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花木兰》的上映,电影中花木兰大胆而炫彩的面部妆容着实令我惊异,本着学习的心态,便特地去了解了一番唐代女子化妆的知识,特将其化妆步骤与流程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铅华不御得天真·施铅粉“铅粉”指的是女性化妆时用来进行面部打底的白粉。《文心雕龙·情采》中写道:“夫铅华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其中的“铅华”就是“铅粉”,指的是将铅进行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
古人早已有施底妆的意识,而且崇尚以白为美。最初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的时候,先人们便利用米粉作为底妆,米粉虽然自然健康但是持妆效果较弱,十分容易脱落。随着秦汉炼丹术的发展,效果更佳的“铅粉”出现了。
铅粉是唐代女子面部打底的基本品,一般都会装在特定的粉盒之中,有圆形、四六边形等形状并绘制有梅花、桃花等不同花纹。铅粉不仅能够提亮整个面部的白皙程度,还能够粉饰面部其他短处,为后续的化妆步骤奠定了基础。
淡妆浓抹总相宜·抹胭脂胭脂其实就是运用一种叫做“红蓝”的花朵,将其中的红色色素萃取出来而制成的红色染料。根据晋代崔豹《古今注》记载:“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为燕支粉。”据说胭脂就是由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的。
双颊绯红,醉酒微醺,颇有大唐的浓烈与奔放。
青黛点眉眉细长·画黛眉《诗经》写道:“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见眉毛对于女性容颜的重要之处。
其实和当代一样,画眉首先需要用镊子修剪去杂乱的眉毛,起到修饰眉形的基本作用。然后将石黛或者青黛放置在黛砚之中研磨成粉末,兑入清水进行调和,此后用眉笔轻微蘸取眉粉沿着眉形进行描摹,起到修饰眉形并加重眉色的作用。
初唐之时,女子画眉追求宽而阔;到了盛唐,画眉又追求阔而短,形状像桂叶或者蛾翅。玄宗朝时最流行的是细长的柳叶眉,另外一种常见的倒八字眉是在中晚唐时出现的。除此之外,眉形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拂烟眉、鸳鸯眉、小山眉、月眉等等。
据《古今注》记载,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凭借贵妃的地位和美誉,完全足以担当大唐的美妆博主,掀起一股“贵妃风”的妆式热潮。果不其然,当时的女子纷纷以贵妃的“白妆黑眉”作为“新妆”,全心模仿,于是便有了“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的效仿盛况。
纤纤初月上鸭黄·贴额黄额黄又叫做鸦黄,指的是在额间涂抹上黄色。南北朝之时贴额黄的做法非常流行,唐朝也沿袭了这个做法,但是后代渐渐抛弃了这种审美。
贴额黄的做法,最初可能跟佛教的盛行有关。南北朝是佛教传入中国的迅速发展期,各地寺院庙宇的数量急剧上升,寺院里的佛像慈眉善目,通身都是金黄。可能是信仰的驱使,也有可能是审美的倾向,妇女们由此得到启发,便将贴额黄作为一种化妆手段。
额黄既可染画,也可粘贴。“薄鬓约徽黄,轻细淡铅脸”便是直接利用毛笔将黄色染料涂抹于额头之上,而“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则为把花黄图案粘贴于额头之上。不过额黄的流行与时代发展休戚相关,佛教热潮息落之后人们的审美倾向也随之发生改变,额黄便从流行的趋势中退身而出。
鹅黄翦出小花钿·贴花钿相传,花钿这种面饰应该是缘起于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的落梅妆。寿阳公主在殿外梅树下睡觉,微风吹起梅花落在了公主额头之上,额头竟然染上了梅花的形状,还散发出阵阵清香,时人效仿变成“落梅妆”。
“花钿,是用金银箔、云母、珍珠、黑光纸、翠羽等物制成饰物,贴在面颊、脸颊等位置。”
——李竞《出土的爱情》
花钿其实就是一种修饰面部使其更丰富多彩的一种装饰,其颜色有红、绿、蓝三种,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唐代女子将上述材料剪制成梅花、月牙等植物或者小鸟、小鱼等各种形状,然后用鱼鳔胶将其贴在脸上,最终达到装点面容的作用。
《长恨歌》记载贵妃之死时落笔写了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其实指的就是这种面部装饰物。贵妃可能是因为过分挣扎才导致了花容饰物全然零落,由此可见青春美丽的流失以及玉颜空死的凄凉悲哀。
粉心黄蕊花靥·点花靥“点花靥”是在面颊酒窝处施点的一种妆饰,传闻原先后宫妃子如果因为身体不便不能侍寝,但是又羞于启齿,她们便会在酒窝处点两个小点,女史就会主动将其从侍寝之列去除。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一种妆饰方法,盛唐之前形状一般如黄豆般大小,盛唐之后不仅是范围扩大,连形状也开始多样化,比如增加了钱币、杏桃、花卉等各类形状。
除了传闻之外,《事物起源》具体记载了一则有关花靥的故事:吴国太子孙和因为舞水晶如意误伤了自己宠姬邓夫人的脸颊,经过药膏敷治之后竟然留下了红色的点点,出乎意料的是这竟然令邓夫人显得更加美艳动人了,孙和愈加喜欢。此后其他妾室为了获得恩宠,于是争相模仿,这种面饰就逐渐流行开来了。
酒窝本来是用来盛满甜蜜与笑意的,添了几处炫彩的装饰之后令笑意更出彩与甜蜜。
一抹浓红傍脸斜·描斜红“描斜红”指的是在女子的眼角处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弯弯新月形。相传在三国时期,备受文帝曹丕宠爱的宫女薛夜来不小心撞上了屏风,眼角处留下了两道疤痕,如晚霞一般将要散开,更添一份韵味,文帝愈加喜爱,宫女们立马就跟风而动了。
斜红涂抹的位置处于鬓角到脸颊之间,采用荔红色的染料,其形状似伤痕又好似卷叶或弯月,既有疤痕的形状,又有血脂的淋漓,朦胧之中以假乱真,加重了眉目的神采,显得整个妆容真实又娇俏。
朱唇一点桃花殷·涂唇脂唇脂与面脂不同,面脂原料是“红蓝”花朵,而唇脂采用的是朱砂,即一种红色的矿物质原料。但是考虑到朱砂易脱落的性质,古人特地在其中加入了动物的脂膏,由此朱砂便具有了一定的粘性,从而可以持久而服帖地保留在口唇之上。
唐代女子喜欢红色,唇脂也以红色为主。当时流行樱桃小口,所以妇女们的唇脂只点在唇中间。除此之外还有蝴蝶唇、圆唇等多种类型。唇脂的点染不仅使气色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口唇。
唐代女子的面妆繁琐复杂,浓彩艳抹,整体上呈现一种娇艳动人、雍容华贵的气质与风采。女子妆容的绚丽多彩,正体现了大唐盛世的蓬勃与外放。如此“兴师动众”的妆容呈现,应该是对大唐开放盛世的一种回应,更是作为大唐子民的一种自信与傲气吧!
此文全凭个人兴趣爱好驱使而参阅各方资料所作,若有错误之处有望指正,谢谢阅读!
我是入股努力让你不亏的小火炉,欢迎关注呀~
花木兰又不是唐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