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晚年谈淮海战役怒不可遏:要不各退20里,再较量一次!

来自外星的波克一 2024-11-05 02:30:2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前言: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有些战役不仅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深深影响了亲历者的心境。

淮海战役,这场决定国共命运的大战,至今仍是无数人讨论的焦点。

然而,对于国民党将领黄维来说,每当提起这场战役,他的情绪总是如火山般爆发,暴跳如雷。

为何在多年后,黄维依然对这场战役耿耿于怀,甚至放出“要不各退20里,再打一次”的激烈言辞?

这一句话背后隐藏着黄维怎样的情感与未解的执念?是战场的失利、战略的失误,还是更深层次的个人遗憾?

正文:

黄维,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如雷贯耳。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黄维率领国民党军第18军67师在罗店浴血奋战,打得日军闻风丧胆。

这场惨烈的战斗,67师伤亡惨重,黄维也负伤流血,但他的英勇事迹却传遍了大江南北。

罗店之战,成为黄维军旅生涯的转折点,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师长,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

在罗店的炮火硝烟中,黄维和他的战士们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黄维带领67师奋勇抵抗,硬是凭借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激战中,67师的三个团长一个战死,两个重伤,就连文书和炊事员都拿起了枪支,投入到这场殊死搏斗中。

黄维本人也身负重伤,但他却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激励着全师上下。

正是有了黄维的英勇指挥和全体将士的顽强拼搏,罗店之战才能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岁月如梭,转眼来到1948年。国共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淮海战役打响。黄维率领第12兵团,与解放军在淮海平原展开殊死较量。

然而,天不遂人愿,黄维所部除副司令员胡琏等人逃脱外,全军覆没,黄维本人也成为阶下囚。从意气风发的战场统帅,到一夜之间沦为战俘,黄维的人生跌入谷底。

淮海战役,是黄维军旅生涯的滑铁卢。面对解放军的步步紧逼,黄维指挥若定,力图扭转战局。然而,事与愿违,第12兵团在双堆集被解放军重兵合围,陷入了绝境。

黄维本人也因为错失突围良机,最终被俘。从呼风唤雨的兵团司令,到失意的战俘,黄维的心情可以想象。

他恨自己指挥失当,更恨部下不听调遣,但这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黄维只能默默承受着失败的痛苦,在心中埋下了永远无法释怀的伤痛。

27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漫长而煎熬的岁月。昔日的抗日名将,如今只能在狱中度日如年。每当夜深人静,黄维总会想起淮海战役的种种细节。

他在心里一遍遍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是自己的指挥有误,还是部下不够忠诚?黄维越想越气,恨不得立即重返战场,与解放军再决雌雄。

在漫长的囚禁岁月中,黄维始终不肯认错低头。每次学习会上,他要么缄默不语,要么一开口就惹是生非。这种"冥顽不化"的态度,让他在战犯中也颇为突出。

即便是在1959年,杜聿明获得特赦后,黄维依然不肯改变自己的立场。他坚信,淮海战役的失败并非源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是时运不济,遭人暗算。

这种近乎偏执的想法,让黄维在战犯中度过了比常人更加漫长而痛苦的岁月。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直到1975年12月,71岁高龄的黄维才获得特赦,重见天日。然而,曾经的意气风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满腹的疑惑和不甘。

黄维终于明白,淮海战役的失败,绝非一己之力所能扭转。国共两党的较量,是一场涉及方方面面的全面对抗,单凭军事实力,是无法决定胜负的。

出狱后的黄维,对往事依然耿耿于怀。他常常会想起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将士,想起那些未能实现的抱负和理想。

每每思及此,黄维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凉和无奈。他明白,自己只是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个人的命运早已被卷入了历史的漩涡。

即便是再强大的军事才能,也无法改变大势所趋。黄维终于意识到,自己一生的起起伏伏,都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晚年的黄维,对淮海战役依然耿耿于怀。每当有人提起这场战役,他总会暴跳如雷,

还有有一回,他与另一位采访者论及淮海战役,采访者言及国军于此战中的错误决策,黄维旋即愠怒地向其吼道:“要不各退20里,再较量一次!?”

他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时任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的不作为,以及部下廖运周的倒戈。

在黄维看来,郭汝瑰和廖运周都是隐藏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他们的背叛,才导致了第12兵团的覆灭。

黄维对郭汝瑰和廖运周的怨恨,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他坚信,如果没有这两人的存在,淮海战役的结局或许会大不相同。

对于郭汝瑰,黄维认为其将作战计划泄露给了共产党,导致国军每每被敌人捷足先登。而廖运周的倒戈,更是让黄维痛心疾首。

他一度对廖运周寄予厚望,将其视为臂膀和心腹。然而,廖运周却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让黄维感到了莫大的屈辱和愤怒。

直到晚年,黄维对此仍然难以释怀,甚至拒绝与廖运周见面,足见其心中的创伤之深。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悲欢离合已经微不足道。黄维虽然难以释怀,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198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他撰文呼吁海内外的同胞,为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位曾经的抗日名将,心中的爱国之火,从未熄灭。

黄维的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人的情怀和担当。尽管曾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失败的痛苦,但黄维依然把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真诚地呼吁所有中华儿女,不分党派,不分地域,共同为实现国家统一而奋斗。这种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爱国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军人的另一面。

在黄维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悲情的传奇将军,更看到了一个至死不渝的民族脊梁。

1989年3月,84岁的黄维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谱写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沉浮。

黄维将军,这个令人敬佩而又充满争议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军事史的丰碑上。

黄维离世时,海峡两岸都为这位传奇将领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人们以自己的方式,缅怀这位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英雄。

黄维虽然有过失误和错误,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却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一生,见证了一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反映了一代军人的悲欢离合。

0 阅读:4

来自外星的波克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