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火烧大栅栏

人物图书馆 2024-09-05 11:42:57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义和团这种运动就像是一个人在外部压力之下,精神不正常了,行为就有点失控。

虽然太平天国不怎么样,但义和团应该还比不上太平天国,义和团跟捻军一样,无组织无纪律,人人都能自称义和团。

1896年,义和团起源于山东,当时还不叫义和团。因为它不反清,加上连年天灾和教民矛盾,在慈禧有意纵容下,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

1900年6月7日,大规模义和团涌进北京。

进入京师之后,局势就变得不可控。

当时北京有很多大使馆、洋货店,而义和团又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宗旨就是灭洋人,两者一相遇注定要出事。

几天后,3个义和团跟德国公使发生摩擦,其中一个被德国卫兵抓了起来,消息一开,火上浇油,上万义和团跟向使馆区聚集,从此陷入大乱。

不断有洋人的教堂、商铺、住所被烧,烈焰飞腾,满天通红,后来扩大到,只要你家中有洋货,或者店里有洋货,一律打砸抢烧。

街上都是义和团,喊打喊杀,各国使馆开枪驱散,杀死义和团几百人。

到6月14日,英国大使听到消息,说慈禧准备攻打各国大使馆,这导致大使们非常惶恐,因为大使馆内有各国大使的家眷,而使馆的卫兵总共只有几百人。

各国的部队主要驻扎在天津,为了保卫本国使馆安全,要求将部队开往北京。

清廷肯定不准。

裕禄上书说:如果洋人部队往北京进发,自当阻拦,但如果他们不听呢?就得开战,但目前大清的实力打一家都费劲,何况打八国之兵呢?

这封奏折让清廷大为恐慌,立即下令采取严厉措施,下令一旦在街上抓到持械的义和团,立即正法,但这一政策没有得到执行。

但此时局面已经难以控制,洋人和义和团互相袭击,几千义和团在外国使馆周围彻夜呼喊口号,威胁要杀尽洋鬼子。

但义和团主要靠放火,没啥战斗力,比如有一天,比利时使馆开炮,烧红的炮弹在天上飞,义和团说是“红灯照”,非但不跑,反而人人都跑去迎接,结果炮弹落下,一下就炸死六七十人。

在跟洋人卫队的互相射击中,义和团伤亡很大,到黎明的街上,就只见义和团在往来背尸体,有时候要背了三四个时辰之久。

慈禧的态度摇摆不定,一方面她痛恨洋人,另一方面,她又害怕义和团这样闹下去,该如何收场。

16日清晨,慈禧看到一个贝勒送上来的奏折,说义和团在杀害教民,焚烧教堂,骇人听闻,但这是以前积怨太深的原因,不能镇压,否则后果很严重。

为啥呢?

此时洋人财产已经损失惨重,一旦镇压义和团,将来要面临巨额赔款,到那时候外面是洋人索赔,光赔钱还不够,还得惩罚祸首,那时哪怕多杀几个人都不能让洋人满意。

到时候清廷外临强敌,内失民心,后果不堪设想。

一边是义和团,一边是洋人,慈禧两边都不想得罪。

贝勒的建议是,将义和团招抚为军,只要咱们一心拒洋人,大家都能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慈禧正心神不宁时,当天的上午又出大事了。

在进入北京的第9天(16日)上午10点,义和团终于闯下大祸。

义和团在当时的市中心最繁华的大栅栏,焚烧卖洋货的老德记和屈臣氏大药房,结果引起大火。

义和团不允许救火,声称这个火是有神力的,只烧洋店,不烧民房,让四邻焚香磕头,不可惊乱。

等到烧到其他地方时,团民仍不许扑救,还是让各家焚香,声称可保无忧,最后火势不可挽救,最早放火的团民早逃得无影无踪了。

各家商铺抢救不及,也只抢救一些账目而已。

慈禧太后焦虑到极点,以为有人谋乱要火烧紫禁城,幸运的是火势没有向皇宫方向蔓延,在前门往东拐过去,紫禁城安然无恙。

我们现代人回头看这段历史,也吓一跳,差一点咱们今天就没法买票参观故宫了。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黑烟四起,几十个胡同、街巷被烧,一直烧到第二天天亮才停,几千家名贵商铺付之火海。

当时这里有各种金店、绸缎店、参店、土药店、西药点、洋货店等全部灰飞烟灭,这一场大火吓坏所有人。

整个京师的商铺都不敢再开业,许多居民纷纷外逃,十室九空,甚至很多团民也深知闯下大祸,畏罪潜逃。

在火烧大栅栏之前,是有很多民众支持义和团的,有的人真以为义和团有法力,但这之后大都看清了义和团没啥本事,能放不能收,本想打击帝国主义,结果损失的却是本国百姓的利益。

到了当天下午,慈禧赶紧召开御前会议。

光绪是反对义和团的,责问诸臣不能镇压乱民。

有个翰林说,我刚见过董福祥,他正要请旨镇压义和团。

一个王爷立刻伸出大拇指说:好!这就是失人心第一法。

这个帽子一扣,大家都不敢再说话,慈禧太后也沉默不语。

这个王爷看似正义,其实不是个东西,义和团闹成这样有他一半的功劳,一直在后面拱火,目的就是废光绪帝,让他的儿子上位。

终于有个直性子的总理衙门大臣(名叫袁昶,下文有说此人)站出来说:

义和团是乱民,万万不能依靠,纵使他们有点邪术,但从古到今都没见过靠邪术成事的,到时候局面不可收拾,内讧外患,国何以堪?

