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当代诗词创作应“新韵”“旧韵”并举

小楼听雨是诗轩 2024-09-09 19:24:40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当代诗词创作应“新韵”“旧韵”并举

钟振振

“当代诗词创作应采用新韵还是旧韵”,这是一个早已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迄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它是“早已解决的问题”,是因为中华诗词学会早就对此做过明智且明确的决定,不再做无谓的争论,尊重诗人个人的选择,可以用旧韵,也可以用新韵,但一首之中不得混用。说它是“迄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因为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在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有人认为,诗词用韵当与时俱进,与国家推行的普通话保持一致。这种意见,我不敢苟同。

没错,为了消除因不同地区的“方音”而造成的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流时的各种障碍,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既定的国策。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需要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对此,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着清醒的认识。教育部在正式颁布由中华诗词学会依据《汉语拼音方案》编撰、国家语委评审通过的《中华通韵》时,明确指出只是推广使用,并没有废止“旧韵”。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反对他人用“旧韵”来从事诗词创作呢?古人用“旧韵”写诗写了至少三千多年(从《诗经》算起),写词写了一千几百年,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当代也有大批诗人词人,在用“旧韵”写诗词,其中佳作也不少,怎能贸然反对?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也有人认为,当代诗词创作不用平水韵就是与传统割裂,写出来的就不是诗;今人用新声韵或《中华通韵》写诗,与传统不对接,后人就会读不懂。这种意见,我也不敢苟同。

“平水韵”只是“旧韵”之一,起源甚晚。从《诗经》《楚辞》一路下来的古体诗,用的都不是“平水韵”。词用的就更不是。怎么好说“不用平水韵就是与传统割裂”?至于是不是诗,后人读不读得懂,与用什么韵毫无逻辑关联。再说,什么是“传统”?“传统”从来就不是固有的。新生事物,只要真好,得到普遍认可,时间一久,便成为“传统”。相对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所用之韵,“平水韵”老祖宗之一的《唐韵》,也曾是“新韵”,也曾“不传统”过的。如果唐人排斥他们那个时代的“新韵”,那还会有唐代的近体诗吗?我们当代的“新韵”,是新生事物,目前尚未成为“传统”。但用“新韵”从事当代诗词创作,优秀作品积累到一定程度,何愁不会成为“传统”?当代诗词的优劣,绝不是根据新旧韵来划分的。平庸的作品,无论用什么韵写,都平庸,都不能说是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精彩的作品,无论用什么韵写,都精彩,都是对古典诗词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这,才是通达的文学语言史观。

有人断言,用“新韵”写不出像样的作品来。我试写了一首,大家给评一评,看像不像样——

武汉解封

曾将九死证一生,

浴火凤凰挟焰腾。

零点洪钟十二响,

是她心脏起搏声!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0 阅读:0

小楼听雨是诗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