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啥因素促使乾隆六次下江南?他下江南是为了寻找什么东西吗?

东子说历史 2023-05-03 16:57:27

是啥因素促使乾隆六次下江南?他下江南是为了寻找什么东西吗?

在清朝,曾经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康熙,一个是乾隆,曾经有两个皇帝去过南方,但是自从乾隆去南方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南方,可见南方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事实上,乾隆陛下也曾经反省过。

据民间传说,乾隆陛下六次江南,其中四次都是在海宁的海宁,这是陈家的血脉,当年乾隆陛下的父亲清朝世宗雍正用一个女婴和陈元龙的儿子交换了身份,而陈元龙的儿子也就是乾隆陛下,乾隆陛下去南方调查自己的身份,多次留在陈家,也是为了确认自己的身份。

除了陈元龙之子乾隆大帝之外,海宁也有关于乾隆大帝之子陈世倌之子的传说,这一点曾经被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引用过。

当然,这只是一些野史上的传说,事实上,有专家认为,陈元龙和陈世倌,都不可能是乾隆大帝的,乾隆大帝,绝对是雍正大帝的嫡子。不过,乾隆皇帝对自己的父亲,却是不屑一顾,甚至在登基之后,还否决了自己父亲的许多政策,让人觉得他不像是自己的父亲。

事实上,乾隆和雍正还真不一样,他在位十三年,日日勤勤恳恳,可以说是个工作狂,承德暑山庄他都没去过,江南他也没去过,最远的也就是京郊圆明园。相对来说,乾隆陛下还是比较洒脱的,他几乎年年都会到承德暑山庄,六下江南,自然也是如此。

当然,乾隆陛下能够六次下江南,也多亏了他父亲雍正为他打下的经济基础,康熙陛下开始南巡,康熙陛下用三十多年的文武双全打下了一片繁荣的江山,这也是康熙陛下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南巡的原因。

但是要知道,南巡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康熙六次南巡,几乎耗尽了康熙时代所有的财富,而江宁织造曹家,苏州织造李家,更是在康熙时代,让康熙时代,留下了一个贪官污吏,国库空虚,摇摇欲坠,摇摇欲坠的江山。

雍正用十三年的时间,对官场进行了全面的整肃,将康熙时代的弊端一扫而空,为乾隆皇帝南巡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登基后,正式启动了南巡。

不过,在清军入侵的时候,清军在江南大开杀戒,这也导致了江南人民对清军的不满,康熙是清军的第二任皇帝,为了稳定江南这样的税收重地,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所以,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三次下江南?乾隆陛下在一七四九年(一七四九年)的时候,曾经下过两道旨意,其中就包括了他要南下的理由。

乾隆陛下在这两份圣旨中,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一定要南下的原因:一、江浙一带的文武百官,以全体平民和士大夫的名义,请乾隆陛下前往南下;二是朝堂上的大学士,三公九卿,向乾隆请教康熙的“南巡”;第三,江浙是税收和赋重地,乾隆应该亲自到那里去调查,了解人民的疾苦;第四,乾隆要孝顺母后崇庆皇后,要陪母游山玩水,尽一个儿子的孝道。

本文将围绕着乾隆诏书中所阐明的四条游历江南原因,来分析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动机。

乾隆皇帝赴江南受江南文人雅士之邀

乾隆是个不能久居紫禁城的帝王,他喜欢到处游历,1746年,他曾到山西五台山拜佛,1748年,他最疼爱的富察王后病逝,他曾前往山东孔庙,祭拜孔子,以此来慰藉富察王后。

要知道,皇帝陛下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带着一定的利益,而当地的官员们也会跟着沾光,这也是为什么乾隆陛下前往曲阜,五台山,祭祀孔子的原因,就是因为乾隆陛下的缘故,江南的官员们才会意识到。

于是,黄廷桂,江南水师高斌,陆路师瑚宝,江苏巡抚雅尔哈善,安徽巡抚卫哲志等人,联合向乾隆陛下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请求乾隆陛下前往江南,其中还附上了江南士绅和平民的签名,表示江南的臣子和平民都希望乾隆陛下能够前往江南,指点江山。

但事实上,江南的百姓们真的会同意乾隆陛下的到来吗?那倒不是,因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对当地人民的影响很大,乾隆皇帝每一次南下,都要有3000人护卫,6000人,500条船只,以及几千人的苦力。

想一想,这么多人涌入江南,会给江南的百姓带来多大的麻烦,这么多人的开销,大部分都是靠着江南的百姓来支付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钱去找麻烦。

事实上,对于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般人当然是不乐意的,要知道签署万人请愿书的,大部分都是江南的达官贵人,只有乾隆皇帝亲自出马,他们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乾隆首次南下前,江苏省有二百二十八万两,安徽省有三十万两,浙江省有三十万两,到了乾隆首次南下时,两江三省所有的税收都被乾隆一挥手给减免了,乾隆不但减免了税收,还减免了两江三省的运输费用。

