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相比打压、控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教会孩子驾驭手机,从短视频中汲取知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我家的气氛十分紧张。
事情的起因,是儿子在英语课上玩手机。
被任课老师发现、没收后,他不仅没有所收敛,反而想方设法又从住校的同学那里借来了一部手机,结果再次被班主任逮了个正着。
班主任告诉我这件事后,我气得在办公室当场砸了儿子的手机,没想到儿子却像一只被激怒的小兽,冲着我大吼大叫:
“你凭什么摔我的东西?凭什么?”
就这样,我气哄哄地回到家,跟同样愤愤不平的儿子陷入了冷战。
我恨恨地想:
“都怪这该死的手机,以后再也不能让儿子碰了。”
周末,有个朋友约我出去吃饭,并让我带上儿子一起。
可一想到儿子对我大吼大叫的模样,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最后,还是一个人赴了约。
我的这个朋友,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老师,她儿子则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学霸,不仅去年考上了市里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平日里,也是兴趣爱好广泛,会弹琴、会唱歌,还在网上连载小说。
我心想,这次我一定要好好跟朋友取取经,看看她是怎么把孩子从手机那里抢过来的。
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当我们吃完饭后,朋友的儿子有礼貌地说了一句“阿姨、妈妈,我吃好了,你们继续。”就坐到一边玩起了手机,手机里还不时传来短视频的音效。
我惊讶地问朋友:“学霸也刷短视频啊?”
朋友笑了笑,说:“当然啊,再说了,现在哪个孩子不喜欢玩手机,你禁止也没用啊。”
听到这里,我疯狂点头,并向朋友哭诉了这些年我是如何跟儿子打手机“游击战”的,可到头来,儿子还是被手机给毁了。
朋友听完,问了我一个问题:“当孩子在手机时,你心里到底在恐惧什么?”
我理所当然地说:“当然是怕他毫无节制地一直玩下去啊,而且人家网上不都说了,短视频正在吃掉你孩子的大脑……”
朋友却摆摆手打断了我,纠正道:
“那篇文章我看了,但事实上,如果仔细看文中的研究,就会发现它并没有说短视频会让孩子的脑子变笨,跟‘吃掉’大脑更是相去甚远。”
我又问:“就算是这样,那也不能说明短视频就是好的,就能放任不管了啊。”
朋友摇摇头,说:
“肯定不能不管,而是在手机这个问题上,我们当家长的,堵不如疏。”
看到我疑惑不解的神情,朋友给我讲起了北京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张昕的故事:
有段时间,因为工作繁忙,张昕就将抖音调成了青少年模式,让孩子自己玩。
起初,他以为孩子就是在上面看看动画片,直到有一次,孩子突然跟他说想要玉米淀粉。
一开始,张昕还有点不理解,问儿子:“要玉米淀粉干什么?又不做饭。”
没想到,儿子却用稚嫩的声音告诉父亲,自己在短视频上看到了用玉米淀粉调制“非牛顿流体”的方法,并一板一眼地给他介绍了什么是“非牛顿流体”。
所谓“非牛顿流体”,就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当你用手轻轻搅动时,它就是液体,可是当你用锤子用力砸它时,它又变成了坚硬无比的固体。
这一刻,张昕简直不敢相信的耳朵。
如此专业、复杂的知识,竟然被只有6岁的儿子如此简单、清晰地复述了出来。
朋友告诉我,真正与时俱进的家长,非但不排斥孩子刷抖音,还会利用抖音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对某些领域的兴趣。
还记得之前那个走红网络的“昆虫少年”张赫奕吗?
张赫奕从小就喜欢昆虫,像什么澳洲宽腹螳螂、中南拟睫螳螂、刺花螳螂、巨扁锹甲、幽灵竹节虫……他都如数家珍。
他不仅能准确说出昆虫的学名,还能详细讲解它们的习性。
为此,妈妈鼓励张赫奕在抖音上开设了一个名叫“柒柒的昆虫世界”的账号,专门分享张赫奕观察昆虫和小动物的日常,科普相关知识。
而张赫奕也没有因此沉迷社交网络,反而将短视频变成了增长自己专业知识,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利器”。
听到这里,我也逐渐意识到了:
不管是手机、游戏还是短视频,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打开方式。
比起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如何教孩子学会利用媒介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好孩子使用习惯的管理和疏导,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事。
回家后,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宝藏账号。
我打开一看,发现这些账号不仅内容轻松、有趣,还能兼顾专业性和知识性,别说是孩子了,大人看完也觉得很涨知识:
@臧老师的秒懂学堂语文想要拿高分,临时抱佛脚可没有用,靠的还得是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
而臧老师的视频,就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累积不少关于语文的知识。
比如,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日,也是节气的日子;
比如,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五代十国后蜀的国君孟昶所写;
再比如,桃子别称枭景、梨别称蜜父、石榴别称丹若……
@李永乐老师提起数学,很多孩子都会觉得枯燥、生涩,学不进去。
但如果你给孩子讲如何提高彩票中奖率?问他们知不知道考清华和中500万哪个更难?下雨天走路淋雨多还是跑步淋雨多?
