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官方再回应司机逆行打人事件,公众为何不再信任?

念闻天眼 2024-09-03 15:32:44

舆情概述

8月28日,山东青岛崂山区一女子驾驶路虎越野车逆行插队不成,下车迁怒并殴打对向正常行驶的司机,致其口鼻出血。事件引发全网热议,多名网民称女子为崂山区城管部门工作人员。8月29日上午,崂山区城管局回应称,系重名,已就不实言论报警。

8月29日晚间,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通报,依法对王某并处行政拘留10日,罚款1000元。8月30日,九派新闻报道,被打男子林先生表示,不考虑和解,会申请行政复议,通过法律维权。8月31日,林先生发布的视频显示,崂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已到医院看望。

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通报被拘留的王某实际人依然在家中,实行的是“家中拘留”。此外,还有传言称,王某的家人出门为其挪车,但竟然穿拖鞋驾驶车辆,且未系安全带。一时间舆论场的纷争不断,网民创建#鲁BQP800#这一微博话题,对王某及其家人的行为进行声讨和谴责,阅读量高达1.3亿。

9月2日,红星新闻报道,崂山区返岭派出所回应,王某正在执行处罚已经被拘留,并非像网友所说是在家拘留还能随意出门。具体拘留地则不便对外透露。

部分网友表示,应永久吊销王某驾驶证。部分网友对王某的拘留执行情况表示疑问,要求警方再次正面回应依据了哪项法律法规进行了处罚。还有网友质疑该事件的热度之高,可能存在转移公众视线、压制“青岛代孕事件”相关讨论的嫌疑。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

▲图片来源水印

舆情反响

媒体观点

头条新闻:司法应该给公民私力救济,用拳头保卫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而不是动辄被定性为互殴。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守法成本和违法成本不能倒挂,如此,公民才能敢于自卫,并震慑那些不法之徒。

澎湃新闻:对该案的讨论并非限于该事件本身,人们更在意的是,面对殴打不敢还手的心结如何化解?法律是否能够给予更明确、有效的支撑?如果能推动相关法律和执法的进一步完善,此次事件就很有意义了。

网民观点

▲微博相关话题评论

舆情观察

此次事件交织了事件性质、身份、主体情绪、客体行为、事件的严重性等多个元素。事件——打人这一暴力行为、逆行插队及追尾的交通事故;身份——打人者王某驾驶路虎车,被猜测背景雄厚,被打者林先生则是退伍军人;主体情绪——王某打人后态度嚣张,林先生被打到口鼻出血也仍不还手;客体行为——现场多人围观,拍摄视频上传至网络,传播态势强烈。种种元素形成了鲜明对比,触动了公众对于正义与公平的敏感神经。

官方的回应被指避重就轻,未能有效平息舆论,引发次生舆情。事件迅速形成广泛传播面,网民声讨声量高。然而,当警方官方通报出现后,却未能有效平息舆论,反而因通报中的“拘留10日,处罚1000元”与事件严重性不符,进一步刺激了民众情绪。“处罚过轻”是舆论场声讨浪潮中的高频词汇,公众质疑这一处罚决定缺乏说服力,并要求官方再次正面回应。同时,网络上出现了关于王某身份的种种猜测,包括城管局主任、社区工作人员等,甚至导致与涉事女子同名的无辜者受到牵连。

舆论场围观势态增强,从线上争论演变成线下动态跟踪。随着舆论的发酵,多名网友线下跟踪拍摄涉事人及其家人的视频,并创建#鲁BQP800#这一微博话题,对王某及其家人进行声讨和谴责,阅读量高达1.3亿。关于“打脸警方通报的已拘留10日”的说法不胫而走,加之女子身份信息未公开,“保护伞论”“靠山论”等谣言四起,一时间,舆论场纷争不断。

官方未能抢占话语主导权,任由舆论发酵,导致后续通报显得无力。已经有多处“埋雷”的前提情况下,警方后续也并未第一时间抢占话语主导权,而是任由舆论发酵,导致9月2日的“已拘留”回应显得非常无力。加之官方又称“王某的具体拘留地不便对外透露”,导致公众有被愚弄、糊弄之感,进一步割裂了群众信任。此外,舆论场中还出现了对官方再回应的方式的质疑,认为如此严肃的事件本应由警方正式发布通报,而非通过媒体记者与所谓工作人员的对话来回应。部分观点认为,即使官方再次回应了,但工作仍浮于表面,怀疑系迫于舆论压力敷衍了事。

此次事件暴露出官方在回应舆论时的不足,与杭州市西湖区警方在“网传一保安要求骑手下跪”事件中的有效引导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多个舆情引导的关键契机错失,致使舆论裹挟行政执法,导致官方地位十分被动。需警惕的是,政府公信力的构建非一日之功,崂山区政府应当复盘分析此次舆情危机,深入探究此次舆情应对中的得与失。

0 阅读:14

念闻天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