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入职的小伙伴向我吐槽:“我给员工传达工作,他总听不明白,是我的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日常中,给下属的指示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尽力去解释,感觉传达的效果仍旧不尽如人意。
在领导的位子上待的时间越久的人,想必越会产生这种困扰:
理论水平越来越强,指示工作也变得“长”和“繁琐”;
感觉自己有在认真传达,但下属就是很难采取行动;
自我感觉传达不畅,说的话缺乏说服力。
常常会出现这种场景:我们滔滔不绝地解释着,而下属们却好像精神出窍,我们的话语被他左耳进右耳出。
因此,我想分享我最近看到的一些关于提升表达能力的技巧,这是一些沟通领域的大佬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总结出来的,相信会帮到很多人。
给说明加上“缩略图”这将对你“传达工作的时间变得又长又繁琐”的问题大有改善。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请大家想一下平时上网的场景。
我们在浏览网络文章或视频时,是否经常会根据“缩略图”的吸引程度来决定看或不看?
这一习惯,完全适用你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交流。
例如老师面对一些说话细声细语、上课发言如同蚊子叫的学生,仅仅说“声音太小了!”,起不到太大的效果,甚至需要反复提醒。
这个时候你去说:“想象这里是一个电影院。你需要发出能传到最后一排也能听得到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去想象出画面。
这就像教练训练篮球运动员时,你吼他“球投偏了!”,远远没有说“再向左侧发力一点”或“偏了半个球”的效果更好。
如此在说明中增加形象化的元素,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
在工作指示中,使用形象或比喻,就像是为文字内容添加了一张预览图,帮助下属快速抓住要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指示内容。
在开头加上“标题”“标题”和刚才说的缩略图是相配套的表达方式,这对于讲话繁琐的人来说是更佳技巧。
例如,当去朋友家吃火锅,需要你帮忙采购,如果上来就告诉你“我需要两包牛肉卷、千张、菠菜,还有大瓶可乐……”,你一定一脸懵逼。
而她先说“来我家吃顿火锅吧!”你瞬间就把握了整体情况。
工作指示如果能以一个精炼有力的标题开头,无疑可以立即抓住下属的注意力,使他们立刻明白即将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而且,加适当的标题有时候还能激发对方的兴趣,改善倾听态度。
比如“乔布斯的沟通艺术,是以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复杂思想”“提高工作效率的简单操作指导”或者“我刚参加工作时犯的几个错误”等标题。
他们的特点是引用耳熟能详名人、知道后会受益的事情、自己失败的经验教训这几个维度要素作为标题。
这样的沟通,可以让你的下属产生“我听了会有帮助”的想法。
尤其是那些“学习后会受益的事情”,特别适用于那些困扰于“自我感觉传达不畅,说的话缺乏说服力”的领导者。
毕竟,人们往往会以得失为动机,让他们认为“尝试这件事会有所收获”时,你的话就产生了不可思议的魔力。
看到过一个国外19岁的大学生在论坛发帖子问:“为什么见到别人必须要打招呼呢?好麻烦,又没什么意义。”
一条高赞的回答是:
“打招呼”可能是最伟大的发明。
如果没有打招呼,当遇到长辈、老师等人时,就得客套地说“这几天暴雨下得真够呛”或“您儿子从国外回来了吗?”,每次都要冥思苦想一些话题不是吗?
但打招呼可以省去这种麻烦的对话,一句“老师好!”万事大吉。
他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确实值得!”据说从那天起就变成了一个见人就打招呼,一天不打浑身难受的学生。
所以“让别人得益”的事情,最终会转而“让自己受益”。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技巧可以有效增进员工理解你的指令,比如将行动进一步具体化,或者是利用故事和案例增强说服力:
明确行动:转化为可执行的步骤我们经常发现,即便是经过有技巧地详细讲解,下属仍然难以付诸行动。
这往往是因为指示太过宽泛,缺乏具体的行动指南。
例如,如果我们要求一个团队“提高效率”,这样的指示太过模糊,没有明确的执行路径。
改进的方法是,将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
这就像是将一个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附带明确的操作方法和期望结果。
这样,下属不仅清楚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能够看到每一步取得成功的具体标准。
增强说服力:巧用故事和案例人们通常对故事和真实案例有更高的情感共鸣,这也是为何优秀的领导者都是好的故事讲述者。
在传达工作指示时,结合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可以极大地增强话语的说服力。
例如,在解释新政策的必要性时,可以分享其他部门或公司成功实施该政策的案例,说明这一做法从什么领域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或提高了效率。
这样的实际例证比单纯的逻辑论证更具说服力,也更能激发下属的行动动力。
总之,作为领导者,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下属听到我们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接受并付诸行动。
通过以上的技巧,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与下属沟通,使每次指示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记住,优秀的沟通技巧可以大大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打造你梦想中的团队,从沟通做起。