我想,大多数孩子都会感到好奇,想要探寻答案了吧。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李永乐老师的账号里找到,看完后,孩子就会发现,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彭志摩彭志摩是英语教师出身,不仅获得过很多全国演讲比赛的一等奖,还是不少英语考试的听力录音员。
因此,他的账号内容干货满满,但看下来却发现并不枯燥:
他会告诉你“新娘”不是“new mother”而是“bri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是“one word go, jiajiajia”而是“a real man never goes back on his words”……
他还会时不时邀请自己的外国朋友,一起拍摄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对比。
总之,一旦点开他的主页,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张嘴说英语。
@夏振东讲物理夏振东老师的物理课又被大家称为“魔法课”:
你看他身披斗篷,手持法杖,嘴里还念着“咒语”,俨然是一位魔术师。
更神奇的是,下一秒,讲台上的电灯就被隔空点亮,法杖与灯泡间的电流则清晰可见。
但其实,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物理知识作为支撑。
通过夏振东老师富有魔力的演绎和详细专业的解说,原本晦涩、抽象的物理知识立刻变得直观、有趣。
孩子感受到了物理的神奇和乐趣,自然就会有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向波老师如果说物理老师夏振东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那么化学老师向波就是一位风趣的脱口秀达人。
别人讲课是照着课本,他讲课则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净水中的化学”、“头发中的化学”、“美白中的化学”、“放屁中的化学”等等。
听了他的讲解,孩子自然会发现这个世界中的所有元素都离不开化学。
@语文山水去年年底,一段初中语文课视频在网上火了。那是一堂肖像描写的作文课,一位男生正在朗诵自己的作文:
“每天早上,她的笑声一定会先于她的脚步,到达教室……
她的笑是那么有步骤:弓腰,后仰,抬手,展眉,眯眼,咧嘴,放声,捂嘴,然后慢慢地平复……”
这节语文课正是来自杭州近郊的丁兰实验中学,发布它的账号叫“语文山水”,运营这个账号的就是该校的语文老师王杨军。
他的语文课,跟一般的课堂可不一样。
他不仅会将三句半的表演形式运用到古诗词的课堂上,还将飞花令、写对联、对成语等形式搬到了语文课堂上。
寓教于乐,让传统古诗词的美一点点浸润孩子的心田。
另外,我还发现短视频平台,有一个特别实用的功能,那就是“青少年模式”。
打开后,它会帮你严格控制孩子的使用时长:
而且一旦开启,原本复杂的网络世界就会变得瞬间“干净”起来:
没有打赏,没有社交身份,没有私信,没有直播与评论,也没有上传功能,这样一来,短视频也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
在内容方面,抖音还打造出了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各种专栏,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个叫“云逛馆”的频道。
一直以来,儿子都对历史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也多次提出让我们带他去外地的博物馆之类的,但因为我跟孩子爸爸工作的原因,几乎很难请到长假。
直到打开了“云逛馆”功能,儿子足不出户也能看到珍贵的文物和宏伟的建筑了……
以前,儿子一拿到手机要么是打游戏,要么是刷一些网络烂梗,一张嘴就是“你这个老六”、“恐龙扛狼扛狼扛”之类的。
但自从我向他推荐了这些账号,儿子渐渐开始对知识和学习产生兴趣。
而我也在陪儿子一起刷视频的过程中发现:
短视频这种表现形式,让很多知识的理解难度大幅度下降,就算是一些我们印象中很枯燥、严肃的内容,博主们也能通过各式各样的演绎,让看的人兴致勃勃。
如今,我们任何人谁都无法将孩子隔绝在一个没有电子产品和网络的真空世界里。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顺势而为,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从短视频中汲取知识,扩展认知的边界。
就像作家李月亮说的:
“这个时代,如果你跑在前面,就会发现,遍地都是机会,一切都欣欣向荣。如果你落后于时代,则会发现举步维艰。”
面对时代的浪潮,我们时常恐慌、焦虑。
但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世界不会为了谁而倒退。这时,谁能顺着浪潮向前游动,谁就能抢占先机。与新事物做朋友的人,才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
所以,不用过度焦虑,帮孩子练就在新时代飞行的能力吧。
相信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一定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