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教授赵忠尧:沦为乞丐,千里护镭,培养出的学生却家喻户晓

南玖卿 2024-03-02 16:48:43

1937年10月,一个浑身散发着恶臭的乞丐抱着一个奇奇怪怪的坛子,站在长沙清华校区门口,扬言要见校长梅贻琦。

保安劝他离开,梅校长正好从外面赶来,那乞丐疯了一样扑到梅校长面前:“校长,我终于完成任务了。”说完,就将手里的坛子交到梅校长手里。

梅校长愣了一会儿才认出眼前的人,瞬间湿了眼眶:“赵忠尧,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还受了这么重的伤。”

您肯定听过邓稼先、钱学森、杨振宁……但未必听说过赵忠尧,细究起来,若是没有赵忠尧,我国原子弹的制造还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赵忠尧

赵忠尧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然能对我国原子弹的制造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什么我们很少听到他的事迹,这里面难不成有什么隐情?

世界欠赵忠尧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7年,卢沟桥事变,7月月底,北平沦陷,幸好梅校长事先安排,已经将清华园重要物资全部运送到长沙校区,只是没想到当时没跟着一起过来的赵忠尧再次相见时,竟已经沦落为乞丐。

赵忠尧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一名实打实的爱国者,赵忠尧受父亲的影响,将国家利益看的高于一切。这样一个人,在国家遭逢大变时,自己就先变成乞丐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1925年夏天,父亲去世后,家境困难的赵忠尧跟随叶企孙,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助教,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忠尧强烈意识到国内物理学知识的匮乏。

1927年,25岁的赵忠尧怀踹着救治国家的愿景,从朋友以及老师那里借钱去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教授。

初见时,密立根教授将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伙子看的很轻,他以为赵忠尧不过就是个想获得学位的沽名钓誉之徒,便随便给了他一个特别简单的论文题目。

赵忠尧直言题目太简单了,同学都劝他别折腾了,安安稳稳拿到学位比什么都重要。

随便混个学位?这不是他四处举债,飘洋过海来留学的初衷,赵忠尧的坚持让密立根教授不由得多看了一眼,于是他为赵忠尧换了个难度系数极大的课题:“印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

而令人没想到的是,1930年的一天,就是这个课题,在赵忠尧不眠不休的上万次实验下,竟然成功观测到正电子的存在,成了世界上首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通俗的来讲,正反物质碰撞会相互湮灭,并再此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核武器研究的根本,按理来说,这发现足以震惊全球,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当时赵忠尧的研究根本就没有被人重视,没有人会相信来自贫穷落户国家的学生能够有什么惊人的作为。

此后,赵忠尧的同学菲利浦·安德逊却在赵忠尧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深入研究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3年,时隔多年后,安德逊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当年的研究正是从赵忠尧的研究上得到的启发。

瑞典皇家科学院士爱克斯朋-昔日诺贝尔奖的评委在其著作中也提到赵忠尧的这一世界性的功绩,他说这是一个令人极度不安却再也无法弥补的巨大疏漏。

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没有赵忠尧而暗淡了不少,但赵忠尧在所有物理科学家眼中确实实打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全世界都为他感到不公时,赵忠尧却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在实验室立忙碌,在他看来,奖杯荣誉不过是身外之物,在真正的科技面前,不值一提。

我国原子弹的先行者

1931年,“不安现状”的赵忠尧再次飘摇过海,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原子核大师卢瑟福共事,造就了他人生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也让当时千疮百孔的中国有了制造原子弹的可能。

让我们继续看看我国原子弹得以制造的机遇是怎么来的。

赵忠尧对科学如痴如醉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同样痴迷与科学的卢瑟福,二人在工作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听闻我国正处在战火纷飞中,在赵忠尧即将回国之际,他慷慨的将50可镭作为临别赠礼给赵忠尧。

镭是研究核工业的基本前提,赵忠尧如获至宝,他小心翼翼护送这50可镭横跨大半个地球,将它带回自己的祖国,并在第一时间捐献给清华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课程。

此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赵忠尧没能继续从事物理研究,而是流转在我国多所知名大学间,将自己毕生所学,系数传授给后世英才,为我国培养出多名优秀的物理学家。

1937年7月29日,日本攻占北平时,赵忠尧正在外面参加同事的婚礼,得知清华园已经被占领之后,他想起自己藏在实验室里的50可镭,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说什么也要把镭带出来。

赵忠尧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镭对中国来说有多重要,这可是整个亚洲仅有的50可镭啊!是我国日后研究核的重要材料。

他跑到好友梁思成家中,借了一辆车,直奔清华园实验室,看到实验室大门张着,窗户被敲碎时,赵忠尧的心都凉了大半截,他颤颤巍巍的走进实验室,看到角落里的腌菜罐子还在时,眼里重新迸发出光彩,打开罐子,装着镭的铅管安安静静的躺在罐子里,他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幸好还在,幸好还在。”

