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入川之战:斩杀清军将领数十人,赖文光功败垂成

聊聊历史 2024-04-25 11:56:22

1864年初,约定时间到了,陈得才、赖文光从陕西出征,率20万兵马南下“勤王”,攻打湘军后方。僧格林沁率八旗精兵拦截,却未能成功,陈得才、赖文光进入湖北,然后沿江东征南京。

陈得才、赖文光抵达鄂东,得知天京陷落的消息,但并未停下脚步。但是,幼天王在江西被俘虏,太平军群龙无首,纷纷溃散、投降,陈得才服毒自尽,赖文光突围而出。

赖文光从英山、霍山离开后,麾下兵马不足4千人。作为太平天国的遵王,赖文光深感局势艰难,便想到了联合“捻军”,与张宗禹、任化邦、牛宏升、李允合作,继续抗清,试图恢复太平天国。

捻军骁勇善战,可惜组织涣散,多次被僧格林沁打散。1857年,“捻军”首领张宗禹接受太平天国封号,打着太平军旗帜作战,影响更加大。

太平军、捻军有合作基础,况且强敌环伺,他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如此,捻军接受赖文光的建议,重新整训军队,继续打着太平天国旗帜,张宗禹封梁王、任化邦封鲁王、李允封魏王、牛宏升封荆王。

赖文光兵马不多,但号召力强,尤其是任化邦坚定支持他,故而赖文光在军中的影响力非常大。

任化邦,被李鸿章誉为项羽,刘铭传、鲍超都很畏惧他,是使用骑兵的高手。赖文光善于谋略,策划作战方案,以及制定战略目标。任化邦、赖文光合作,是胜利的前提。

重新整编后,太平军该何去何从,赖文光、任化邦也没明确打算。此时,他们的主要对手是僧格林沁,如何摆脱清军追击,保存有生力量,成为首要问题。

鉴于太平天国被湘军“堵死”的经验,赖文光、任化邦采取流动作战,尽量避免与清军主力决战,而是兜圈子,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

1865年初,赖文光、任化邦在河南唐陂设伏,夹击八旗兵,僧格林沁战败,率数十人逃到邓州,所部溃散,太平军拿下南阳。

接着,双方又在鲁山激战,僧格林沁率精锐骑兵冲锋,赖文光佯装撤退,吸引清军到伏击圈。张宗禹、任化邦骑兵从两侧杀来,击毙翼长恒龄、副都统舒伦保、保清、那木萨赖、硕隆等十几位将领,清军元气大伤。

鲁山之战后,赖文光、任化邦、张宗禹又继续兜圈,纵横河北、河南、山东,僧格林沁依然被牵着鼻子走。5月,双方在高楼寨决战,八旗几乎全军覆没,僧格林沁败亡,慈禧悲痛欲绝。

僧格林沁出局,曾国藩、李鸿章的兵马北上参战,湘军、淮军成为赖文光、任化邦的劲敌。

曾国藩督师,采取河防战术,沿着黄河、淮河、运河等修筑防御工事,并下令各地结成寨堡,禁止民众随意出入,防止他们与赖文光合作。

湘军战术改变,赖文光、任化邦不好兜圈,反而容易陷入困境。因为,太平军没有固定补给基地,而民众都进入寨堡中,军队的粮食从何而来?

此外,武器的补给也成问题,跟清军交战不多,意味着得不到补充。赖文光、任化邦的部队,武器非常低劣,骑兵是使用削头的竹子做长矛,火器数量有限。

竹子充当武器,但不影响任化邦消灭八旗骑兵。一旦任化邦的马队冲到跟前,与八旗进行格斗,僧格林沁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湘军、淮军也是如此。

但是,曾国藩搞河防战术,不轻易出战,很少给任化邦突袭的机会。为此,赖文光也决定改变战术,不继续兜圈,而是建立一块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

1866年,太捻联军在中牟分兵,张宗禹进入关中作战,赖文光、任化邦则南下湖北,然后两路进攻四川,建立川陕甘根据地。

进入四川建立基业,这是一条出路,赖文光没有错。一旦四川、甘肃、陕西连成一片,赖文光只需要重兵防守巫峡、潼关等险要之地,曾国藩短期内一点办法都没有。

制定入川作战后,赖文光、任化邦迅速行动,在曾国藩完成河防工事之前,突破开封防线,杀入湖北。如此,曾国藩灰头土脸,耗尽千万白银,却让赖文光从眼皮子底逃走了。

慈禧本就想削弱湘军,便以此为理由,让李鸿章替代曾国藩,淮军成为主力。湘军将士不满意,鲍超、彭毓橘不服,希望曾国藩上奏朝廷,为湘军讨回公道,但曾国藩拒绝。

赖文光、任化邦杀向湖北,李鸿章立刻调刘铭传、郭松林、张树珊等悍将分路追击,试图将他们消灭在湖北钟祥附近,阻止太平军、捻军进入四川。

刘铭传,淮军首席名将,李鸿章训练出12000骑兵,大多交给刘铭传统领。郭松林也是悍将,是李鸿章东征江苏、上海的第三把手,当时名气仅次于程学启。

张树珊则是淮军“四大金刚”之一张树声的兄弟,也特别能打。此外,张氏兄弟是李鸿章组建淮军的核心人物,没有张氏兄弟去拉人,也就没李鸿章的淮军。如此,淮军先进武器,都优先考虑张家军。

