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张学良去世,老管家公开两个数字,揭开了少帅的晚年无奈!

英叡谈历史 2024-02-25 12:06:3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张学良死后,管家公开的两个数字,彻底向大众展示了他晚年生活的无奈。

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要推手,保全了国共合作的人,张学良为自己的心软和决断不力付出了半生被囚禁的代价。

直到蒋经国去世,1990年时张学良才重获自由。

在美国度过余生的他,在去世后管家公开了他晚年的一些情况,让人不胜唏嘘。

那么,张学良在被囚禁的生涯里,是怎样度过的?管家又公布了什么样的数字,让人唏嘘呢?

张学良的前半生非常潇洒自在,他的父亲是“东北王”张作霖,他的忘年交挚友是郭松龄,中了“投胎”彩票的张学良可谓是要什么就有什么。

因为父亲的身份,他是东北军人人尊重的“少帅”,即使不学无术,也依旧没有人敢收拾他,当然,除了他的父亲和他的老师。

年幼的张学良在东北可谓是“太子”待遇!

张学良早期就像大家口中所说的“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一样,他每天只负责在外挥霍,不思进取,毕竟不论他闯出多么大的祸端,老张都会为他收拾好。

张作霖在世时将东三省经营的有声有色,各行各业,各司其职,都有所进步,张作霖在其中也捞了不少油水。

有了父亲的财产支撑,张作霖前半生可谓是将“纨绔子弟”诠释的相当到位。

相对于父亲的日理万机,杀伐果断,张学良早期在父亲身边的表现更像是一个孩子,无论出现了什么,他都要第一个尝试。

引进飞机后,他马不停蹄地学习如何操作,一定要尝试开飞机;引进新型武器后,他马不停蹄的又开始研究那些新型的武器。

张作霖对这个儿子要求并不高,儿子提出的要求他也都尽量满足。他总觉得自己还有的是时间慢慢培养儿子,而张学良也认为,父亲的路还很长。

谁也没想到的事,1928年6月4日,在日军的设计下,张作霖在皇姑屯意外身亡。

接到父亲的死讯后,张学良一下慌了神,他没想过这一天会这么早的到来,日军虎视眈眈,父亲的老手下们对他也是颇有意见,那时的张学良可谓是内忧外患。

当时的日军一直企图让东北军退让,进而扩大日本在东北的利益圈,张作霖在位时,这个想法一直没能实现,也正是因为如此,张作霖死于日军的设计之下。

张学良继位后,日军再次发难。张学良坚持父亲之前的做法,绝不退步。

日军在得知张学良的态度后,继续步步紧逼,希望张学良退让,那时摆在张学良面前的只有三条路,第一条,接受日本人的条件,成为卖国贼;第二条,像父亲一样继续与日本人对抗;第三条,与国民政府联合起来。

心中有民族大义的张学良,绝不会选择第一条路,但第二条路在当时对他来说也是一条死路。

张作霖之前的手下杨宇霆等人一直在不断挑衅他的权威,如果日本人借此机会扶持傀儡政权,那牺牲的可能不只是自己,而是三十万东北军。

思来想去,只有最后一条路可走,与南京国民政府联合起来!

这里要给大家纠正一个错误认知,许多人认为张学良选择蒋介石一派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为了抱大腿,实际上并不然。

当时仍旧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各大派系集结的反蒋军队高达数百万人,而蒋介石的中央军仅仅只有50万人,蒋介石处于劣势状态,张学良所带领的30万东北军是蒋介石能否与其他派系相抗衡的关键。

当时国内仍旧处于混乱状态,虽说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但群众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认同度并不高,尤其是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军阀下属地区的群众。

张学良是否表态关乎着国内战争是否会打响,如果张学良不表态,国内形势仍旧处于军阀与南京国民政府敌对且军阀占据上风的状态,那军阀极有可能会通过战争来消灭异己。

2.

张学良去世后,管家公开的两个数字,向大众展示了他晚年生活的无奈。

本来以为可以做一辈子纨绔子弟的张学良,父亲却早早去世,他不得不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抉择之下,选择与国民政府合作就成了最好的道路。

那么,张学良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作,是否顺利?为何在后来张学良又策划了西安事变?

为了应对当前的状况,稳定国内的局势,张学良选择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正式宣布易帜。易帜后,张学良为了稳定国内局势,率领20万东北军主力入关,消灭了反蒋联盟的主要势力。

张学良本人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同时还担任了中华民国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即副座,仅次于蒋介石。

张学良易帜这件事不仅挫败了日本想要变东北为殖民地的想法,还顺利助国民政府实现大一统,为国内局势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可谓是一举多得。

可这种稳定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本关东军突然发难,向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垣发动攻击,张学良得知后,急忙给蒋介石发去电报。

令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让他不抵抗,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

尽管张学良万分不愿意,命令在前,他不得不退回关内,正是因为这个举动,他被后世称为“不抵抗将军”。

一夜之间,沈阳沦陷,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东北全部沦陷。看着这片生自己养自己的土地被外人占领,张学良万分心痛,他主动辞去职务,去往国外学习。

1935年10月,归来后的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司令、代理总司令。

在此期间,他一直希望能够与共产党合作,一致对外,把日寇赶出中国,但蒋介石的回电永远是先剿灭共产党。

他对蒋介石的态度痛心不已,一位现任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却置自己的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这种人真的可以信任吗?