他从来都没有觉得这么幸运过,此时的北平早已日寇遍地,坐车势必要经过重重盘查,为了顺利的将镭送到长沙校区,赵忠尧从外面找回来一件充满恶臭的乞丐衣服,抱着腌菜罐子,模仿着乞丐的言谈举止,白天混在乞丐堆里,晚上赶路,就这样花费数月时间,从北平徒步到长沙。

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笔者特意查了一下,以现在最近的路线来看,北京到长沙也要1500公里,人平均走一公里要花10分钟的时间,如此不眠不休也要20天才能走到长沙,何况当时的路况远没有今日这般发达,而且要隐藏踪迹,赵忠尧白天便不能行走,只能赶夜路,所以等他赶到长沙时已经是10月了。

接下来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看到梅校长时,赵忠尧激动到痛哭,梅校看着眼前一身乞丐装扮,形容狼狈,胸口因为长时间抱着腌菜罐子赶路而被磨得血肉模糊,还又哭又笑,总之就是很兴奋的赵忠尧,悲从中来,他这是糟了多大的罪啊,那可是镭呀,放射性那么强,他愣是在怀里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不敢放手。

若不是爱国爱到骨子里,很难做出这样疯狂的事情来。

为祖国的核工业耗尽心血

1945年,任教于中央大学物理系的赵忠尧作为中国代表亲眼目睹了美国的原子弹试验,毫无疑问,美国在二战的硝烟中,利用原子弹的威力彰显了自己的实力,奠定了此后世界霸主的地位。

随着一颗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都在惊叹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而赵忠尧在脑海中思虑着中国何时才能有这样的绝世武器?

带着报效祖国的宏伟愿望,赵忠尧心里有了一个足矣称得上疯狂的决定,他要将原子弹的关键粒子加速器带回国去。

直接买?想都别想,那是不可能的。

别说经费不够,像原子弹这样的绝密武器,美国怎么会希望别的国家也有呢?

在赵忠尧这里,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买不到机器,难道还买不了零件吗?思虑再三,赵忠尧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对美国的粒子加速器展开了疯狂的研究,他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加速器的零件化整为零,逐个研究,外面能买到的,他就委托别人去买,买不到的他快速的将参数记在心里,只待回国后想办法制造出来。

凭着这股爱国的劲头,三年时间,赵忠尧攻克了粒子加速器的所有难关,1949年10月,收到我国已经解放的消息,那欢跃、激动像是要从胸口迸发而出,赵忠尧二话不说,兴冲冲的将自己这三年一步步收集到的加速器零件率先运回国内。

1950年,赵忠尧和钱学森等128位爱国人士一起坐上美国“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前往太平洋的另一端—香港。

然而,美国人并没有放过这些可以翻云覆雨,能触发全球局势的科学家,美国人都知道钱学森一人可以顶5个师,最先被扣押的就是钱学森以及他数百公斤的手稿资料。

邮轮行至日本横滨时,在第二轮筛查中,赵忠尧也被揪了出来,关押在日本东京的中野美军监狱,美国还是不想放任这些顶尖科学家回中国,蒋介石得知情况后,立马派人劝说他们去台湾,被赵忠尧等人一口回绝,后来经过我国多方努力,美国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放行,1950年11月28日,这批顶尖科学家终于踏上了自己的国土。

赵忠尧回国之后,立刻启用从美国收集的零件,成功建造了我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1958年,在他的一手带领下,我国又制造出了第一台250万伏的加速器。

这两台加速器对我国原子弹的研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上所有参与原子弹研制的科学家都在这两台加速器上做过试验。

后来,在“两弹一星”研制到关键时刻时,赵忠尧却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没有参与接下来的研究,如此,在错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赵忠尧再一次在耗尽心血后与“两弹元勋”失之交臂。

对此精神加肉体的双重打击,仍然在恢复工作后继续为祖国的核事业发光发热。

一直到1998年5月28日,96岁的赵忠尧因病去世时,他还牵挂着祖国的发展。

结语

先是错过我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后又无缘“两弹元勋”,他的学生纷纷斩获大奖,在海内外享有盛名,他却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熟知。

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处处透着他的影子,功劳簿上却看不到他的名字。对此,赵忠尧却淡淡的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与之相比,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可是载入史册的机会,是享誉千秋万世的荣耀啊,是怎样的心境,怎样的爱国情怀才能让他面对一次次打击,依然奋战在我国核事业的最前沿。

这才是国士无双,换作普通人,面对这些,谁能云淡风轻说一句个人委屈算不得什么呢?

赵忠尧是世界反物质之父,是我国原子能第一人,毋庸置疑,他该彪炳史册,而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泯然众人。

不知屏幕前的你对此作何感想?

0 阅读:20

南玖卿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