他的声音很大,把大殿上的瓦都震动了。

太后打断说:法术不足恃,人心也不足恃吗?今日国家积弱到极点,所依靠的就是人心,洋人就要调兵,咱们该怎么办?你们有见识,快点说吧。

朝堂之上说啥的都有。

吵到快结束了,有个大臣问慈禧:

皇太后信乱民,敌西洋,不知道依靠谁办事?

慈禧说:

我靠董福祥。

这个人说:

董福祥第一不可靠。

慈禧大怒说:

你说他不可靠,你保一个人来。

最后,散会之后,太后还瞪着眼看着那人离开。

这个董福祥不是个善茬,甘肃人,曾参加回民起事,后来被左宗棠招安,带着1万多甘肃兵,彪悍善战。

他极度排外,曾对太后说:我没啥本事,就会杀洋人罢了。

几天前他刚捅一个篓子,把一个日本驻华工作人员杀了,还开腹剖心。

太后没埋怨两句,董福祥说:

太后你杀我一个人没事,要是敢杀甘军一人,定然生变。

这句话把太后噎得半天说不出话。

而此时,慈禧最看重的就是董福祥。

太后下令,让人劝说八国联军不要进京,如果不听,就让董福祥阻拦,再不听,就决战。

上面说的那些事——上午慈禧收到奏折,10点大栅栏起火,下午大家开会,都是16号一整天发生的事。

16日当天黄昏,大栅栏的大火还在熊熊燃烧。

太后派了2个大使去劝说八国联军,半路被义和团抓起来了。

义和团手持大刀,蜂拥而至,问这几个使者往哪去?

使者说:奉旨阻拦洋兵。

义和团首领大怒:

尔等必然是教徒,勾引洋人来打我们。

义和团把他们押到拳坛,让他们跪在牌位前烧香磕头,义和团首领烧了一张符纸,宣称你们的话要是真的,就飞起来,假的就落下来。

所幸纸灰飞了起来,这些人保住了脑袋,继续向西南走了一段路,没见到洋人,就返回交差。

这些记载出自《乱中日记残稿》,作者就是上面说话震动瓦片的人,名叫袁昶,是个很耿直的一个人,头脑很清醒,可惜被慈禧砍头了。

学者对这本日记基本上是做信史来看,除了少数部分可能是后人编辑添加,大部分是放心的。

慈禧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洋人进京。

40年前,25岁的慈禧跟咸丰帝一路跑到避暑山庄,狼狈情形还历历在目,此时慈禧65岁,不想再旧事重演。

第二天下午,慈禧又召集众臣开会。

在这个会议之前,慈禧收到了一个小报告,说洋人发来一个通知,要勒令太后归政,指定一个地让皇帝居住,并彻底接管大清的钱粮和兵力。

太后怒发冲冠,洋人要将自己这个老太婆一脚踢开,并把大清彻底沦为殖民地。

在会议上大家吵的不可开交时,慈禧宣读了她所知道的消息,情绪激动:

今日亡国就在眼前,如果拱手相让,我无面目见列祖列宗。同样是亡国,一战而亡不更好吗?

慈禧又说:

今天的事,你们也看到了,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后面的事谁也不知道,如果战后江山社稷仍然不保,诸位今日都在此,当知我苦心,不要到时候归咎我一人,说皇太后送祖宗三百年天下。

众人都磕头说:

臣等原效死力。

有的大臣甚至还哭了起来。

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上谕的方式,号召全国民众一致对外。虽然不符合国际惯例,但也基本等于宣战了。

老太太受不了那鸟气,这份诏书写的也是义正言辞,正所谓国家强盛,没你的份,国家将亡,匹夫有责。

从慈禧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操作没啥问题。

但最大的问题是,那份在会上宣读的小报告是假的,慈禧被忽悠了。

后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慈禧气消之后,对使馆处处留有余地,甚至加以保护,她的心思很明显,就是想把这些大使当做人质。

董福祥还算勇猛,抵挡了一阵,但八国联军只用了一天就攻破了北京城墙。

在1900年8月14日中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

慈禧在15号黎明,带着光绪帝和十几位王公大臣,在几千士兵的护卫下,仓皇西逃。

在西逃路上,慈禧下令痛剿义和团!

这些可怜人避免不了成为炮灰的命运。

但好在义和团们跑的速度也不慢,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那一刻,一夜之间,几十万团民无影无踪,摇身一变,全成了庄稼汉。

这些底层民众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虽然后来被杀的也不少,怎么分辨义和团很简单,反正说你是义和团你就是。

慈禧太后不是傻瓜,但她被蒙蔽了,依据一个小道消息竟然就贸然宣战,错误的信息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义和团看似大义凛然,实际上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想象的那么正义,还要打个问号。

在我看来,义和团跟大多数国家的游行示威,暴乱也差不多,无非就是多了个宣扬自己有法力这一点。

义和团这一闹彻底将国运拖向深渊,很难说有什么正面作用。

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人相比之下,不算勇敢,但很容易狂热。义和团就是很好的例证,但狂热和极端都不算是真正的勇敢。

今天暂时写这些,慈禧西逃路上见闻,后面再写吧。

1 阅读:13

人物图书馆

简介:还原真实人物,写有真正价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