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丨要“心胜”,不要“心结”——谈兵法“慧”处世(45)

真言贞语 2024-09-19 23:40:06

要“心胜”,不要“心结”

——谈兵法“慧”处世(45)

文/路秀儒

《孙子兵法·军争篇》曰:“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意思是说,以我军的严整来对付敌军的混乱,以我军的镇静来对付敌军的喧哗,这就是掌握和利用军队心理变化的规律。

对此,《十一家注孙子》中的何氏注曰:“吾之治足以待乱,吾之静足以待哗,前有百万之敌,而吾视之,则如小寇。亚夫之御寇也,坚卧而不起;栾箴之临敌也,好以整,又好以暇。夫审此二人者,蕴以何术哉?盖其心治之有素、养之有馀也。”

战场上,“心胜”者赢;人生中,“心胜”者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诗获罪,以“谤讪朝廷”之名入狱。四个月后,贬往黄州,人生陷入了谷底。“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即是苏轼当时孤独、失落之情的“写真”与“自白”。

然而,苏轼的心并不是一颗“玻璃心”。在黄州,他常与朋友出去畅游,流连于山水之间,那颗冰结的心很快得以融化复苏。一天,走在路上,他看到白云从山中涌出,像奔腾的白马,直入车中,便将竹箱打开,将白云灌满,带回家,再把白云放出,看它们的变化腾挪。他写诗道:“搏取置笥中,提携反茅舍。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

苏轼诗中的白云“掣去仍变化”,是真,是幻,还是逗趣?无须细究。但让人相信,他是真有云月在胸的。逆境不仅没有让他“心衰”“心败”,反而让他那颗心变得更加鲜活。

人的一生总不会一帆风顺,有顺境的时候,就会有逆境的时候。身陷逆境,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就会骤然提升,压力排解不好,就会出现“心衰”乃至“心崩”,引发极端行为。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即使处在顺境中的人们,心理上的负荷也在呈不断增大趋势,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强心砺胆、舒缓压力,预防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始终保持“心胜”状态,是关系到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要害问题。

心结要解,不可系;心魔要除,不可容。心学大家王阳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正因为“难”,就需要“冬病夏治”,多磨砺、勤排解,防“结”、疏“堵”,筑好心理“防火墙”;正因为“难”,就需要拿出“病去如抽丝”的韧劲,耐心打好谋取“心胜”的持久战。

【作者简介】路秀儒,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大校。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