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乡亲推平田埂建高标准农田杨学再:村支书要做好乡村振兴“领航人”

嘉祥说农业 2024-06-22 19:13:08

6月19日,蔡甸区侏儒山街道什渔湖村蔬菜大棚内,一片片翠绿鲜嫩的红薯尖长势喜人,正值上市旺季。什渔湖村党支部书记杨学再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批红薯尖是今年2月雨雪冰冻天气后播种的果蔬品种之一,最近卖得不错,村民心里乐开了花,这也更坚定了村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科技农业的信心。

杨学再在蔬菜大棚查看红薯尖生长情况

筹资引入钢架大棚建果蔬基地

什渔湖村因地势低洼,被称为“水袋子”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200多名村民靠着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作物,一年忙碌下来,户均收入只有1万多元。

2014年,杨学再当选什渔湖村党支部书记。初上任的她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发展乡村产业,让群众富起来。她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商议,决定积极争取钢架大棚政府补贴,利用农业设施发展传统优势蔬菜种植业。

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杨学再带头筹资20万元,并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和农户支持,最终筹资5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200亩钢架大棚,村民们种植蔬菜由一季变为多季上市、错峰上市,年纯收入提高了数倍。

菜种得越来越多,如何营销又成了问题。为了打开销路,杨学再与村民代表群策群议,成立了武汉十字河瓜菜产业合作社,并被选举为负责人。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模式,与武汉白沙洲市场、汉口六渡桥市场等处的商户建立了业务联系,新鲜可口的本地果蔬迅速打开了销路。如今,合作社蔬菜产业规模达105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果蔬基地。

说服村民当股东建高标准农田

“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同时,基础设施也要跟得上。”杨学再介绍,2021年,什渔湖村22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开工。刚开始,不少村民心里犯嘀咕,毕竟建设项目要推平所有的田埂,各家各户的地之间不再有明显的标记。杨学再了解到村民的顾虑,表示将由村合作社出面,整体流转租种村里的土地,让村民当股东,经过解释宣传,村民表示可以“试着搞,看效果”。

巧的是,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不久,就遭遇高温干旱天气,经过改造的基地泵站从湖里抽上来的水,经过畅通的沟渠流到菜地,解了燃眉之急。当村民看到沟渠里源源不断的水,最后一点疑虑也消失了。

如今,村里的高标准农田有自动排灌设施,可进行机械化作业,农用车可以一路畅行到田里的各个角落,干农活轻松多了,种出来的东西品质也比以前更好。经粗略统计,高标准农田水稻亩产1600多斤,比周边没有改造的田块收成高出20%左右,惠及全村48户207人,人均年收益增加5000元。

对接新品种新项目推广生态种植

近年来,杨学再带领村民不断探索农业新模式,与市农科院等部门对接,引进了一系列新品种新项目。

2020年,村里18户村民试种莲藕新品种——“香粉白玉簪”,该品种产量高、口感纯正清甜,一上市便广受欢迎。如今,四年过去,全村几乎所有的藕田都改种了“香粉白玉簪”。

去年,在农科专家的指导下,村里在500余亩藕田推广生态种植新模式,提高了种植效益,每亩收益增加800元。杨学再介绍,这500余亩田块种植莲藕超过5年,换茬种植优质水稻,可以减少农田杂草丛生和肥料对土壤的破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每年我至少会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农业政策和科技。”杨学再不仅自己参加学习,还积极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邀请专家来村指导,让村民掌握新的技术和新品种的种植要领。

在杨学再看来,村子发展的脚步不能停。今年,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侏儒山段项目开工,该项目在村子附近设有落地互通,杨学再说,下一步,村里可以借助更便利的交通,发展采摘、休闲、民宿等乡村游项目,让城里人来咱们这里感受慢生活。

来源:长江日报

0 阅读:0

嘉祥说农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