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硫磺造”毒枸杞,砸了谁的饭碗?

念闻天眼 2024-09-04 16:57:22

舆情概述

9月1日,央视财经报道称,记者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甘肃省靖远县调查发现,当地商户为了把品相不好的枸杞卖出去,违规添加焦亚硫酸钠增色、使用工业硫磺熏制。

9月2日,甘肃靖远县发布通报称,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彻查枸杞种植加工环节的相关问题。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通报称,格尔木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连夜对涉及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核查。舆论就枸杞质量与市场监管展开讨论,认为“硫磺熏枸杞”并非第一次被曝光,屡禁不止的背后是监管部门的失职。

▲截图 来自@央视财经

舆情反响

媒体观点

光明网:面对舆论监督,相关部门迅速回应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早就尽到分内事,一发现就查处,一查处就严惩,彻底荡涤“亚钠枸杞”“硫磺枸杞”存在的土壤,也就不会被媒体曝光了。

网民观点

▲微博相关话题评论

舆情观察

随着“朋克养生”的兴起,“保温杯里泡枸杞”也成为网络流行标语。而一向被视为养生圣物的枸杞,却在近日“塌房”了,一夕之间沦为致命毒药。记者在深夜暗访枸杞加工现场时,被工业硫磺熏得呼吸困难、泪流满面,足见其“威力”所在。

此次被曝光的青海、甘肃,均是枸杞主产地。硫磺熏枸杞,既对不起消费者的信任,也配不上知名产区的声誉。不论从农户营生、枸杞产业,还是地方名片、监管公信力来看,都是自砸饭碗的行径。2019年,甘肃、宁夏就曾被曝有商户制作毒枸杞,也有黑心商贩因此被判刑的案例。由此看来,毒枸杞在行业内已是顽疾,阴魂不散的“硫磺枸杞”究竟是谁之过?

在上述被曝地区,枸杞堪称支柱型产业。只因非法商户追求眼前利益,无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经年累月建立起来的口碑便毁于一旦。在当前民众对食品安全信任度本就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枸杞名片掉入泥潭,对枸杞产业本身和食品安全,都是短时间内难以磨灭的损伤。毒枸杞大行其道,如果说商户是践踏红线的第一支“先锋”,那么村、县有关干部,则扮演着“保护者”的角色,难逃其咎。究竟是疏于发现还是纵容作恶,值得进一步追问,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工业硫磺属于危险化学品,其购买、运输等环节都应受到严格的监管,为何普通商户能如此轻易使用,甚至大规模持有,成为增收的利器?全国各地不仅要查枸杞,在食品领域逍遥法外的“工业硫磺”同样要掘地三尺,好好查一查背后的“黑手”。监管不能只是事后的执法,更需要日复一日地将责任落到实处。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能寄希望于商户的良知,要想根治还得监管的步子超前一步,才能让“毒枸杞”等不敢冒头、不能冒头。

1 阅读:22

念闻天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