淮军进入湖北之前,湘军为了争夺功劳,率先与赖文光交战。结果,任化邦、赖文光夜袭湘军大营,斩杀总兵张凤鸣、副将钟光斗、杨爵发,湘军死伤2千余人。

湘军战败后,赖文光、任化邦立刻布阵,与郭松林决战。此战,淮军以密集火力射击,太平军、捻军死伤众多,却依然没撤退。

任化邦的长矛骑兵杀到淮军跟前,郭松林部阵脚大乱。近身格斗,淮军不是太平军、捻军对手,总兵曹仁美、谢连升阵亡,郭松林的弟弟郭芳珍被斩杀。

郭松林本人受了重伤,被太平军小兵俘虏。但是,郭松林事先脱下朝服,小兵不知道他就是郭松林,加上天色已晚,身上又没有值钱东西,便把郭松林丢弃在路边,郭松林侥幸躲过一劫。

郭松林所部即将覆没,此时彭毓橘才投入战斗。赖文光、任化邦腹背受敌,但依然斩杀湘军悍将颜光杰、左得胜、邓志鳌,然后退往德安休整。

张树珊眼看郭松林战败,淮军丢了面子,便主动请缨,要求追击。结果,张树珊中了埋伏,全军覆没,跟着张树珊一起追击的十几位将领,也全部被斩首。

一连串的失败,淮军、湘军都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消灭太平军、捻军,必须联合起来。但是,刘铭传、鲍超都做不到,彼此矛盾太深,在关键时刻都有自己想法。

刘铭传、鲍超约定时间出征,两路夹击赖文光、任化邦。结果,刘铭传提前一个小时出战,率13000兵马渡河追击,左军、右军很快就被任化邦消灭。

搞定左军、右军后,任化邦、赖文光便集中攻打刘铭传中军。刘铭传被包围在阵中,屡次突围失败,田履安、唐殿魁、李锡增、胡衡熙、吴维章等悍将阵亡。

刘铭传眼看大势已去,便脱下朝服,坐在地上,等待被俘虏。此时,鲍超率16000精锐湘军突然从阵后杀过来,赖文光轻敌大意,没有布阵就直接迎战,还想同时消灭两支劲旅,作战失利。

鲍超号称湘军第一猛将,所部“霆军”更是野外作战的王牌。但是,赖文光、任化邦更猛,即便被两面夹击,也能斩杀总兵陈永康、王开国、刘金山、张金魁、李宏胜、李占彪等湘军悍将,然后撤离战场。

赖文光、任化邦损失太大,只好撤兵,朝着河南方向突围。鲍超追击,任化邦返回迎战,斩杀总兵章茂、金明亮,副将杨明德、汤顺等,贺高志、黄起胜、范全福、刘得胜等“霆军”骨干,也一同阵亡。

任化邦顽强反击,鲍超不敢继续追击。此时,刘铭传怨恨鲍超故意迟到,李鸿章则偏袒自己人,上奏朝廷弹劾鲍超。慈禧采取“崇淮抑湘”策略,让鲍超回家养老,遣散“霆军”。

湘军被淮军打击,彭毓橘为了找回面子,重塑湘军形象,便独自追击任化邦。蕲水之战,彭毓橘中了埋伏,与提督罗朝云、邓泰福、王仕益、陈志祥、罗兴祥等50多位将领,被任化邦祭旗。

入川之战,赖文光、任化邦打得很精彩,淮军刘铭传、郭松林、张树珊所部元气大伤,湘军鲍超“霆军”被遣散,彭毓橘所部覆没。但是,赖文光、任化邦也损失惨重,且得不到补充,便放弃入川,而是转战河南、山东。

赖文光、任化邦放弃四川,又走上流动作战的老路,进入三面环海,西靠运河山东,中了李鸿章河防战术的圈套,活动空间受限,终究被耗死。

如果赖文光、任化邦能在消灭彭毓橘后,先转战河南,观察清朝内斗情况,然后寻机入川,未必就没有机会。只要进入四川,严守要塞,休整几年,然后东征中原,太平军大有可为。

14 阅读:2258
评论列表
  • 2024-07-31 15:18

    赖文光,任化邦真英雄也[点赞][点赞]

  • 2024-05-29 12:34

    任化邦,赖文光这么猛[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5-18 06:17

    任化邦这战绩放在整个太平军中都无人能及

    大汉神帝 回复:
    真要比的话,杨秀清强行调遣几个王,合力攻破江南江北大营的战绩能比一下
  • Him 6
    2024-05-21 11:20

    任化邦是很厉害的吧

  • 2024-08-27 22:52

    捻军发源于安徽河南山东,这些地方马多练武人多,招兵招马容易,连番大战,人马损失一大半,想回到老家去重新招兵买马也就可以理解,真入四川,四川人矮马少,失去机动性,最后还会被剿灭,刘备入川,张献忠入川,都很快丧气了锐气

  • 2024-05-17 10:48

    太平英雄,永垂不朽[点赞]

    用户18xxx11 回复:
    一群狂热的宗教分子
    微妙玄通 回复: 用户18xxx11
    傻逼,你看看古代哪个起义不是利用宗教迷信聚集人员的[并不简单]
  • 2024-07-16 23:12

    刘铭传真是不要碧脸!!!自己想争头功提前出击,打败仗了还能赖鲍超迟到?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