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文化的一个巅峰,在这个时代涌现出的如大李杜、小李杜等风华绝代的诗人,将这个时代衬托的无比耀眼,但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悯农》的出现又显得是那么的特别。
它能够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用通俗的语言体现了底层劳动人民艰辛,更是从侧面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对于农民阶级的剥削与压迫。
但作为这首诗的作者李绅,却并不是如我们想象中的体察民情,他的结局语文老师甚至都不敢告诉我们。
那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结局最终又如何了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够写出如此诗句的人在我们的印象中一定是出自贫苦人家吧,否则根本无能如此了解农民的辛勤劳作,但事实往往出人意料,李绅是出生于官宦人家,他的生活条件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属于吃穿不愁的水平。
但在他6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这也使他与母亲的生活变得拮据,但少年李绅怀揣着自己的理想抱负,一心为国效力,他经过十年寒窗苦,终于一朝入榜名。《悯农》二首,正是他在赶考途中所作。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正是此时的李绅心中所感,眼前所见,以及他要努力改变的现状。
一入仕途深似海李绅高中之后便步入了仕途,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但他因为不满官场的压迫,愤然离职,返回了家乡。此时的李绅知名度已经很高了,很快身为皇族的李锜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李绅发现他又不臣之心,便上演了一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
李锜兵败被捕之后,李绅也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平步青云。但当时的朝廷党争严重,每一个官员都无法独善其身,李绅也不例外,很快他就加入了李德裕一党,党争的残酷也让李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忘记初心,成为酷吏随着官职的升迁,李绅开始变了,他不再关心人间疾苦,而是将目光转为了只顾自己享乐,过上了奢靡的生活。他甚至将难民比作麦糠,称呼他们为贱民,只会随风而走。完全已经忘记了少年时作《悯农》的初心。
晚年的李绅阿谀奉承,为了自己的仕途甚至肆意巴结达官显贵,草菅人命,制造冤案。而与李德裕有着矛盾的吴湘就成了李绅巴结李德裕的牺牲品,被他以冤案杀害。
所幸的是人在做天在看,李绅的无耻与残忍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罚,朝廷为吴湘冤反,最终沉冤得雪,李绅虽然已经去世,但依旧被剥夺了所有,包括家产、爵位,甚至是其后代此后世代不得为官。
这就是语文老师都不敢告诉我们的真相,李绅在作《悯农》时的心态确实是了解民间疾苦,怀揣为民请命之心的,但宦海浮沉,最终让他失去了初心,步入深渊。
一个人能够坚守初心使命是非常的难得的,李绅最终也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参考资料:光明网-《光明日报》 :《锄禾日当午》作者辨 2022.11.25.
《写下“锄禾日当午”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真相来了》 齐鲁壹点 2020.08.19.
《由《悯农》作者的蜕变说起》 大众日报 2020.08.17.
《《悯农》作者蜕化的警示:节俭教育,重在体验》大众日报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