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的死或许与迁都有关

请陛下称太子 2023-12-14 23:09:08

01

鸿熙元年五月十二日,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在位仅十个月。而对于他的驾崩有明显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暴毙而亡。

前一天一切照常,第二天就突然卧病在床,连遗诏都没来得及写,就已经驾鹤西去。

有的人说,他的死源自于肥胖,毕竟他当年就是一个至少二百斤的胖子。

因为别人胖,起码能自己走路,而他由于胖,再加上小的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导致走路都得需要两个太监扶着,因此还衍生了一件趣事。

“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他与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前往朱元璋的孝陵祭祀,由于孝陵的台阶太高,他一不注意,差点摔倒在地。

而他的好弟弟朱高煦则在后面嘲讽,若不是前人摔倒,后人又岂能知觉?将他说得相当尴尬。

而他的儿子朱瞻基为他扳回一局,说更有后人知觉,将朱高煦怼的一下子说不出一句话。

而这也是朱棣关于太子的人选一直在他与朱高煦之间徘徊的原因。

毕竟哪一个父亲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喜欢跟自己比起来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儿子。

正是因此,有的人说他死于三高,有的人说他死于冠心病,但要是结合前一天的事情,或许就能意识到他的死没有那么简单。

02

朱高炽驾崩的前一天,与一个人起了争执,争执到什么程度呢?争执到他命令侍卫用金瓜将那个人的肋骨整整打断三根。

甚至在临死之前,他还对这个人念念不忘,说这个人羞辱他。

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翰林侍读李时勉。

朱高炽恨他恨到这种程度,朱瞻基不可能不知情,但他给出的答案是,他并没有辱骂朱高炽的行为,仅仅只是说朱高炽不要那么懒惰,不要那么好色,不要那么享受。

众所周知,朱高炽虽然在位的时间仅仅只有十个月,但他的称号可是明仁宗,而这个称号可是文官集团给的。他倘若懒惰、好色、享受的话,又岂会得到这么一个称号。

更何况,在此之前李时勉就曾经说过朱高炽懒惰、好色、享受。

而这个所谓的懒惰、好色、享受的原因非常滑稽。

他之所以说朱高炽懒惰,仅仅只是因为朱高炽身体不舒服,不上了几天的朝。

而他之所以说朱高炽好色,仅仅只是因为朱高炽选了几个宫女。

而他之所以说朱高炽享受,只不过是皇宫里的宫殿出现问题,朱高炽找人维修。

就这种正常的事情都能被他编造成罪名,可想而知朱高炽生气到什么程度,但也仅仅只限于生气,没有对他动手。

但那一天却对他动了手,而且还是狠狠的动手,但他给出的答案却是他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明显说不过去。

既然你都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那么朱高炽为什么上次不动手,这次才动手。

而只要参考一下当时的情况,就能意识到他有很大的可能是强迫朱高炽南迁。因为也就只有这个问题,才能让朱高炽大发雷霆。

“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仰南京,斯亦吾之素心。”——《明实录》

要知道,当年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第一个站出来骂街的就是他李时勉,而他李时勉的背后肯定是整个文官集团。

毕竟要是没有文官集团的支持,他是不可能敢反对朱棣的,找代言人向来都是文官集团的常规操作。

因为他们要抛砖引玉,用这个人来试探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方便制定下一步的计划,一拥而上。

文官集团为什么反对迁都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在南方已经经营多年,关系网、生意都在南方,倘若迁都的话,将会打乱他们的一切。

所以他们是绝对不会认同迁都的,但奈何碰到的是朱棣。

要知道,历朝历代皇帝要想立威,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打仗,而朱棣可是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的皇帝。

可想而知,他的威望有多高,他的统治基础也不会是那群文官,而是靖难勋贵。

因此,迁都计划推行了下去,但可惜的是,朱棣仅仅只三年的时间就驾崩。

而朱棣一驾崩,将都城从北平迁回南京一事就被提了出来,朱高炽口头上答应,但实际上却没有做出任何的行动。

唯一做出的行动就是四月份将太子朱瞻基叫到南京,说是为后来的迁都做准备。

但文官集团却意识到,这就是个幌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既然要迁都,那就要对迁都事仪做出安排,而你从三月份说迁都开始,一直到五月份,什么安排也没有,你说你要迁都,谁信。

朱高炽为什么不迁都呢?因为不迁都最符合皇帝的利益。

首先,他要是迁都,北方的将领就得手握兵权,这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愿意看到的。

其次,当时朱棣的皇陵可就在居庸关附近,他要是迁都,将来蒙古打过来,谁能保证朱棣的皇陵不会受到骚扰。

最后,哪有皇帝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动父亲的重大决策,要是动的话,岂不是说明父亲是昏庸的。

