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的钢铁战马:盘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使用过的卡车

雅彤看军事 2023-02-16 23:57:10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为此中国官方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许多罕见的历史资料也随之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让人们对这场影响世界格局,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一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志愿军嘎斯-51车队

战争前期,志愿军虽然依靠突袭和夜战打了不少胜仗,但美国凭借强大的空中力量获得了绝对制空权,并且重点盯着志愿军后勤运输线打。随着更多的部队入朝,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前线部队缺衣少粮,造成许多非战斗减员,想要继续用铁脚板跑赢汽车轮子是不太可能了。为此中国成立了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从国内陆续抽调和向苏联借调大量卡车执行后勤运输任务。当时中国没有自行生产卡车的能力,志愿军使用的大都是苏系卡车,另有一些缴获的美系卡车。

志愿军嘎斯-51车队

志愿军嘎斯-51车队

1958年志愿军乘嘎斯-51向朝鲜民众道别

苏联制造的嘎斯-51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使用最为广泛的卡车型号之一,在许多抗美援朝的老照片和影像中都能看到其身影,出镜率非常高。当然,嘎斯-51很可能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损最多的卡车,几乎所有被拍到的志愿军战损车辆都是该型车,主要是前期志愿军手中大都是该型运输车,因为没有制空权,在第一次战役中损失相当大。

冒着美军火力行进的志愿军嘎斯-51车队

道路旁损毁的志愿军嘎斯-51

被击毁的志愿军嘎斯-51(美军拍摄)

嘎斯-51由高尔基汽车厂于1937年研发,目的是研发一型结构简单易于大批量生产,并且通用性好、可靠性高的卡车,但是直到1946年才投入批量生产。该型车属于2.5吨级中型运输车,由一台6缸70马力发动机提供动力,底盘为4X2驱动形式,货厢为木制。启动嘎斯-51研发项目时苏联的汽车工业水平跟世界一流水平有明显差距,嘎斯-51则大量借鉴了苏联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美国卡车的设计,其驾驶室明显借鉴了斯蒂贝克 US6,发动机则仿制于道奇卡车。当然,汽车工业更弱的中国后来又仿制了嘎斯-51,也就是跃进NJ-130。

资料图:嘎斯-51

资料图:南京跃进NJ-130

除了嘎斯-51外,志愿军中还有一些4X4的嘎斯-63,主要用作牵引37毫米高射炮或高射机枪。嘎斯-63实际就是嘎斯-51的全驱版,两车许多零部件可以通用,包括发动机。嘎斯-63底盘更高,前后轴都换成了越野单胎,通过性更好,当然重心也更高。有意思的是,中国南京汽车也根据嘎斯-63的设计,在跃进NJ-130基础上发展出了同样使用越野单胎的4X4版本跃进NJ-230。

资料图:志愿军曾使用过的嘎斯-63

资料图:南京跃进NJ-230

图中的三七高炮牵引车正是嘎斯-63

由于数量不多,几乎没有志愿军嘎斯-63在朝鲜的照片留存,不过笔者翻遍全网资料发现志愿军归国时的一张老照片出现了该车的身影,如上图,从图上这辆高炮牵引车前后均使用越野单胎这一细节可以断定该车就是一辆嘎斯-63。值得一提的是,嘎斯-63通常用作牵引车,平时很少出动训练,加上重心高不好开,牵引着火炮时更难操控,造成翻车事故频发,于是就有了“嘎斯63,出门就翻/转弯就翻”这样的顺口溜流传开来。

通过铁路运往朝鲜的吉斯-150

通过铁路运往朝鲜的吉斯-150

志愿军后续补充了大量吉斯-150(ZIS-150)用于后勤物资运输,与嘎斯-51共同构成了志愿军后勤运输的中坚力量。吉斯-150由当时的斯大林汽车厂(如今的利哈乔夫汽车厂)研发,1947年投入批量生产。和嘎斯-51一样,吉斯-150也带有美国卡车的基因,该车实际上仿制于美国万国”KR11卡车,只不过当时的万国(International Truck)还叫美国国际收割机公司(International-Harvester)。

