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的表演:庙堂瞎指挥、宋军打败仗,北宋垂死前的挣扎

安莲评过去 2024-07-30 19:08:43

靖康元年的表演:庙堂瞎指挥、宋军打败仗,北宋垂死前的挣扎。公元1126年,这一年对北宋朝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当年三月,宋钦宗下诏抵抗金军,命令征调大军增援防线。表面上,皇帝和朝廷终于下定决心要跟金人决一死战了。可当真正行动起来时,种种矛盾和失误就暴露无遗。朝廷急于求成,处处瞎指挥;将军们固步自封,行动滞后;文臣流于虚浮,决策乏术。最终导致两路增援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有数万北宋将士阵亡。一场本已势在必行的反攻战役,就这样在种种决策闹剧中渐趋破产。您可曾想过,这般严重的军事失利,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126年的北宋,已是强弩之末,朝野黯然。当年初,宋徽宗被俘,汴京沦陷,宋金关系彻底恶化。金人明摆着要打下残余的北宋了。虽然如此,但宋朝内部依旧存在重大分歧。一些主和派要割地求和,另一些主战派则坚持抗战到底。最终,在钦宗即位后,主战派占了上风。

新科状元、同时也是个主战鹰派的李纲,便被委以重任,亲自拟定了一系列应对之策。李纲的想法很大气,他建议从立法、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展开全面动员,恢复唐代藩镇制,重启保甲法,鼓励商人投资边疆等。可惜,北宋腐朽已久,李纲的这些遥不可及的宏愿,根本无法在现有体制内得到贯彻执行。相比之下,诸葛亮般的名将种师道的主张就务实得多。他建议朝廷沿黄河和河北地区,固守几座坚城要塞,采取持久消耗战术。从长期来看,金军虽强悍,却难以在异国长期作战,只要守住重点就能赢得胜利。

说着好听,可惜这个方略也无法真正得到执行。北宋文官气焰嚣张,视武将如草芥。最终只是象征性地调遣了两路军队,去支援受困的太原和河北几处镇地。

姚古率熙河军从西南出击,却始终破不开重围;同时朝廷又瞎指挥,强令老将种师中单骑闯入敌阵,结果被金军击溃,全军覆没。这可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武力悲剧啊!北宋当年最精锐的两支军队,就这么被白白葬送了。

种师中亲自率军救太原,进展顺利,一度已攻至平定、寿阳、榆次等地,几乎就要达到太原城下。可惜,朝廷的操盘实在太过草率。此前姚古的进军受阻严重,已陷入胶着。理应等待姚军会师,两路夹攻太原。但种师中未及等待,领命单骑救援,最终孤军深入,与金军狭路相逢,遭了毒手。

血战之后,姚古和种师中两路宋军被击溃,北宋这一次志在必得的大规模反攻,就此功亏一篑,化为泡影。仅仅这一役,北宋便折损了大半军力。接下来几年间,朝廷腐朽加剧,内乱不断,金军反而加快了侵吞速度。

这一仗,北宋可谓伤亡过重,损失惨重。虽然宋钦宗在继位之初也算是一番好好规划,但缺乏行动力,草率从事。相比之下,金人上上下下,都有一腔热血投入这场征服战争。金兵虽然身在异国,却凝神专注于围剿北宋,全力以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金人的士气高昂,战斗力一路狂飙;北宋这边却乌烟瘴气,军心渐失,节节败退。如此对比,北宋失利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某种程度上说,1126年这一年,实际上就是北宋亡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每当重温这一段往事,我都会深有感触。一个王朝的兴衰荣枯,往往就系于国家意志的坚定与否。北宋失于决策的彷徨和行动力的缺失,导致拳拳之心最终付诸东流。

可以说,当年的北宋上至朝廷文武,谁都要为这惨重的失利败仗负起直接责任。尤其是那些口蜜腹剑的官员们,他们真是可恨可叹又可悲啊!

3 阅读:71
评论列表
  • 2024-08-07 03:45

    金军一万多人,从河北到开封,仅仅用了20天!这是什么行军速度啊!宋朝在黄河沿岸布置了大量部队,沿途还有大量关隘!这些为啥没有一点作用?

安莲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