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屈原列传》。
读到以下这一段: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问题:“条贯”到底是什么意思?
1、《汉语大词典》:把“条贯”训作“条理”、“系统”。
2、齐鲁版古文观止译作“道理”。
3、北大版古文观止译作“前因后果”。
4、岳麓版古文观止译作“来龙去脉”。
5、宋晶如版古文观止译作“条理系统”。
6、三民版古文观止译作“条理”。
7、宋代的“条贯”又类似于今天的“法令”、“法律”。
真是莫衷一是啊,没学过“小学”,自己肯定是无法推导出来的。
检索《汉语大字典》:
条,本义是“小枝”。引申为“直”,故有“条理”、“条令”、“条款”。
贯,本义是“钱贝之贯”,即穿钱贝的绳索,也就是“钱串”。引申为“穿”,即“贯穿”。
那么,“条贯”是否可以理解成“条理贯穿”或“条理连贯”呢?
那“条理连贯”又是什么呢?
检索“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发现“条贯”的义项挺多的。试举几例:
1、《汉书巡礼转》“汉家承敝通变,造起律令,所以劝善禁奸,条贯详备,不可复加。”显然,此处的“条贯”是指“法令”。
2、《春秋左传正义》“经之条贯,必出于传。”很明显的,此处的“条贯”是指“条理和系统。”
3、《周易正义》有“夫子本作《十翼》,申说上下二篇《经》文,《系辞》条贯义理,别自为卷,总曰《系辞》。”此段中的“条贯”,还没有想明白到底指什么。
研究半天,终是不明白“治乱之条贯”的“条贯”到底指什么。
对“条贯”二字有研究的朋友,敬请指教一二为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