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后怕,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女儿就被校园霸凌了

李点点 2023-05-10 18:22:42

前段时间,我发了一篇关于校园霸凌的文章👉万万没想到,校园霸凌会发生在我儿子身上

没想到,过两天,身边的另外一位朋友就告诉我,她家娃也被霸凌了。

只不过她们家面临的是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帮助被欺负的同学,才差点被霸凌。

事件的起因经过令我唏嘘不已。

朋友处理的过程我觉得也非常值得借鉴,一起分享给大家。

上周末,在女儿平板上,我发现了一条她被约架的聊天信息:

我吓了一大跳。心想:女儿一贯乖巧,她这是在网上认识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怎么都严重到要约架了?往上翻看聊天记录时,我猜出了大概:五一前,女儿班里的几个孩子,因排练舞台剧,发生了冲突。几个孩子一起骂了另一个孩子。

被骂孩子的妈妈发现后,就告知了老师,老师处罚了几个骂人的孩子。

事情本该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谁知道被处罚的同学和她的朋友又掀起了一波风浪。

不少和被处罚关系不错的同学,都觉得被骂孩子的妈妈小题大做,其中就包含了女儿的好朋友A。

她们都认为这只是同学间的小矛盾,没必要反映到学校,导致班里唯一的学校干部被撤职,让班级的整体荣誉受损。

而引发矛盾的受害者——被骂的孩子,居然就成了被众人议论责怪的对象。

不少孩子和女儿的好朋友A,都私下骂她:“公主病”、“事精”,商量以后不和她一起玩。

听到好朋友A责骂、孤立那个同学,女儿制止未果后,就告到班主任老师面前。

这也导致好朋友A被老师处罚。

这下,被处罚小朋友A的另外几个好朋友不满了,纷纷指责女儿,甚至有人在假期还在网上联系女儿:

不该“出卖”好朋友。

大家以后不想和你玩了。

不服就出来“约个架”。

这即将失控的发展,让我意识到,是家长该出手引导的时候了。

因为女儿在向老师“告发”好朋友后,曾忐忑纠结了许久,郑重问我:

“妈妈,是不是我真的做错了?不然为什么大家都说不和被骂的那个同学玩了呢?”

这个问题,着实有些难回答。

因为孩子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存在和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丛林法则。

“慕强”,是人类的天性。

在还没有太大分辨能力的孩子面前,本能地追随拥护ta们眼中“强者”的行为,是他们获得从众安全感的来源。

所以在还是学生的孩子中,拥护、讨好、不得罪那些看起来更强的班干部,是人之常情。

就像我们成人世界中,也不是每一个人在路见不平时,都有勇气主动站出来打抱不平。

孩子是通过身边人的态度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并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在每一件日常的小事中,逐渐积攒出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赞扬她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勇敢为同学发声的行为。

告诉她坚持做自己,时间会让同学们分辨出她是否值得交往。

但我没想到,我这边刚安抚好女儿的情绪,她被指责的事件又升级到要“约架”的地步。

等女儿从外面玩完回来后,我先就“偷看”她聊天记录的事情道歉。

然后告诉她我已经联系过对方家长和班主任老师,让她周一安心上课,不要和同学“应战”。

周一,女儿忐忑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放学见到我后,终于卸下重负,满脸开心地向我讲述事情的后续。

班主任把她和向她约架的小朋友叫出教室,互相询问,了解完事情的全过程后,批评了对方,并特意在班里开展了一节“校园防霸凌”的课程。

很多同学,包括我,在老师详细的案例讲述中,第一次意识到:

校园霸凌,不仅仅是对同学身体上的欺凌,还包括言语上的欺凌。

当大家集体孤立一个同学,或者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让同学产生心理上的不良表现,如:害怕、孤僻、抑郁、暴躁等,同样是属于校园欺凌中的心理暴力。

