么?还不是因为李鸿章亲俄,慈禧才会跟着亲俄吗?
《辛丑条约》中,清廷共计需要向列强赔偿4.5亿两白银,这是根据当时清朝的人口来算的,平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是一人一两。
那么沙俄需要赔偿多少呢?足足1.3亿两,占了总赔款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啥沙俄要这么多呢?他们的理由很奇怪,因为他们向东北出兵17万,耗费了大量军费,所以需要最多的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