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脑卒中康复患者,多走走就好了吗?

静静昆 2024-03-31 08:08:44
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的,也就是打针吃药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当然一些药物,如: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分别是用来应对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这些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而抗血小板药则是来防止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之一,血栓的形成,也就是说,这些药物的最主要目的是来预防卒中复发、稳定病情,而不是用来治疗和改善卒中后遗症的。 也有真正对后遗症有改善效果的药,其可开放侧支循环,让缺血的脑组织重新得到血液供应,由于卒中后的前3个月是机体功能恢复的“黄金期”,在这段时间内接受这类药的治疗,可有效减轻卒中患者残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但由于接受治疗之前,大脑已有一段时间处于缺血状态,功能损伤已经出现,只靠这类药并不能完全纠正这些损伤。因此,想要恢复至正常生活,康复训练必不可少。 脑卒中发生后,部分患者往往会失去基本的步行能力。因此,恢复步行功能,甚至是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行走能力,成为了病友最迫切的愿望。可是,如果不经过正规完整的康复训练,病友走起路来常常是:病腿整体僵硬,站立不稳,走路画圈,拖腿行走。 还有很多患者往往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家属的陪伴或者扶拐杖才能勉强步行。而患者上述的步行姿态,叫做偏瘫步态。 “多走走就好了”有时候与“中风了不敢走要卧床”其实一样害人!很多人对卒中后康复训练都存在误区,这也是久做康复不见效的根源所在。特别是偏瘫患者,他们对此了解不深,导致康复训练不规范、不科学,这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恢复进程。 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评定、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的。 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导致的,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基本说病人这个胳膊、这个手就残废了。 所以,康复治疗不能盲目、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进行,不然会产生错误的动作,又或是养成错误的习惯,从而使得肌肉痉挛慢慢加重,甚至肢体因为肌痉挛而无法活动,要按照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来做。 另外,康复训练治疗是卒中恢复期一项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康复不仅仅是肢体康复,还包括了语言、吞咽、心肺、心理健康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 预防脑卒中后偏瘫步态,遵守三“不要”原则: 1、不要过早或过晚行走 许多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只有出现了功能更障碍才要去进行康复治疗,往往是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拖到后遗症期了才开始进行,这样往往是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患者悔不当初。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 2018》指出: 目前主张早期开始康复训练,住院期间,在病情稳定、不再发展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对轻到中度神经功能障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在发病后 24 h 后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包括坐、站、走等活动,卧床者病情允许时应注意良肢位摆放,患者家属也需要学习、熟悉这些操作,方便在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2、不要未经科学指导就行走 在进行行走训练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出现异常的姿势和养成不正确的行走习惯。卒中后的步行功能训练并非仅仅是几个“核心训练动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动态调整康复训练方案的过程,从而预防偏瘫步态的出现或减轻偏瘫步态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需要真正恢复“好看”的接近正常人的步行方式,需要循序渐进,经由医师或治疗师科学系统地指导去进行康复训练,切勿操之过急! 3、不要在基础的功能和力量未恢复前行走 自我基本的控制功能和基础肌肉力量,能自主抬脚完成踝背屈动作,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降低肌张力,平衡更稳定。坚持基础功能和原地基础肌肉力量的训练,基础肌肉力量、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持续完善。然后先进行行走具备的各项动作要领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才能进行行走训练。
0 阅读:0

静静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