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员不懂经济,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看的太远

观史听念 2024-05-08 07:14:56

引言

有些人说教员时代穷,说老人家不懂经济只会打仗。教员也是五大书记中,唯一一个没有留过洋的人,说老人家不懂改革开放,社会上总有一些这样的声音,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总是以他们学过的一些西方经济学或者当下的经济学理念,来指责教员不懂经济。殊不知这种脱离了历史背景、脱离了当时的内外环境,拿着现代标尺去衡量过去的成绩,这无异于刻舟求剑,是一种偏颇的狭隘认知论。

屁股决定脑袋,地位决定立场,这些人故意摆出一副经济学家的面孔,刻意淡化他们与广大劳动阶层的界限,伪装他们为资本主义摇旗呐喊的本质,他们注定是要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的。而教员的经济思想是要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劳苦大众谋利益谋幸福的经济学。这也是为什么教员说,他的文章是帝国主义者看不懂的,只对被压迫的人民才有用的主要原因。

道不同不相与谋,立场不同价值观念就不同,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榨干劳动者的最后一滴剩余价值,指望这些人理解教员是不现实的。因为阶级利益不同,立场不同,他们对教员的情感自然不同,甚至会出现截然对立的现象,这也是为何总有那么几个人无端谩骂的缘由。

这些人指责教员不懂经济,总是抓住建国后,前三十年国家不富裕,更有甚者造谣饥荒饿死3000万人等,这些人其心可诛。他们从来不讲教员当年是接手的怎样一个烂摊子,怎样在一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基础上,一边勒紧裤腰带搞建设,一边还要打仗保家卫国。

中国的威望从何而来,不是教员带领全国人民打出来的吗?如果没有他们那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没有那几代人的舍身忘我,我们会有独立的农业经济体系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吗?我们会有两弹一星和几十年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吗?

历史不容假设,但是回望历史需要假设和参照物。如果教员当年不实行举国之力发展工业体系,以农业积累和全民积累支援工业化建设,而是搞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我们的农业会短时间的迎来发展高潮,但是必定会丧失工业领域在世界上的发展机遇,届时中国将无力反抗资本主义的围剿,农业发展再好始终无法抵抗强大的工业国家。

事实早已证明,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这也是英国第一个称霸世界的主要原因,农耕文明注定是无法战胜工业文明的。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尖端科技的围堵可以看出,当年教员全力以赴优先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一个被全世界乃至西方奉为东方圣哲的智者,一个全世界各国领袖争相膜拜的一代伟人,打遍天下无敌手,恢复联合国五常地位,短短几十年就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强国,用二十多年时间走完西方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全世界有谁能做到呢?试问一个不懂经济的人能做到吗?

这些人说教员搞经济不行,不如陈云邓小平,更不用说漂亮国了,而陈云邓小平都说自己是教员的学生,美国的经济学家对教员时代的经济也曾给出了高度评价。

教员的目光之深远并非常人所能及,当年与他一起打天下的战友们很多也不理解,但是后来都证明了他的正确,王震将军说他比我们早看了50年,薄一波说将来对教员的评价会越来越高,雷洁琼在晚年曾评价教员私者一时,公者千古八个字,完美诠释了教员的一生。

雷洁琼

当年梁漱溟曾和教员争论,1953年9月8日的政协会议上,总理做了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梁漱溟在发言时提及了农民问题,认为这几年城市工人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农村出现了巨大差距,梁漱溟认为现在的政策忽略了占大多数的农民,甚至有人说你们入了城,开始嫌弃农民了,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梁漱溟

梁漱溟之所以有这样的论断是因为他对农村不够全面了解,认为国家推进工业化导致城乡差距非常巨大。教员将梁漱溟这种优先发展农业称为小仁政,将发展重工业和打倒美帝称为大仁政,前者是为了人民当下的利益,后者旨在为人民谋求长远利益。他指出两者要兼顾,但是重点应放在大仁政上。

几年后梁漱溟看到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农村也没有因为发展工业遭受巨大损失,1956年梁漱溟去农村考察时看到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感慨的说道,“愚衷心感想甚多,自愧不如共产党多矣”。

梁漱溟

在当年那种随时准备打仗的情况下,国家优先发展工业,是客观形势所决定的。不可否认,农业确实为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威胁必须要发展自己的国之重器,就必须发展自己的工业化体系,那个时代穷是有原因的,但这不应该成为个别人诟病那个时代穷的理由。用那个时代的穷来否定那个伟大时代,否定教员的国策是这些人的短视。

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教员能带领人民做到工农业稳步发展,没有他打下的扎实工业基础,搞改革开放是很难的,也不是一开放就能成功的,可以看看埃及、印度、伊朗还有一些苏东国家,改革开放成功了几个,西方会同意吗?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在融入全球化中受益并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是我们有完善的工业化体系来制衡西方的经济掠夺。这应该感谢谁呢?老百姓心里是明白的。这也是为什么多年后,人民对老人家的怀念经久不衰的原因。

0 阅读:2

观史听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