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有种伤害叫“低温烫伤”!发生低温烫伤怎么办?别大意

孙小强知识说 2024-02-04 19:30:55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李奶奶像往常一样,为了驱散寒冷,贴上了她常用的暖宝宝。然而,这次不同了。几个小时后,她感到背部一阵剧痛,发现皮肤出现了红肿和水泡。这是一种我们常忽视的危险——低温烫伤。它悄然发生,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在我们的中老年群体中,这样的事故更是屡见不鲜。那么,什么是低温烫伤?它是如何在我们毫无察觉中发生的?更重要的是,当低温烫伤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揭秘低温烫伤:不只是“烫”那么简单

低温烫伤的基本概念

低温烫伤,与常规高温烫伤不同,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通常在40-50℃)下,长时间的热源接触导致的皮肤伤害。这种类型的烫伤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在冬季使用暖宝宝、电热毯等取暖工具时。

烫伤发生的生理机制

当皮肤长时间接触低温热源时,由于皮肤的温度感知能力减退,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导致对温度的异常感知不足。这种持续的热量作用会逐渐损害皮肤细胞,最终导致皮肤组织的损伤。

低温烫伤的分类

低温烫伤可以分为两类:

表皮型低温烫伤:这种类型影响皮肤的最外层,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有时伴有轻微的水泡。

真皮型低温烫伤:这种烫伤深入到更深层的皮肤,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皮肤损伤,如疼痛加剧、水泡、甚至皮肤坏死。

为何中老年人更易受害

中老年人的皮肤通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较低,加之血液循环可能不如年轻人顺畅,因此在使用取暖设备时可能不易察觉皮肤已经受到伤害。此外,慢性疾病如糖代谢异常、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等也可能增加低温烫伤的风险。

警惕!取暖设备的潜在风险

冬季,为了抵御寒冷,中老年人群常使用各类取暖设备,如暖宝宝、电热毯等。然而,这些设备的不当使用往往成为低温烫伤的隐患。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低温烫伤情景:

暖宝宝滥用:长时间直接贴在皮肤上使用暖宝宝,特别是在睡眠中,可能因感知能力减弱而导致低温烫伤。

电热毯误区:有些人认为电热毯温度不高,因而长时间开启使用,甚至覆盖在身上。这种持续的低温暴露同样可能导致烫伤。

温度感知下降: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温度感知能力降低。这意味着中老年人在使用取暖设备时,可能不易察觉温度的逐渐升高,从而增加了低温烫伤的风险。

针对这些情景,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预防措施尤为关键。如定时检查皮肤状态,调整设备温度,避免长时间持续接触同一部位等。

关键时刻的正确响应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及时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以下是急救处理步骤:

立即停止热源接触:一旦发现烫伤,首先要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形式的热源,包括暖宝宝、电热毯等。

冷水冲洗: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区域约10至15分钟。这有助于减少热量继续损伤深层组织,并缓解疼痛。

清洁和保护伤口:轻轻清洁伤口,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感染。

避免使用家庭偏方:不要在伤口上涂抹牙膏、黄油等家庭用品,这些做法可能引起感染。

及时就医: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应立即就医。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他们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专业的医疗照顾。

0 阅读:0

孙小强知识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