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姜萍事件”:崩塌的“人造天才少女”,是个案?还是典型?

烛照四方 2024-11-03 22:51:37

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为沸沸扬扬了近5个月的“姜萍事件”盖棺定论。

《情况说明》用极其精炼的文字,勾勒出“姜萍事件”的全程及定性——“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和其指导的学生入围决赛,引发社会关注。根据决赛阅卷结果,二人未获奖。据调查了解,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同日,姜萍母校也发布了与《情况说明》口径统一的情况通报。

至于“姜萍事件”里违规帮助的程度多大,没有说明,当然也没有必要说明了,因为性质一样,都是违规,天才少年的人设无论如何也立不住了。纷纷扰扰的“姜萍事件”落幕了,可依旧有太多的问题等待解答,王某某将姜萍打造为天才少女,是何盘算?“姜萍事件”如果在操作上更加细腻,能否最终瞒天过海?“姜萍事件”具不具有普遍代表性?

时间回到今年6月13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入围名单》公布,中专在读学生姜萍,以第12名的傲人成绩赫然在列,震撼世人。随着姜萍的横空出世,一时间“鸡犬升天”,其指导老师王某某及所在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都站上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原本受众狭窄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也家喻户晓。

最开始的时候,“天才少女”人设横空出世,可以说是现代版本的狐假虎威。归根结底,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原本是一条专业而小众的赛道,鲜有大众知名度,自然初赛成绩的含金量也是鲜有人知,但架不住大赛有个唬人的“全球”的头衔,于是大家才在不明就里、稀里糊涂认为,拿下“全球”第12名的中专生是逆袭的天才。

到这里,我们可以合理假设,如果姜萍同学当初取得的成绩,并非如此耀眼的第12名,而是堪堪登上决赛入围名单。那么,姜萍大概可以躲过锋芒过盛带来全民检视的风险,即便止步于初赛,可至少能安稳享受“全球”赛事决赛入围者的殊荣了。至于王某某,作为指导老师,在履历里也能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日后升职加薪或者开班招生,都能将之作为宣传亮点。

毫无疑问,在原本赛制及大赛的受关注情况下,“姜萍事件”本是可以瞒天过海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失败的可能性极小;一旦成功,收获极大;万一失败,也不会损失什么。相信,在这种收益损失不对称的情形下,对于“想进步”的老师来说,选择自然只有一个。

只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某某用力过猛的操作,把原来的小众赛道干成了全民热点,暗度陈仓的操作被抛到了全民聚光灯下,导致泄露了底细。大赛组委会和学校将“姜萍事件”定性为违规提供帮助,这种说法可谓相当温柔了,严格来说,考试中作弊就是学术不端。这种说法的采用,可能是综合考量了涉事机构的声誉、事件的影响,以及涉事人的前程等因素,最后折中的方案。

放眼学术不端领域沽名钓誉的细分赛道,“姜萍事件”绝非个案:院士头衔买卖成风问题此前已被屡次曝光,涉事人囊括了不少本已有些地位的专家;前不久“走红”的“95后”“天才”赵子健,拥有四博士两博后以及22项社会兼职,印证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学术圈的阴暗只被掀开一角,就已令人叹为观止。

最大的问题是,这些被挖出来的人,都是赤裸裸花钱买头衔、着实经不起推敲的一部分。更有本事的人,能像王某某钻赛制漏洞一样,钻制度的漏洞,通过合法合规流程,给自己的亲属亲信贴上真金白银的头衔。这也是为什么,每当一个青年才俊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总会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老子是谁?

“姜萍事件”落幕了,但学术不端的故事必然还将继续上演。正因为有利可图,自然一直有人要削尖脑袋挤进圈子,去分一杯羹;至于圈子里的人,则一直乐于秉持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正常吗?这不正常。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 2024-11-04 00:00

    分析的很好,不是王闰秋用力过猛,而是阿里为了让自己举报的比赛扩大影响力,然后就推了一把,中专数学天才就横空出世了,结果就是骑虎难下了

  • 2024-11-04 00:09

    如果假的,为什么要参加决赛,预赛已经出名了,达到效果。

烛照四方

简介:东聊一点,西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