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要将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囚禁而死?

方圆君喜欢阅读 2024-08-03 00:55:48

公元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的一天,刘伯温突然提醒朱元璋说:“要小心洪都啊!”

朱元璋听后一愣,心想:这陈友谅都败亡了,洪都城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于是便说:“你放心吧,洪都城有我亲侄子朱文正镇守呢!”

不料刘伯温却严肃地说道:“就是要让你小心朱文正这个人!”

朱元璋一听,更是觉得很不解,朱文正是自己大哥朱重四的次子,自己的亲侄儿,再说这些年来,他战功赫赫,对自己也是忠心耿耿,怎么能有问题呢?

但刘伯温是一个精通天文地理之人,他的话也不能不信,于是,疑神疑鬼的朱元璋便暗中派人去调查朱文正。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自己万般信赖的亲侄儿,居然真的有“问题”!

朱文正此人作战英勇,屡建奇功,加上他的长相与叔父朱元璋相似,因此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一直以来,朱元璋对朱文正都非常的信任!

至正十六年,时任“枢密院同佥”的朱文正与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将领率部发起了著名的“常州之战”。

众所周知,常州位于应天、平江之间,最初被张士诚率先抢占,这对朱元璋应天东大门的安全与扩展十分不利。

换句话说,谁能成为常州之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节制另一方的势力。

为了攻占常州,朱元璋几乎出动了他的全部嫡系部队。而朱文正,正是这场战役的前线指挥官。

对于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朱元璋能将指挥权交给侄子朱文正,由此可见其对他的信任。

不仅如此,“常州之战”后,朱元璋将“枢密院”改为了“大都督府”,朱文正就任大都督一职,节制中外诸军事。

这里的“大都督府”,相当于元朝三大衙门中,主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

朱元璋能将如此重任交予朱文正,足以证明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当然了,将朱文正放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也是朱元璋“用人唯亲”的表现。

朱元璋的建军思想中,一直以来都想把自己最亲近的人,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

而为了稳住朱文正在大都督府中的地位,朱元璋甚至将原任枢密院,且职务高于朱文正的邵荣、徐达,以及平级的常遇春等将领调到中书省任职,直接受到自己的节制。

如此一来,新设立的大都督府,便成为了一个独立衙门,直接归朱元璋领导,朱文正就任大都督一职,也就没有任何异议了。

就这样,朱文正便成为了朱元璋集团军事衙门真正的“一把手”!

那么,朱文正究竟值不值这个“价钱”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不久之后的“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就很好地向朱元璋展现了他的价值!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在朱元璋率领主力大军亲援安丰,徐达、常遇春大战庐州城之时,陈友谅决定孤注一掷,向朱元璋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很快,陈友谅的大军就进抵洪都城下!

面对声势浩大的汉军,朱文正并没有丝毫的畏惧,相反他表现得异常镇定。

他命令邓愈、牛海龙等将领各自进入到自己的阵地,自己则亲率两千精兵前来策应。

激战没几天,抚州门就被汉军攻破,邓愈命令部下以火铳击退汉军,并迅速构筑起木栅,抵御汉军的进攻。

汉军凭借着人多的优势,涌上来抢夺木栅,朱文正督军死战,且战且筑,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重新构筑起了城墙。

连续进攻了几十天,汉军损失惨重,但却仍未将洪都城攻下。

尽管陈友谅万分焦急,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整日研究对策,准备继续进攻。

朱文正也知道,自己兵微将寡,且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如果没有援军的话,洪都城陷落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于是,朱文正决定派千户张子明连夜乘小船秘密潜出敌营,向朱元璋求救。

历经半个月后,张子明终于来到了朱元璋的驻地。

不过,在听完战报后,朱元璋并没有立即调拨兵马前往,而是让他回去告诉朱文正,让他再坚守一个月,他将亲自率军前来救援。

结果,张子明在返回途中被汉军捉住,陈友谅胁迫他劝降洪都城内的守军。

张子明为人精明,他佯装答应,在来到洪都城下后,他却突然高喊道:你们继续坚守城池,援军马上就到。

结果,张子明被汉军残忍杀害,但他此举,却再次鼓足了守城将士们的勇气。

就这样,朱文正以不足万人的兵力,硬是抵挡住了陈友谅十余万大军长达85天的围攻,并最终取得了“洪都保卫战”的胜利,为朱元璋进行的安丰、鄱阳湖两场大战役,赢得了充足的宝贵时间。

可以说,“洪都保卫战”是朱文正整个军旅生涯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而在之后的鄱阳湖大战中,朱文正又立新功,烧毁了陈友谅的补给船,致使汉军军心大乱,最终走向失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最后竟然落得个囚禁而死的悲惨结局!

关于朱文正的悲惨结局,通俗的解释是:

在平定江西后,朱元璋大大地赏赐了常遇春、廖永忠等将领,而居功至伟的朱文正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于是,心中怨气难平的朱文正便放任部将胡作非为,并有投奔敌国的迹象。

原本朱元璋想将他直接处死的,但在马皇后的劝说下,朱元璋才答应免了他的死罪,而只将其软禁于桐城,不久后就去世了。

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太准确!

首先就其“封赏”一事来说,早在至正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就封他为大都督,是军事衙门中的“一把手”,位极人臣,这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此外,有人说朱文正想投靠敌国,这一点也不准确!

朱文正之所以能从一个穷小子,一跃成为位居“从一品”的大都督,全凭叔父朱元璋的提携,可以说没有朱元璋,就没有他朱文正。

此外,当朱元璋治罪于他时,有婶娘马皇后的庇护,朱元璋又两次饶恕了他,在如此恩情之下,他又怎么会背叛他的叔叔呢?

况且,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把“不杀朱氏骨肉”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亲王有过,也只是批评而已,严重者不过是贬为庶人,怎么着也不至于杀头。

所以,朱文正即便是犯下了“大罪”,也不会被处死。

而朱元璋之所以要如此对待朱文正,是因为朱文正犯了“逆天之罪”,触犯了朱元璋的“天颜”。

在朱元璋的思想中:君臣之间,应该恪守纲常礼法,不能僭越和违背。毕竟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说,他早已经将自己视作是君王了!

所以,从巩固皇权统治、维护统治者形象的角度来看,朱文正死得一点也不冤。

不过,虽然朱文正死了,但朱元璋对于他的功过是非却还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朱文正的辅佐,恐怕他也很难建立起大明王朝。

所以,朱文正之死不仅没有牵连到自己的家人,他八岁的儿子朱守谦,还被朱元璋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世袭罔替。

0 阅读:0

方圆君喜欢阅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