如此一来,乾隆皇帝陛下每次下江南,都会减免两江三省一年多来积累的或应该缴纳的税金、漕银,乾隆陛下六次下江南,总共减免了两江三省一千万两银子。

其实乾隆陛下减免的银子,对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普通百姓缴纳的银子越多,得到的好处就越大,而乾隆陛下减免的银子,对江南三省的官员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然而,百姓非但没有得到最大的好处,反而中了乾隆的圈套,乾隆虽然减免了赋税,但却准许两、三省的官员增加赋税。

这是一种额外的税收,因为百姓们只能用碎银来缴纳,而当地官员又不可能将这些碎银带进京城,只能将这些碎银集中起来,提炼成一块块的银块,再用箱子装进京城。银子是金属,在高温下会有一定的损失,所以一百多万两银子,最终只得到了九十五万两,这五万两银子的损失,自然要由百姓来承担。

在雍正没有实行柴米油盐征用之前,地方官员有权决定百姓的柴米油盐消耗,比如一个普通百姓需要上交一百万两,当地官员可以将柴米油盐的柴米油盐,提高到一百二十万两,甚至一百五十万两,毕竟一百万两银都是上交了,剩下的都是官员自己留着,这对百姓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雍正将柴米油盐收入国库后,朝廷便失去了对柴米油盐消耗多少的决定权,而是将柴米油盐消耗多少的权力交给了朝廷,而不是按照各地的情况来决定柴米油盐消耗多少的银消耗多少,这让百姓可以光明正大的缴纳银,而不需要更换地方官员,这让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

不过,在乾隆陛下南下之后,他特批两江三省的人,可以在规定的柴米油盐消耗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产量,这就等于是多了一份税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份税收要比其他的税收要多,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人,并不会自己掏腰包,而是会将这些钱分给普通百姓,乾隆陛下只是让他们按时上缴,这就意味着,他们多出的柴米油,都会落入当地官员的手中。

这也是乾隆陛下游历江南的原因,康熙陛下南巡,在两江一带引发了一系列的腐败事件,导致了江南官员在康熙陛下的统治下,腐化堕落,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康熙在晚年时,之所以没有解决好官场上的问题,便是因为他是江南之人,他是受人恩惠而受人恩惠,江南的官员们服侍了你,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对付他们?这也是为什么康熙在事后极力为江宁织造曹寅一家,和苏州织造李煦一家隐瞒其贪污与赤字的原因。

就连乾隆陛下也不例外,乾隆陛下游历江南的时候,江南的文武百官不但对他百般款待,两江盐商也对他进行了大量的馈赠,光是他四次南巡,两江盐商就凑齐了四百六十万两银子献给乾隆陛下,除此之外,还有皇家织造、纺织公司等其他商人,也就是说,乾隆陛下一次南巡,自己的腰包里至少能拿到一千万两银子。

乾隆陛下既然收下了他们的贡品,那么他当然要给他们一些好处,他的赋税降低,可以让那些贵族省下一大笔赋税,他的烧荒费用提高,可以让那些贵族省下一大笔赋税,他的烧荒费用提高,可以让那些贵族省下一大笔钱,他的心情好,江南的官员和贵族也会跟着好,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要靠江南的普通百姓来承担,甚至还要为乾隆陛下喝彩。

总之,江南的文武百官都在讨好乾隆陛下,让乾隆陛下和他们平起平坐,到时候乾隆陛下想要对付他们就难了。当然,乾隆也是一个喜欢享受的人,不然也不会没有江南的高官高官,邀请他去江南游玩,因为他的改革,得罪了高官高官,他们对他恨之入骨,自然不会去招揽他。

朝堂上的大臣们呼吁乾隆学康熙的样子

朝堂上的大臣们自然都在哀求乾隆陛下像康熙陛下一样,可是朝堂上的大臣们谁不知道乾隆陛下在想什么,如果乾隆陛下没有表示,他们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哀求乾隆陛下呢?

乾隆登基以来,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夸奖自己的父亲雍正,但是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夸奖自己的祖父康熙,他不止一次地说过,要向自己的祖父康熙学习,因此,满朝文武都知道,乾隆也是想要向康熙学习的,康熙南巡的时候,乾隆陛下不也是被江南的文武百官、贵族们邀请,前去南巡吗?

