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主人:使用金钱的艺术

蔻蔻米菲 2024-05-31 03:06:53

作者丨把噗

漫漫人生路,“金钱”这一话题古老而永恒,始终与生活的幸福感牵连,激发着无尽的思考与探讨,也引发无穷的焦虑与烦恼。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随着年岁增长,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思考“钱”的问题,不仅关乎于生存与生活,这也是对作为个体的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总有人“谈钱色变”,将金钱与物质主义、贪婪和道德沦丧等联系在一起。但谈钱并不可耻,相反,对金钱避而不谈反而暴露出问题。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一个所谓的长寿时代,如何制订持续而稳健的财务规划,确保退休后还能维系一定的生活质量,变得越发重要。

[美]乔纳森·克莱门茨(Jonathan Clements)著 裴勇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带着这重思考,阅读《有钱,能买到快乐吗》这本书,让人获益匪浅。该书作者克莱门茨拥有在华尔街摸爬滚打20多年的财经经验,以独特视角为我们揭示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微妙关系。他更像一位智者,与读者进行亲切而深入的对话,试图探讨金钱和幸福的真谛,以及如何运用金钱找到真正的幸福。

金钱的悖论:满足与空虚

金钱能在多大程度上买到快乐?这是我们都关心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每个人见仁见智,因为大家使用金钱的方式是不同的。克莱门茨凭借其在金融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看似矛盾却又真实的道理:金钱虽然能满足一时的欲望,却无法长久地填补内心的空虚。换句话说,花钱获得的快乐首先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欲望,而不是其他。

书中通过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释这一观点:比如当人们拥有一款最新的苹果手机或第一次驾驶到手的豪车时候,瞬间能体验到极大的欢愉。但这种绚烂夺目的快乐却如烟火般短暂易逝,很快就会重回平淡。此种现象背后的缘由已有诸多探讨,我们感受到的快乐并非源自物品本身,而是源于欲望得到满足的瞬间感受。一旦新鲜感消退,人就需要更大的刺激来重新激发快感,从而陷入一个无止境的追逐循环。

克莱门茨在书中巧妙地融入行为心理学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金钱不是万能的,它连持久的快乐都“买不到”;金钱更像实现幸福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更好地使用它,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幸福。为此,书中提出了许多颇为实用的建议,如嫉妒百害无一益,要尽力避免与他人攀比,以免陷入无尽的不满;为了保证退休后生活质量,年轻时要早做规划,避免透支未来……虽然这些建议有点老生常谈,但强调多少遍都不过分。

事实上,这些建议的背后,是克莱门茨所倡导的一种更为健康的心态——专注于个人的内在发展和真正的需求,感恩现在的拥有,避免透支未来,从而为长远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心理学小贴士,如同一剂剂心灵汤药,在帮助读者获得财务健康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灵的解放。

真正的幸福:体验与成长

幸福更像一门玄学?这么说起来,很可能是的,因为幸福更在于个体感受。但个体感受再怎么多变,建立在物质主义之上的幸福注定如纸牌搭建的房子,随时可能崩塌。物质满足永远都是短暂的,精神富足才能给人带去长久的幸福。克莱门茨这样告诉我们,与其追求物质富足,不如投资于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持久幸福感的事物,比如人生体验、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用钱买体验,比拿钱换物质,对人的影响要深远得多,美好的体验是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珍贵回忆。

真正的幸福源自那些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经历和内在的成长。书中讲述了多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一对夫妇放弃豪华旅游,选择徒步探险,虽然物质消费减少了,但他们共同经历的困难与美景从此成为永生难忘的记忆,这份心灵的富足远远超越了物质的享受。克莱门茨说,与购买物质商品相比,投资于丰富的人生体验、深化人际关系、提升个人能力,才是通往长久幸福的道路,确实如此。

除了消费观念的转变,克莱门茨还分享了他在理财方面的智慧。他认为,稳健的投资和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实现财务健康和保障退休生活的关键。书中提到了“4%法则”,简单来说,就是从退休金中每年提取不超过4%的资金用于生活开支,这样即使活到100岁,退休金也花不完。这个法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需要精心的规划和长期的坚持。克莱门茨为此提醒我们,成功的投资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与纪律,应该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以避免市场波动导致的重创。

《有钱,能买到快乐吗》语言平实、例子生动,它不只是一份财务建议,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哲理的书。它给人很多启发,也让我们对金钱和幸福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金钱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其真正价值在于如何智慧地使用它,来打开幸福的大门。学会使用金钱的艺术,会让我们从“奴隶”变为“主人”,每一分钱都应该花在那些能丰富人生、深化情感、促进成长的事物上。

0 阅读:1

蔻蔻米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