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北伐时,名士王猛曾主动投效,为何又毅然放弃对方?

文诩与过去 2024-07-26 02:32:45

在十六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以汉人的身份成功获得胡人的重视和尊敬,凭一己之力帮助前秦统一北方,以此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本。而在其死后,前秦迅速没落,临终前的遗言更是精准预言前秦灭亡的罪魁祸首。这个人就是王猛。

很多人会想,在那个乱世,王猛为何不南下,帮助汉人王朝收复河山,反而要去帮助一个胡人呢?其实在公元354年,也就是王猛30岁的时候,东晋权臣桓温发起北伐,当时的他正好想要出山一展才华,因此与桓温有过一次交流,想要看看东晋值不值得自己效忠。

在经过与桓温的交流后,虽然桓温对王猛百般重视,礼贤下士,但是王猛最终还是放弃南下的想法,这是为何?

东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都是世家门阀掌握着朝政。桓温所在的桓家原本不是如王、谢这样豪门大族,因为桓温的父亲桓彝帮助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这才让桓家在朝中得到一席之地。

桓温凭借勇武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名声,后来迎娶公主,受到重用,地位逐渐提高。到了公元345年,桓温已经是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掌控长江上游的兵权。

当时在东晋王朝的西边,还有着成汉政权盘踞在川蜀之地。成汉政权的当朝皇帝李势荒淫无道,造成成汉国力衰微。对于桓温来说,此时正是消灭成汉,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到了2年时间,桓温消灭成汉政权,帮助东晋王朝收回川蜀之地。这份功劳不仅让桓温官至征西大将军,更是收获大量名声。桓温实际掌控的区域已经不小于东晋王朝所真正控制的区域了,因此他逐渐有了不臣之心。朝廷对于此事也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到了永和十年,桓温已经成为东晋王朝实际的掌控者,他为了日后登上皇帝宝座,因此决定发起北伐,建立功绩,好回来行篡位之举。

公元354年,桓温对北方的前秦政权发起进攻。北方的百姓一直期盼着王师的到来,因此在桓温大军到来后,关中百姓是自愿前来劳军。当时,年过30的王猛已经习得一身本领,他想要出去一展才华,因此前去桓温大营,想要见见这个东晋真正的掌控者。

桓温想要篡位,自然需要大量忠于自己的人才,因此对于王猛的到来十分欣喜,同时向王猛询问他对当今天下的看法。王猛自然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对天下的看法,同时向桓温提出一个疑问,就是长安明明近在咫尺,桓温为何不去夺回?

这个问题直接把桓温问的哑口无言,因为桓温发起北伐主要就是为了名望,建立一定功绩,是为了之后篡位之举做准备,又不是真的来收复失地的。如果因此消耗自身的实力,反而得不偿失。

王猛见到桓温哑口无言,就已经明白对方心中所想,因此找借口离开了桓温。

王猛如此毅然选择离开,一方面他不想成为帮助桓温行篡位之举的工具,玷污自己清名;另一方面是因为王猛出身寒门,虽有才华,但是想要在门阀林立的东晋有所作为,那是难上加难。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王猛最终没有选择南下,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氐人。苻坚虽然是一个氐人,但是对于汉人十分尊重,十分仰慕汉人文化,而且能礼贤下士,深得王猛认可。因此,哪怕苻坚不是汉人,王猛也愿意效忠对方,最终建立一番事业。

0 阅读:25

文诩与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