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官员,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被誉为三才子之首,同时也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12月8日),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有“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之誉。
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他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
杨慎的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风气之外。而乐府首倡《花间》,影响隆、万以下风尚,同趋绮丽。他的诗词内容广泛,包括思乡、怀归、人民疾苦等,存诗约2300首。
毛园萃芳亭与沈中白丘月渚同赋 其一 明 · 杨慎
缭垣洞屋锁烟霞,五色离披百种花。
客子看来犹驻马,主人何事不归家。
杨慎的这首诗《毛园萃芳亭与沈中白丘月渚同赋 其一》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略带怅惘的画面,通过对毛园中萃芳亭周围景色的细腻刻画,以及诗人与友人(沈中白、丘月渚)共同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
首句“缭垣洞屋锁烟霞”,以“缭垣”(环绕的墙垣)和“洞屋”(可能是指园林中精巧的亭台楼阁或洞穴般的建筑)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被云雾缭绕、烟霞锁闭的仙境般的环境。这里,“锁”字用得尤为精妙,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朦胧美,又似乎暗示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或秘密被深深埋藏。
次句“五色离披百种花”,进一步渲染了园中的繁花似锦、色彩斑斓。“五色离披”形容花朵颜色多样、纷繁艳丽,“百种花”则强调了花的种类之多,展现了春天园林的生机勃勃和绚烂多姿。这两句诗共同构建了一个视觉上的盛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花的海洋,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和生命的勃勃生机。
然而,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景及情,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客子看来犹驻马”,这里的“客子”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同游的友人,他们在欣赏这美景时,不禁驻足停留,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但紧接着的“主人何事不归家”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虑或不解,似乎在问:如此美好的家园,为何主人却不常在此,反而让客人们在此流连忘返呢?这既可能是对主人未能常伴美景的惋惜,也可能是诗人自己内心深处对归宿的渴望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将自然美景与人的情感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毛园萃芳亭与沈中白丘月渚同赋 其二 明 · 杨慎
哨声红雀语黄莺,知我名园赏杂英。
远客应添今夕梦,海棠红湿锦官城。
首句“哨声红雀语黄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园中鸟鸣的欢快场景。红雀和黄莺的啼声交织在一起,如同哨声与细语,为这静谧的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绘,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氛围。
次句“知我名园赏杂英”,则是诗人借鸟之口,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名园的喜爱,以及园中各色花卉(杂英)的欣赏之情。这里的“知我”二字,赋予了鸟儿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们也懂得并分享着诗人的喜悦。
第三句“远客应添今夕梦”,笔锋一转,由眼前的欢乐转向了远方的朋友。诗人想象着远方的朋友(远客)如果得知他们在此赏花的情景,定会增添他们今夜的梦境,让这份美好得以延续和传递。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末句“海棠红湿锦官城”,则将笔触再次拉回到眼前的景色,以海棠花为代表,描绘了园中的另一番美景。海棠花红艳欲滴,仿佛被雨水打湿一般,更显得娇艳动人。而“锦官城”则是对成都的美称,这里用来比喻整个园林的美丽和繁华,将眼前的景色与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联系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将自然美景、人情世故以及地域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毛园萃芳亭与沈中白丘月渚同赋 其三 明 · 杨慎
额城一别会滇云,花底匆匆酒未醺。
青殿挥毫应忆我,金梁明月碧峣分。
首句“额城一别会滇云”,直接点出了诗人与友人(可能是指沈中白或丘月渚,或是泛指在额城一别后各自前往滇云之地的朋友们)的离别与重逢的背景。这里的“额城”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但具体所指已难以考证,它代表的是一段共同的记忆和离别的起点。而“滇云”则是对云南地区的雅称,象征着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各自所处的远方。
次句“花底匆匆酒未醺”,将读者的思绪带回到了毛园萃芳亭下的赏花宴饮场景。虽然是在花丛中匆匆相聚,但那份欢乐与友情却足以让人忘却时间,连酒都未及完全沉醉,便又要面临分别。这里的“匆匆”二字,既表达了相聚时光的短暂,也透露出诗人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第三句“青殿挥毫应忆我”,则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呼唤。他想象着友人们在青翠的宫殿(这里可能是对友人居所或工作场所的雅称)中挥毫泼墨时,应该会想起自己。这里的“挥毫”不仅指书写文字或绘画,更象征着友人们在各自领域内的才华与成就。而“应忆我”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被思念的渴望。
末句“金梁明月碧峣分”,以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作为结尾。金梁、明月、碧峣(高耸的山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然而,“分”字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愁,它暗示着诗人与友人虽然同处一片天空下,却因各种原因而分隔两地,无法共享这美好的月色与山水。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相聚无期的遗憾。
毛园萃芳亭与沈中白丘月渚同赋 其四 明 · 杨慎
酥雨才收又夕阳,参差竹粉映花光。
流泉石窦停教住,莫放轻飘曲水香。
首句“酥雨才收又夕阳”,以天气变化为引子,展现了自然界中雨过天晴、夕阳西下的美景。这里的“酥雨”形容雨丝细腻柔和,如同酥油般轻盈落下,给人一种温润舒适的感觉。而“才收”二字,则表达了雨势刚刚停歇,天空逐渐放晴的情景。紧接着的“又夕阳”,则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为这雨后的景致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
次句“参差竹粉映花光”,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景色。参差的竹子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粉色(这里的“竹粉”可能是指竹子在夕阳下的光影效果,也可以理解为竹子上附着的细微尘埃在光线下的反光),与周围盛开的花朵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这种光影交错、色彩纷呈的景象,让人不禁为之陶醉。
第三句“流泉石窦停教住”,则将笔触转向了园中的流水与山石。清澈的泉水在石窦间潺潺流淌,仿佛被某种力量所吸引而暂时停留。这里的“停教住”三字,既表现了泉水流动的优雅姿态,又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诗人希望这流泉能够停驻片刻,让这份宁静与美好得以延续。
末句“莫放轻飘曲水香”,则是对前面景色的升华与情感的抒发。诗人担心那随着流水轻轻飘散的香气(可能是指花香,也可能是指某种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气息)会随风而去,不再复返。因此,他发出了一声深情的呼唤:“莫放轻飘曲水香”。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与留恋,也是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毛园萃芳亭及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