志愿军的吉斯-150车队

志愿军吉斯-150车队转运物资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驰骋在新中国广袤大地的吉斯-150成了支撑工业化建设的主力车型。即便是解放CA-10问世多年后,许多吉斯-150仍坚挺地为新中国服务,与解放CA-10并肩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众所周知,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解放CA-10又是逆向仿制的吉斯-150。显然,从将吉斯-150印在第二套人民币一分纸币上这一举动就可以看出这型卡车在当时的中国人民心中分量有多重。

从上往下依次为万国KR11、吉斯-150、解放CA-10

志愿军还装备过少量吉斯-151,该车是在吉斯-150的基础上借用嘎斯-63的驱动结构设计的6X6全轮驱动车型,通过性更好,承载能力也更好。吉斯-151和嘎斯-63一样,在志愿军中主要用作牵引车,牵引火炮等装备,数量也比较稀少。大名鼎鼎的苏联喀秋莎火箭炮也有使用该车作为底盘的发展型号,但没有出现志愿军中。

通过铁路运往朝鲜的吉斯-151

除了苏系卡车外,志愿军手中还有一些美制卡车,除了在解放战争中缴获自“运输大队长”,其余多是在朝鲜战场缴获后收集自用。实际上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缴获的的美制卡车非常之多,同时期美军一个师配备的汽车就高达数千辆,一场规模稍大的战役可以缴获成百上千美军车辆,但因为志愿军没有制空权,美军往往会迅速派出军机丢下燃烧弹将这些车辆烧毁,所以实际上志愿军能够拿来使用的车辆并不多。

志愿军伏击美军车队

志愿军驾驶缴获来的十轮大卡

志愿军使用较多的美制卡车是大名鼎鼎的通用十轮大卡CCKW352/353系列,少数为6X4版本,大部分都是6X6版本。十轮大卡的性能基本与吉斯-151相当,通过性较好,比嘎斯-51和吉斯-150更受志愿军青睐。通用十轮大卡是二战以及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使用最广泛的卡车,生产总量高达57万多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曾驾驶着十轮大卡一脚油门将一辆日军97式坦克撞下山崖。

牵引榴弹炮的志愿军十轮大卡车队

志愿军中还有一型美制卡车经常在抗美援朝的老照片和影像中出现,并且出境率比十轮大卡更高,但并不是用作运输车,而是作为让美军闻风丧胆的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盘的斯蒂贝克 US6。喀秋莎火箭炮凭借其强大的火力覆盖能力,成为了当时志愿军的杀手锏武器,如今也经常出现在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当中,例如《金刚川》。

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

斯蒂贝克 US6与通用十轮大卡互为竞争对手,两者性能差距不大,但美军认为十轮大卡更适合西线战场,于是大量采购十轮大卡,只少量采购斯蒂贝克 US6。实际上斯蒂贝克 US6的产量并不低,高达20余万辆,只是其中大部分都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给了苏军,并在东线战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寒冷的东线,斯蒂贝克 US6表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可靠性,即便是使用劣质燃油也能正常使用,让苏军对其爱不释手,为此斯大林专门写信向斯蒂贝克公司表达谢意,感谢他们制造的卡车是如此的可靠。

博物馆中志愿军使用过的喀秋莎火箭炮

根据官方资料,志愿军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带去1300辆卡车,一周之内损失了200多辆,80%是在美军空袭中被击毁。第一次战役后陆续从国内调用800辆,从苏联借用1500辆卡车。到朝鲜战争结束时,志愿军共先后在朝鲜投入了2万多辆卡车,但在战争期间损失了1.6万辆,损失率非常之高。显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志愿军的后勤运输部队的牺牲与付出,而他们使用过的这些钢铁战马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迹。

0 阅读:10

雅彤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