知道了文官集团当时坚决要求南迁,再参考有前科的李时勉被朱高炽打断三根肋骨,就可以意识到这里面的事情不简单。

当时的李时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当是威胁朱高炽,叫他赶紧迁都,要不然就要他好看。

而朱高炽则以强硬的态度回应了李时勉,算是彻底与文官集团决裂。

既然都已经决裂,那么你朱高炽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那么到底是谁对朱高炽下的手呢?是后宫。

03

朱高炽能上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官集团,毕竟当年支持他的就只有文官集团,要是没有文官集团的话,他的继位或许就是一个泡影。

毕竟武将集团已经站在朱高煦那一边,要是没有另一个集团站在他这一边,朱棣是不会立他为太子的。

无论是哪一个皇帝,都得需要自己的统治基础,而武将不站在他这一边,文官也不站在他这一边,他连统治基础都没有,如何进行统治,被联合起来颠覆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而文官集团为什么支持他呢?

首先,他是嫡长子,按照规矩,继位的就应当是他;

其次,他仁厚,仁厚到什么程度呢?阅兵都需要等到士兵吃饱。

要知道,当时是处于洪武一朝,负责阅兵一事的不止他一个皇孙,还有其他的皇孙。

但其他的皇孙却要快速的完成任务,而不拿士兵当人,只有他拿士兵当人,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对他夸赞有加。

这么一个人,完全就是文官集团理想中的太子。

但朱棣考虑到,倘若仅仅只靠文官集团的话,将来上位说不定会受到文官集团的威胁,因此强行将武将集团也安排在支持他的行列里。

朱棣是怎么做的呢?将武定侯郭英的孙女,英国公张辅的女儿都许配给他。

既然都已经是女婿,那么就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武定侯可是洪武一朝遗留下来的开国功臣,而英国公的父亲可是靖难第一功臣张玉,而他也不亚于他的父亲,安南就是他平定的。

有着这两位武将集团首领的支持,文官集团倘若要威胁他,也得掂量掂量。

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张玉的女儿在当时的后宫里排第三,郭英的孙女在当时的后宫里排第二。而这两位第二、第三会将张皇后放在眼里吗?不会。

因为张皇后的父亲就是一个都指挥,与她们的家世比起来,简直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俗话说母凭子贵,子凭母贵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而这也就给了文官集团下手的机会。

只要朱高炽一驾崩,她张皇后可就是张太后,对付两个妃子,岂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于是就发生了不应该发生的一幕,也就是郭英的孙女竟然在殉葬的名单里面。

“谥皇庶母贵妃郭氏曰恭肃。”——《明实录》

要知道,朱元璋曾经规定,功臣之女不能殉葬。

既然她都已经对郭英的孙女下手,为什么不对张辅的女儿下手呢?原因很简单,张辅当时可是中军都督府的一把手,手里掌握着兵权。

又有着当时排第一的战绩,在军队里,他说第二,谁敢说第一?要对他的女儿动手,张皇后肯定是要掂量掂量。

而朱高炽驾崩,要是将来的皇后跟自己针锋相对,怎么办?很简单,将自己人立为皇后即可。

这也是为什么胡善祥被废,孙氏上位的原因。

因为胡善祥是山东济宁人,而孙氏跟她是老乡,都是河南永城人。更何况,孙氏从小就在皇宫里长大,肯定是站在她这一边。

04

有的人或许会觉得以上的推论有点炸裂,但要是去看一遍《大明王朝1566》就能知道,当时的文武百官也好,后宫也好,没一个是善茬。

那不是电视剧吗?这的确是电视剧,但要清楚一点,能在朝廷里混到高位的,有哪一个简单?

要了解历史,不能只将历史当成一个故事来看,还要去了解这个故事背后的原因。

以上内容全部是个人观点。

1 阅读:1916
评论列表
  • 2023-12-22 01:59

    朱棣享年六十四岁,朱高炽享年四十七岁,朱瞻基享年三十七岁,中医没啥用,寿命全靠运气,体质好不生病,就多活几年。[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cz 回复:
    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怎么说?运气?
    watch 回复: cz
    运气好不生病,没落到巫医手里,也能长寿。[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1-10 13:04

    第一个字就错了[呲牙笑]

    cz 回复:
    没有错,小编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因为老朱年号是“洪武”,为了避讳,所以把洪写成“鸿”[呲牙笑]。
  • lzy 2
    2024-01-10 21:17

    胖死的

  • 2024-04-10 00:00

    拿着电视剧当历史,拿着故事当历史,然后告诉别人不能将历史当成一个故事来看,这是什么思维和脑回路啊?

请陛下称太子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