一番思虑过后,张学良决定直接逼蒋介石抗日,他与杨虎城将军一拍即合,决定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12日,一切部署完毕后,张学良和杨虎城趁蒋介石到南京视察之际,扣留蒋介石,逼迫蒋介石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对于此次兵谏,不少人颇有微词,许多人认为这次所谓的兵谏是兵变不成功,张学良为了留一个美名,转而声称自己是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其实并不然。

首先,张学良如果真的想发动兵变,在蒋介石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直接在西安将蒋介石处死,而不是逼迫蒋介石承诺联共反日;其次,如果这是一场兵变,后期就不会出现周总理前去赴约进行调解的情况了。

所以综上所述,西安事变并不像谣传那般是一场失败的兵变,实际上它就是一场成功的兵谏。

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后,张学良也放下了提防之心,他错误的将蒋介石视作君子,答应护送他返回南京,可他没想到的是,刚一到达南京,蒋介石的人便将他团团围住。

随后不久,张学良受到了国民党高等军事法庭的审判,同年12月31日,法庭判处他由军事委员会进行严加管束十年,随后又改判为终身监禁。

从那时起,长达半生的软禁开始了,张学良那颗自由的心也彻底死了,他曾说过:我的生命只到36岁。

36岁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也是张学良被开始囚禁的年龄。

张学良清楚,蒋介石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但他并不后悔自己发动兵谏,只要能为国家尽微薄之力,不论怎么做,他都愿意。

张学良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起初蒋介石对他的看管并不严,只是单纯的禁止他外出,对于外界进来看望他的人,蒋介石不曾阻拦。

张学良通过来探望他的人,还能勉强了解外界的形势。他知道国共联合抗日,也知道日军全面侵华,他只恨自己被软禁在此,不能一起抗击日军。

3

张学良被软禁后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一位管家在他葬礼之时揭开了内幕。

张学良去世时,在张学良葬礼之时,说出了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令全场哗然!他究竟说了什么?张学良被软禁之时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得知张学良仍旧关心外界形势后,蒋介石担心张学良是在为自己出逃做谋划,多方思虑过后,蒋介石决定将张学良转移至其他地方。

再次转移关押地点的张学良,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外界并不知他关押的地点,张学良也无法向外界传递信息。

1946年,蒋介石将张学良秘密转移至台湾,不久后,赵四小姐请求前去台湾陪同张学良,获得蒋介石首肯后,赵一荻被送到了张学良身边。

二人被关押在一个小院子内,院子里的摆设十分简陋,没有玩闹的工具,也没有逗趣的东西,两人无聊时只能下棋或者看书,打发时间。

按照蒋介石的安排,他们一切从简,衣食住行各方各面都勉强满足,一向锦衣玉食的张学良在接连不规律饮食的影响下有了胃疾。

赵一荻曾因送饭不规律这件事情提过意见,但他们无法与外界接触,外界什么时候送饭进来,他们便什么时候吃饭,这并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思来想去,两人决定做些什么,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终,两人决定在院子里开垦土地,自己种菜,自己养鸡、鸭等禽类,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就这样,两人在这个狭小的院子里度过了11年。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离世,张学良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重获自由了,没想到的是,蒋经国再次将他软禁。

蒋经国按照父亲的要求,继续关押张学良,其他条件一应不变。

一晃眼又过了十三年。

1988年,蒋经国离世。不久后,蒋家失去了台湾的掌控权。

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台湾当局宣称,张学良在台湾有行动自由权。被关押了54年的他,终于能走出大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1991年,张学良向台湾当局提出申请,希望能前往美国探亲,台湾当局也提出了张学良此次探亲之旅不可以涉足大陆的要求。

张学良答应他们的要求后,终于获得了前往美国的权力,也正是这次探亲,让他有了日后定居美国的想法。

探亲三个半月后,他们重返台湾,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守信而归,台湾当局彻底对张学良彻底放下戒心。

1993年12月,张学良和赵一荻以疗养的名义离开了台湾,飞往美国。1994年,定居夏威夷。2001年,张学良在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的葬礼办的很简朴,出席的亲友数量也不多。哀悼过后,一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者走上讲台,他就是张学良生前的管家——林渊泉。

在众人瞩目下,他读出了写给张学良的送别词,年少时的张学良在他眼中是那样的意气风发,少帅仿佛不畏天下事,不论龙潭虎穴,都愿意闯一闯,那时的张学良,眼里仿佛有光一样。可惜时光飞逝,变故来的太快。

曾经桀骜不驯的少帅,在诸多压力的打磨下,也不得不瞻前顾后,曾经眼含希望的少帅也失去了眼中的光芒。

1946年,张学良被转移到台湾后,蒋介石为了确保张学良绝对不会外逃,派遣100多名宪兵日夜守在院子外。

在场的亲友在听到“100”这个数字后,忍不住发出惊叹声,大家只知道张学良被囚禁在台湾,没曾想蒋介石竟然派遣这么多人看管他。

待到众人安静后,林渊泉继续往下读: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派来看守的人虽然减少了,但仍能坐满四桌。

数字一出,底下响起一片哀叹声,整整54年,张学良竟然生活在如此严密的管控之下,毫无自由可言,实在无奈,但也无可奈何。

张学良的遭遇不禁令人感慨,此等英雄豪杰被囚禁半生,蹉跎岁月,令人遗憾!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87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