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十物今何在?再无红袖以添香

元白评文化 2024-07-23 17:46:56

墨是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之一,历来备受文人珍视。历代文人不仅用墨,藏墨,且咏墨。杨万里《春兴》诗云:“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玄圭即指墨,黑色的玉璧,可见诗人对墨的喜爱。

咏墨也藏墨,收藏墨的风气自古有之。史载,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及宋代的司马光都是收藏墨锭的名人。这种藏墨鉴赏之风彼时起至明代嘉靖、万历时更盛,制墨名家专门设计制作成组、成套的墨锭,供人收集。这一时期,墨的制作不仅注重品质,也精制外形。上品的观赏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于一身,令人不忍砚上磨,而成为文人书案上的普遍陈设艺术品。

墨为何能得到历代文人的宠爱,因其为文人画家助力良多。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笔墨,笔墨的要点在于墨韵变化有致、耐看。一块好墨,其墨韵的变化多端由制作原料的反复研究与工艺的精细繁复中生出。

古代的墨锭主要分两类,油烟和松烟,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植物性烟料。松烟烧制的称松烟墨,桐油烧制的为油烟墨。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

至于制墨配方,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如今破译的有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各种配料1000余种以上。

如此精制,无论是松烟墨还是油烟墨,一旦书写在纸上,即便岁月流逝,画纸经受空气氧化的作用,用这种墨创作的书画作品,墨色依然沉稳,永不褪色。所以,今天我们还能在各大博物馆观赏几千年前的经典作品。

历久弥新只是其一,其二是通过研磨后的墨汁,其色阶宽度很广,即古人所谓“墨分五色”,干、湿、浓、淡、枯。古代书画家很早就发现了墨的这些特点,经过熟练运用表现在画作和书法中,具有浓墨淳黑、淡墨清透、不脏不腻、不滞不涩、淡而厚、清而雅,笔痕清晰,墨痕匀称的特点。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的乌黑之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也会用松烟。上品的松烟墨取黄山多年的松木为燃料,木料松脂醇厚,所以早年的松烟墨比纯油烟的墨色另一番清奇味道。

在松烟墨和油烟墨之外,更有一种稀少的古墨存在,称之漆烟墨。据称是宋代制墨名家以松煤杂脂漆滓烧烟,制成墨后,精黑发光,称“漆烟”。此墨工艺更为繁复,成品甚少。特点是有光亮,墨色经久不褪。

传宋徽宗画鸟以生漆点睛使用的就是漆烟墨。画装裱好后再用浓稠的漆烟墨点鸟的黑睛,墨迹干透后,点睛处高出画面如沥粉一般,且有亮光,使鸟睛灵活显得很有神彩,观描述颇有现代油画的透视效果。不知成语“画龙点睛”是否也是漆烟墨的神奇运用。

到了近现代,痴恋墨色的艺术家依旧大有人在。黄宾虹作画墨法7种众所周知,他对墨的选择近乎苛刻,非佳墨一概不用。其时好墨难寻,黄宾虹为了满足作画需要,甚至请其父亲在家乡开设制墨坊,仿效南唐李廷圭的古法制松烟墨。李可染亦如是,苦于佳墨难得,李可染竟用自己的画作与故宫博物院的当时工作人员交换佳墨的残墨来使用。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更方便、更高效的墨汁出现了。墨锭纵有千般好,也很少人有机会再去使用它,墨逐渐被大家忽视。如今只有一些有制墨非遗传承的地方,仍在少量的制作旅游纪念为主要意义的古墨。那些红袖添香,研墨如病的故事已经隐入旧时光的卷轴中,供人慢慢回味。

0 阅读:0

元白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