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燕国联合卫国攻打郑国?这是太史公对《春秋》的误读

钱越说过去 2024-10-14 21:07:43

春秋初期,郑国在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两代的勉励经略下蒸蒸日上,成长为中原四鼎甲,与卫宋鲁齐名,在这个秦、晋、齐、楚等边疆大国没有崛起的年代,放眼天下少有敌手,属于准一流大国。

然而郑国也存在短板,那便是属于后起的外来者,它的崛起打破了地区平衡,让周边各国欲除之而后快。不过郑庄公本身能力出众,又有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让郑国的发展顺风顺水。

延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可前719年秋爆发的那场卫宋陈蔡鲁五国联军伐郑之役,将郑国从长久以来的自傲状态中敲醒。郑国高层意识到之前郑国之所以能够无所顾忌的扩张,仰仗的是来自周王室的支持,一但王室收回这种支持,郑国会因为自己之前的行为而陷入周边诸国的群狼环伺之中。

郑国要生存下去必须对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第一,修复与王室的关系;第二,结合前几年的情况分析,王室对郑国已经展现出诸多不满,不会永远让郑国借势,因此郑国需要盟友,盟友怎么来,最好方法的是分清主次,化敌为友,两次伐郑都是卫、宋挑的头,需要动用武力将这两货打趴下,以震慑其余国家,而鲁、陈、蔡等国属于可以争取为盟友的对象。

卫国在短短数月之内,接连两个国君死于非命,必然导致着高层的人事变动和政策调整,对外呈现收缩态势,暂时无力组织诸侯联军发动对郑战争,为郑国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最佳的时间差。于是一部名为《郑国在行动》的大片上映。

延津槐花

前718年春,周桓王估计是神经发作发兵支持晋国曲沃小宗进攻王室支柱之一的晋国大宗。郑国搭帮上船,出兵一同进攻晋国大宗,借机修复与王室的关系。

四月,趁卫宣公新立,卫国国内局势正在调整之机,郑国对卫国动武,一直侵入到朝歌近郊才返军。卫国随即联合南燕反攻郑国,想要对郑国还以颜色。

提一句,燕国有两个。一个位于河济地区,处于郑卫之间,始封国君伯鯈为轩辕黄帝之后吉光的后裔,为姞姓燕国,都城在河南省延津东北,实力不强,传承不明,因地理位置偏南,史称南燕。另一个是位于现在北京,属于召公之后的姬姓燕国,也就是战国七雄的那个,被称为北燕。

但在春秋时期,北燕属于神龙见尾不见首的角色,在《左传》中一共只有数个出场镜头,重要的出场有两次,一次是燕庄公、一次是燕惠公,两次都与齐国有关。活跃在春秋舞台上的燕国是南燕,太史公在《史记》中将两国搞混了,把南燕的活动算到了北燕身上。两周同名诸侯国还有好几个,如虢国、邾国、州国、胡国都有两个。

虎牢关:制邑

郑庄公派大夫祭足、原繁、泄驾率郑军主力正面迎敌,而令太子忽(归国时间不详,估计在周郑交恶之后)和公子突率偏师潜伏于制邑。

燕军实力弱小,惧于郑军主力,一心盯着前方,对自身侧翼没有进行防备。当年六月,在虎牢关附近被郑军偏师逮住机会,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之下,燕军后撤,卫军也随之撤离郑国。

经此两战卫国慑于郑国实力,暂时不敢继续撩拨郑国。

0 阅读:1

钱越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