在老师的强制干预和教育下,很多觉得“这都是小事”和“至于吗”的孩子们,对“校园霸凌”有了清楚的认知。

没有人愿意主动做一个“施暴者”。

所以再面对女儿时,大家的态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被女儿维护的被骂孩子,把这件事转告给家长后,她妈妈感慨地给我电话。表示幸好我向老师再反应情况,老师才能在得知事情即将失控时,果断出手,给力地结束了孩子们的这场纠纷。

说实话,在联系老师前,我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想着如果老师“和稀泥”式处理,我应该怎么办。

毕竟在很多人眼中,这种矛盾,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只要批评教育后,双方不再有不当的行为,就算解决了问题。

而老师的教学任务很重。班里孩子多,事情也多,老师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挨个处理。

我很庆幸,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她直接抓住重点,把它当做一个典型,在班里重点讲解。

给孩子明确了自己行为的界限,让孩子能主动在思想上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

这样,不仅能从根源上解决了类似问题的再发生,还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明辨是非的种子。

也让我看到,“教书育人”的现实意义。

虽然女儿这次被霸凌的事件,因为我发现及时,对方家长明理,老师处理得力,在没对孩子造成太大伤害前,就被大家齐心给解决在萌芽阶段。

但我还是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家长这样做,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到孩子:

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是外放的,平时留意观察下孩子情绪的变化,就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孩子所面临的问题。

这样家长才能及时介入,扼止住事情朝着更不好的方向发展。

毕竟,让孩子主动说出自己被欺负的事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容易事。

当霸凌事情已经发生后,怎样保护孩子身心不受到伤害,永远排在我们要做的第一位。

即便孩子身体上没有受到伤害,也不能说明其内心没有受到伤害。

及时帮助孩子做好对内的治疗,是我们应对孩子所有问题的核心。

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相信对方家长和学校

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孩子受到伤害,对每个家长来说,都如锥心之痛。

在这种情绪的裹挟下,家长很容易情绪失控,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新闻中常报道的,那些因为孩子受委屈而大打出手的家长们。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向老师和对方家长,表达清楚自己的态度,让对方清楚自己的诉求:

我不允许人欺负我的孩子。

拒绝“和稀泥”的处理方式。

要让施暴方的孩子知道,校园欺凌的严重后果。

让孩子班级的同学知道,我的孩子是有人管的,我不允许人欺负我的孩子。

很多时候,校园霸凌刚出现时,都是一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

那些霸凌孩子的施暴方,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穷凶极恶的孩子。

但孩子没有分辨能力,如果矛盾刚发起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现象,并重视处理。

那么拖延到最后,就很容易演变成让人扼腕的严重后果。

当家长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用行动为孩子撑腰,再内向、胆怯的孩子,也会从心底建立起反霸凌的意识。

在下一次面对不公的对待时,能够自信而勇敢地说出“不”。

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在家长无论怎样沟通都无效后,别忘了我们还有“法律”这条底线可以依靠。

1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追究ta的治安责任。

1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追究ta的刑事责任。

这些记录在档的前科和劣质记录,都是他们欺负人和家长漠视教育后,应该承担的后果。

其实上次我发关于校园霸凌的文章,就有姐妹评论说,比起教孩子怎么应对被“霸凌”,不如每个家长都先做好不要“霸凌”其他人的教育。

我简直是不要太认同了。

就像是文章里面提到的一样,校园霸凌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还有很多是言语上的。

而很多小朋友,其实并不懂得这就是校园霸凌,所以需要家长们教育和引导。

平时有空的话,真的可以找个时间跟娃好好聊聊,在学校,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最后,希望大家的孩子都能在学校安全的学习,如果实在是不幸运,孩子被霸凌了,希望大家都能跟孩子站在统一战线,教会孩子勇敢地向校园霸凌说不。关于校园霸凌,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什么想要分享的,欢迎一起来唠唠呀~~

你好,我是爱画漫画的土豆番茄妈!5岁女儿番茄、10岁儿子土豆的麻麻。专注二胎养育、家庭关系、育儿心得,已出版书籍《萌宝土豆在德国》《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

2 阅读:131

李点点

简介:李点点,绘本漫画家,代表作:《萌宝土豆在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