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实现人生的终极意义?看看《系辞传》提供的答案

书生弘毅 2022-07-04 14:21:00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系辞.下》第5章,孔子通过对《易经》11条爻辞的发挥解读,既阐述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又为世人规划出,实现人生的终极意义的可行路径。

《系辞.下》第5章前面的7条爻辞,主要阐述的是,孔子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看法,以及一个人要实现人生的终极意义,自身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德行、智慧和实力。

《系辞.下》第5章前面的7条爻辞,在用《咸卦》九四爻,明确人生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用《困卦》六三爻和《解卦》的上六爻,告诫世人,当知进退,存身、安身并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在能存身、安身并知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以后,《系辞.下》第5章,接着用《噬嗑卦》的初九、上九爻辞,告诫世人自始至终都需要保持清醒,要有所决断,何所当为?何所不当为?当作何为?当以何为?这些人生道路上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能安身、存身、藏器于身,并前进方向明确的前提条件下,《系辞.下》第5章,用《噬嗑卦》上九爻、《否卦》九五爻、《鼎卦》九四爻,在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过程中,要居安思危、要不断的积累自己的德行,增长自己的智慧和实力,以使自身的德行,智慧和实力和自己所要达成的目标相匹配。

只有自身的德行,智慧和实力和自己所要达成的目标相匹配,才能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待时而动,见机而作,才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否则,德不配位,结果就是《鼎卦》九四爻的结果:“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不胜其任,不能成《鼎》之用。

只有自身的德行,智慧和实力和自己所要达成的目标相匹配,才能在时机合适的时候,用藏身之器,待时而动,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见机而作,成为万夫之望,快乐的达成崇德广业的人生终极目标。在这里,《系辞.下》第5章,用的是《豫卦》的六二爻: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系辞.下》第5章,自《豫卦》的六二爻之后,可以理解成对《系辞.下》第5章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系辞.下》第5章,自《豫卦》的六二爻之后,是《复卦》的初九爻:不远复,无袛悔,元吉。这一爻,呼应了《系辞.下》第5章开篇中的,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系辞.下》第5章,自《豫卦》的六二爻之后,用《复卦》的初九爻:不远复,无袛悔,元吉。呼应了《系辞.下》第5章开篇中的,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一终极目标。

要实现《系辞.下》第5章开篇中的,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一终极目标,当不离于 “道”,复自道也,当修“道”也。

“道”何以复?呼应《系辞.下》第5章开篇中的《咸卦》九四爻,复道当用《咸》,《咸》者,无心之感也。若为有心之感,则是《咸卦》九四爻中的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有所私系,所能感悟者则有限也。

“道”之广大精微,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以《系辞.下》第5章开篇中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以人之时间有限,以人之有喜怒哀乐,以人之有心,要谈无心之感,要谈复“道”,要谈得“道”,何其容易?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因此,《系辞.下》第5章,退而求其次,承认人心中的喜怒哀乐为天性,承认人心中的喜怒哀乐本为“道”的一部分,所以完全用《咸》,完全用无心之感,完全无所私系,不大现实。

虽然完全用《咸》,完全用无心之感,完全无所私系,不大现实,但是可以用《损》,损人欲,修人心,则“道”得以修。

要达成崇德广业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以《损》修“道”,还要往“惟精惟一”的方向去修,才能如天地氤氲那般,万物化醇。才能如男女构精那,万物化生,化生万物,以崇德也。

《系辞.下》第5章,《损卦》的原文:“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系辞.下》第5章,《损卦》的内容,呼应了开篇《咸卦》中的,修道以精义入神,修道以致用,修道以利用安身、修道以崇德广业,更强调修道当致一,当惟精惟一,才能化生万物,以崇德。

《系辞.下》第5章,《损卦》的内容,呼应了日往则月来,人之一生时间有限的内容,更用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来呼应《咸卦》以少男少女为象、为喻的主题。

崇德广业,有时不是一个人的一生所能完成的,但是,少男少女当生生不息,养育后代,一代一代的持续、坚定不移的往崇德广业的方向前进。因此,立心要恒。《系辞.下》第5章,接着《损卦》的是《益卦》的上九爻,《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崇德广业,当修道复道,当以道之精义入神以致用。人之一生,当有明确的目标和前进方向,当以存身、安身为基础,居安思危、积德行善,增长智慧和实力,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见机而作,持之以恒,在内部条件、外部条件都配合的刚刚好的时机,自能崇德广业有时。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