因此朝堂上的大臣们邀请他南巡,也是看在乾隆陛下的面子上,如果乾隆陛下真的没有南巡的打算,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不会反对。

乾隆南巡的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

因为满洲人入侵的时候,经常在江南大开杀戒,这让江南的人对满洲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康熙皇帝南巡的目的就是为了安抚江南人,乾隆皇帝也是这么做的。

这是由于乾隆的父亲胤禩在江南并不受欢迎,而与他争夺皇位的康熙的八儿子廉王,又善于拉拢江南读书人,所以在江南士族之中颇有声名,后来被雍正残忍地夺了爵位,并被软禁起来,受尽虐待而死,引起了江南士族的不满,当时江南文人之间有“杀父、逼母、杀兄”的传言,为此,他大怒,一度禁了两、三省的读书人,最后是他的亲信,浙江总督李卫,向他提出了一份奏折,希望他能够取消江南文人的禁试。

另外,雍正还命令自己的亲信李卫,在江南推行“雍正新政”,李卫在三个省份强制推行“烧钱归公”、“田地分田”、“士绅共服”等政策,极大地损害了江南士绅的利益,加之江南民众对清朝的敌意很大,所以乾隆登基后,便想要将江南的民心纳入自己的麾下,这也是乾隆南巡的目标。

而在乾隆陛下南下后,他还降低了税收,这也是为了笼络人心,而乾隆陛下想要笼络人心,最重要的还是他亲自去百姓那里走访,了解他们的情况。

乾隆陛下自然不会有“微服私访”的机会,但他对百姓最大的恩惠,却是他自己亲自到河里考察“治河”工程。

乾隆陛下是所有皇帝中对治水的重视程度最高的,他在治水上花费了最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在他下江南的时候,还亲自去过一次,对治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然而即便乾隆陛下对治水也非常重视,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然而收效甚微,治水并没有出现质变,江南还是时常被洪水所困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官员们的腐败。

到了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江南发生特大洪水,乾隆皇帝便派遣当时的刑部尚书刘统勋前去查办,刘统勋秉公办事,查到一大批贪污腐化的官员,一怒之下,将其尽数斩杀。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乾隆陛下虽有治水之心,但在他的影响下,官员们的腐败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勘测水利固然是为了拉拢百姓,但乾隆陛下更要拉拢的,却是江南士族,这也是他下一次南下的目标。

江南最显赫的世家就是海宁陈氏,陈氏一脉号称“一门三大学士,六部五官”,陈元龙和陈世倌都是从这家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乾隆陛下四次来陈家做客的原因,甚至有传闻说乾隆陛下其实是陈家的儿子,被人给掉包了。

海宁,除了陈氏,查氏(金庸)、许氏(绍兴)、俞氏(俞氏)都是江南有名的大家族,每一个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清代到明代,再到明代,他们的家族也是赫赫有名。所以乾隆陛下才会极力拉拢这些世家,让他们留在陈家,也是为了拉拢他们的信任。

乾隆皇帝拉拢士族的方式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加大江南举人(也就是举人)的数量,根据历史记载,乾隆陛下六次南巡,一共为两江三省添了5664名举人,在提高江南举人的教育水平上,乾隆陛下可谓是下了血本。

第二种,则是皇帝陛下会专门召集那些商人或者世家子弟,给他们一道题目,让他们作一首诗,如果他们的诗作水平不错,或者天赋不错,就会被赐予与自己一样的功名,甚至还会赐予他们一个举人的身份,这可比那些在科举中挣扎求存的才子强多了。要知道在清朝的时候,秀才已经可以做官了,而秀才只是一个候补,乾隆这么做,等于是给那些有头有脸的富家子弟安排了一份工作,如此一来,江南的权贵们都会对乾隆赞不绝口,发自内心的为乾隆庆贺。

因此,乾隆皇帝南下,一方面是为了笼络民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江南的统治。

结束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孝道,所以乾隆皇帝才会找这么一个借口,他要带着自己的母亲出去旅游,这样一来,江南的文武百官就会向他发出邀请函,二来,他也会深入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然后,他还会带着母亲出去旅游,有了这个借口,乾隆皇帝就不得不南下一趟了。

综上所述,乾隆南巡主要是通过免赋加恩来笼络人心,通过视察河道,了解民情,将江南士族联合起来,以此来巩固乾隆的统治,向世人展示乾隆陛下的功绩,以迎合乾隆陛下的喜好。

但乾隆陛下南巡,却是给江南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他在最后一段时间里,曾经对章京吴熊光说过一句话:“我在位六十年,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有六次南巡,对我而言,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伤害,如果我陛下南巡,你不阻拦,我如何向陛下交代?”

乾隆陛下的言下之意,就是承认了自己的六次南巡,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让嘉庆陛下以后再有这样的想法,让章京吴熊光出面阻止,不然吴熊光在天之灵,也不会有什么好脸面去见皇上。

事实上乾隆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他的六次南巡已经将大清的国力消耗的七七八八了,就连他的儿子嘉庆都没能在一处度假胜地住上一晚,更别说南巡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亲日落西山,想要南巡就更难了。可以说,乾隆陛下一个人就能享受到所有的乐趣,从这一点上来说,乾隆陛下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幸福的皇帝。

0 阅读:8

东子说历史

简介:看世界名迹,品时代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