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简笔画为患者答疑让患者看得懂
堂吉伟德
“侯医生还没下班呐,我这肾结石有个B超片子,请您帮忙给瞧瞧!”6月17日晚8时50分,刚拿到检查结果的蔡甸居民周先生路过侯勇的办公室时往里瞧了一眼,看见侯勇还未下班,赶紧上前请他解读报告。侯勇拿出访视记录本,迅速画出两个肾,边画边解释肾结石排出的过程,并叮嘱周先生要保证每日至少2000毫升饮水量以及加强蹦跳排石。9年前,蔡甸区大集街卫生院急缺医生,36岁的侯勇不假思索报了名,一扎根就是9年。这9年里,他手绘了万余张简笔画给患者辅助解释病情。(6月19日《武汉晚报》)
医疗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过程,需要的是医患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彼此形成共识与默契,才能让医疗过程变得更顺利,医疗的效果也会更好。知识上的不对等会造就患者对医生的恐惧感,甚至让病人不信任医生,不配合治疗。医生把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要讲清楚讲明白,患者才能心中有数,既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不会胡思乱想,又能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要求做好配合,而不至于自行其是,影响治疗的过程与效率。同时,治疗的过程也是一个医学普及的过程,因而让患者看得懂,听得明既是一个基本程序性要求,也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应有之义。
所谓隔行如隔山。医生眼中再普通不过的专业知识,对患者来说可能如同天方夜谭。如果医生不注重谈话的技巧,把较为专业和复杂病情给患者,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清楚,或说了一大堆说不懂内容,或以“说了你也不懂”来搪塞,都会引起误会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后果。除了容易因为误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提高医疗的效率。一份关于医患沟通的资料显示,假设一位医生一天接诊了100位病人,由于目前患者对诊疗的不满意或者他所需要的信息不了解,会转而再找别的医生看,假如一个患者看一个病平均跑三家医院或者换三位医生,那么,100个病人当中,只有33个病人是真正需要的病人。换个角度,如果医生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医生工作强度理论上要减少2/3。
此意味着,高效的医患沟通可减少医生的就诊压力,在优化医疗资源的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就诊负担,让患者不会因为不确定性而反复换医生看病。因而,一直以来业内外都强烈希望医生所说的“医言医语”,能够让患者听得懂,这既是医疗流程的现实需要,也是体现医生基本素养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医生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发挥着主体责任的当下,让患者如何听得懂病情解释,需要医生转变观念与作风,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有实现方式的创新与效果的改善。
大道至简。其实把复杂的病情说清楚并不难,难在医生以何种方式来表达和实现。比如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冀鲁医生每给一名患者做手术前,都要给他们手绘一张病情解析图,从医10年来,他画了超过500张这样的图。也正是通过此举,他破解了“解释不清”的尴尬困境,在融洽了医患关系,赢得患者充分信任的同时,也为同行树立了极好的示范。无独有偶,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卫生院医生侯勇以手绘画为患者释疑答惑、解释病情,体现了白衣卫士的仁心仁术,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实践与探索,为做好医患沟通作出了示范。
万余张简笔画是点滴积累的结果,也是九年如一日坚持的成效,体现出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朴实而过硬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与点赞。相信,随着更多的医务人员采取类似的方式,真正说“让患者听得懂的话”,则医疗作风将会进一步优化,医患关系也将持续得到改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